雲南省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9月經省教育廳審批設立。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室具有雲南省重點學科“植物營養學”和雲南省重點建設學科“農業資源利用”2個省級重點學科及雲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 審批設立:2007年9月
  •  發展思路:結合雲南農業生產實際
  • 研究目標:立足雲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基本信息,發展思路,總體定位,研究目標,研究方向,研究內容,研究隊伍,科研項目,合作交流,發展目標,

基本信息

雲南省高校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9月經省教育廳審批設立。

發展思路

結合雲南農業生產實際,立足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以植物營養科學、土壤科學、環境科學、植物保護等學科相交叉,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解決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中的資源高效利用、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問題,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總體定位

把握學科發展前沿,以養分資源高效利用、經特作物營養與施肥、高原湖泊區集約化農田施肥與環境、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為主要研究方向,加強學科交叉和平台建設,培養和造就團結創新的學術團隊,建立學科優勢與特色,提升學科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總體水平處於國內同學科前列。

研究目標

立足雲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高效、優質、高產、生態、安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方向

近年來本實驗室結合雲南實際,立足糧食安全、資源高效利用、環境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已形以養分資源高效利用、經特作物營養規律與施肥、高原湖泊區集約化農田施肥與環境、生物多樣性與農業環境保護等非常穩定、具有鮮明特色、優勢的研究方向,總體水平處於國內同學科前列。

研究內容

1)養分資源高效利用
立足雲南省生物多樣性資源優勢,針對雲南水、肥資源時空分布不平衡、化肥利用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等實際問題,以養分、水分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病害控制為重點,重點開展農業多樣性種植系統中的資源高效利用與病害控制研究,提高農業生產中水、肥資源利用效率和促進可持續利用。
2)經特作物營養與合理施肥
以烤菸、蔬菜、花卉、中草藥、茶樹等雲南主要經濟作物和特色作物為主,重點開展經特作物的營養需求規律和精確施肥技術研究,開發研製經特作物專用肥料,建立雲南主要經特作物的精準水肥管理技術和規範化種植技術。
3)高原湖泊區集約化農田施肥與環境
針對雲南以坡耕地為主、水土流失嚴重、九大高原湖泊區域集約化農田高投入、高產出、環境風險加大的現狀,重點開展高原湖泊區集約化農田的合理施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農業非點源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控制研究。
4)生物多樣性與農業環境保護
立足於雲南低緯度、高海拔區域豐富多樣的氣候和環境條件,以生態學、生物多樣性、環境科學為理論,採用巨觀生態學技術與微觀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從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層面,研究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污染和環境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揭示其本質和基本規律,構建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的套用模式和技術體系。

研究隊伍

本實驗室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10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目前學術隊伍中高級職稱比例為60.9%,具有博士學位比例為43.5%,具有碩士學位比例為73.9%。平均年齡為36.5歲。其中大部分人曾赴英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留學或訪問研究。學術隊伍具有較高學歷和學術水平,結構合理,學風正派,治學嚴謹。目前具有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後備人才2人。

科研項目

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室具有雲南省重點學科“植物營養學”和雲南省重點建設學科“農業資源利用”2個省級重點學科及雲南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具有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植物營養學、土壤學、環境科學和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在養分資源高效利用、經特作物合理施肥、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坡耕地水土保持、農業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等領域形成了特色和優勢。近三年來,主要承擔歐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子課題、863子課題、科技部攻關、農業部948、教育部“春暉計畫”、雲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雲南省科技攻關、雲南省國際合作及雲南省套用基礎研究等科研課題38項。其中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6項,境外合作項目4項。科研經費總計1744萬元,年人均科研經費32.1萬元。
近三年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發明專利2項。科研成果轉讓1項。學術專著12部。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29篇,SCI收錄論文18篇,EI收錄論文4篇,人均每年發表論文4.8篇。

合作交流

近三年承辦國際植物營養教學培訓班、國際植物營養學科研討會、中日植物營養國際學術研討會、第17屆國際土壤學會學術會議會後考察、東南亞山地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及第八屆全國土壤環境科學學術會議、第十屆全國土壤地質會議、第二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會議等學術會議8次。與英國Wolverhampton大學、德國Kiel大學、澳大利亞Murdoch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已建立了緊密、良好的合作關係。

發展目標

以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築學術基地、最佳化資源配置、形成學科優勢與特色,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服務經濟社會的綜合能力為主要目標。
1)加強基礎條件和學科平台建設,顯著提升實驗室綜合實力,力爭進入同學科先進實驗室行列。
2)加強科研基地建設,明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爭取國家級科研課題,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3)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和對外學術交流。
4)加強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學術隊伍建設。力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比率達到50%以上,具有碩士學位比率達到9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