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漢族

雲南省的漢族是雲南的主體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約2657.37萬人,遍及全省128個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漢族
  • 地理位置:雲南省
  • 分類:雲南的主體民族
  • 人數:約2657.37萬人
簡介,歷史,經濟,

簡介

漢族的歷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華夏族。至漢朝,漢族名稱正式出現使用。先秦時期雲南就有漢族先民活動的記載。公元前310年秦國武王時曾派遣軍隊官吏和移民充實其管轄蜀郡西南的姚府(今楚雄、姚安一帶),標誌著中原王朝對雲南地區統治的開始,也是漢族先民進入雲南的開始。戰國末年,公元前279年前後,楚威王時,派將軍莊□率兵攻打巴蜀黔中以西,莊喬率軍到達滇池沿岸,並在滇稱王。這是歷史記載中進入雲南的數量較多的一次內地移民,人數在幾千至萬人(一說2萬人),史稱“西南外徼,莊喬首通”。這與楚國在雲南採礦冶煉黃金鑄幣有一定關係,是內地漢族先民進入滇池地區進行大規模開發雲南的重要歷史事件。但是,比起原來的土著民族,這批人畢竟是少數,所以“變服,從其俗,以長之”,逐漸融化在當地民族之中。

歷史

秦開“五尺道”,通過四川,溝通了雲南與中原的聯繫。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在秦始皇即位前後李冰任蜀郡郡守期間,即已開始在今川滇交界的□道(今四川宜賓地區)開山鑿崖,修築通往滇東北的道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時候,又派常頞繼續修築道路。常頞把李冰在□道修築的道路繼續向前延伸,一直修到今曲靖附近。由於道路僅寬五尺,時稱“五尺道”。由於“五尺道”的修築,“西南夷”各部落和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繫更加密切起來。據文獻記載,秦漢之際關中和今四川之間,四川和雲南部分地區之間,“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商人來往於途,絡繹不絕,把邛□牛馬運人四川,又把四川的鐵器輸入雲南。四川鐵器的輸入,對於促進雲南生產的發展起了—定的作用。昭通地區東漢墓葬封土中發現過鑄有“蜀郡千萬”、“蜀郡成都”字樣的鐵器,從字型看,它們應是東漢以前就輸入雲南的。秦對“西南夷”地區的統治這一事件本身,標誌著中央王朝對雲南正式統治的開始。
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平西南夷,置益州郡。從此內地漢族先民移居雲南,進入一個川流不息的時代。漢武帝曾進行政治移民,把死罪和重刑囚犯、豪強或難以統治的地方大戶,大批地強迫遷移到西南夷地區落籍,出現了許多漢族移民區。後來他們中的上層人物成了當地的豪強勢力,雲南史稱“南中大姓”,如呂不韋後人呂凱父子就是—個典型例子。隨著漢移民的遷入,政治上、經濟上和內地的密切交往, 漢文字至遲自西漢起在己南使用。晉寧石寨山除發現著名的“滇王之印”外,還發現“勝西印”和“王牢私印”。江川李家山也發現漢印三方:“李德”、“黃義印”、“壽之人”。這些印章的主人或是漢移民,或是被漢化了的少數民族統治者。
7世紀,隋唐時期約300年間,內地人民通過戰爭與貿易關係進入雲南的也不少,例如天寶九年(750年)南詔閣羅鳳掠取三十二夷州人口;大曆十四年(779年)異牟尋侵茂、黎、雅諸州,“悉虜工技以還”;太和三年(829年)南詔陷成都,掠子女百工數萬人而去,“自是南招工巧,捋於蜀中”。元代以武力征服雲南,屯有大量戊軍,更兼與蒲甘王朝戰爭關係和多次鎮壓各族反抗起義,曾聚集各地軍隊進入雲南,所以從內地到德宏邊境一帶都有漢族和畏吾兒人等移入定居。明代從洪武年間開始,歷經正統、嘉靖、萬曆諸朝185年中,在雲南大力推行屯田制,軍隊、農民、商賈、罪犯等漢族移民大量進入邊境,出現了移民高潮。雲南人口在原有的25.9萬人的基礎上淨增了120多萬人,漢族人口開始超過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成為雲南的主體民族。
從總體上說,元末明初的移民主要來自陝西、四川、湖廣、江西以及南京等地。沐英部隊中還有相當數量的山西、河北、河南士兵。這些地方大多屬於北方官話區,這就決定了雲南漢族方言總體上屬於北方方言。明代的屯田,對雲南漢語方言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於滇中、滇西、滇東北和滇南各地均有漢民屯田,形成了與市、鎮、村、屯等行政區劃相適應的,各具特色的漢語方言。因此,雲南漢語方言分為滇中、滇西、滇東北和滇南四個片區。四個片區的漢語方言既保持了漢語的共同點,又各具特色。如“乾什麼”這個短語,滇東北多數縣說“做啥子”;滇南多數說“整釀”,“釀”是“哪樣”的合音;滇中、滇西多說“整哪樣”,“哪樣”分讀。又如“怎么辦”這個短語,滇南多數縣說“縱整”,滇西、滇中多說“咋個整”,滇東北不少縣說“怎個整”。而使用量詞“根”拌人,則訂以成為識別滇南的人的標識。

經濟

新中國成立以前,雲南漢族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949年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56元,雲南各族人民均處在飢餓線上,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雲南各族人民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使雲南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從1950年至1998年,全省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523.79億元,建成投產項目3萬多個。新增固定資產1837.04億元,一個具有雲南特點、門類比較齊全並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已初步建立,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已有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2516個,鋼、煤、電、化肥等重要工業品的生產能力增長了數十倍。發電裝機容量達703萬千瓦,能源供應是全國最好的省份之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34.99萬公頃,比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4.6倍,大大改善了農業的生產條件。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經濟效益最好的玉溪菸草工業基地,使烤菸和捲菸成為雲南的重要經濟支柱。公路貫穿城鄉,全省公路通車裡程達7.7萬千米,建成了以昆明為中心,輻射滇中200千米範圍的高等級公路網,完成了以省內6條幹線公路為骨架,覆蓋全省的公路網建設,全部鄉鎮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貴(陽)昆(明)、成(都)昆(明)、南(寧)昆(明)3條鐵路幹線通向省外,連結全國。改建和新建省內10個機場(臨滄機場正在建設中),組建了雲南航空公司,擁有大型客機2l架、國際因內及地區航線98條。市內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13萬門,實現了省地縣通訊程控化,全部鄉鎮和98%的行政村通了電話,全省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有電話機6.1部。現在,以昆明為中心,四通八達的現代交通運輸綜合網和多種通訊手段相結合的郵電通訊網已基本形成。昔日交通閉塞、通訊落後的面貌已大為改觀。199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355元,比l949年增長了77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