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霽之夕聞檐溜有聲因賦

雪霽之夕聞檐溜有聲因賦

雪霽之夕聞檐溜有聲因賦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雪霽之夕聞檐溜有聲因賦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于謙
作品全文,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人皆愁聽客中雨,我獨喜聞窗外聲。報國常懷豐稔念,關心不是別離情。
沾濡最愛滋群品,點滴何妨到五更。倏起披衣成兀坐,焚香讀易候天明。

注釋

有聲
有聲譽;著稱。《詩·大雅·文王有聲》:“ 文王 有聲,遹駿有聲。” 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 張耳 之賢,有聲 梁 魏 。” 明 沉德符《野獲編·督撫·秦中丞》:“ 沉 登甲戌進士,授 粵 之 順德 令,以清峻稱。入為郎,出為守,俱有聲。”
愁聽(愁聽) 拼音:chóu tīng
聽而生愁,怕聽。 唐王昌齡《送魏二》詩:“憶君遙在 瀟 湘 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宋柳永《過澗歇近》詞:“疏簾風動,漏聲隱隱,飄來轉愁聽。”
客中
謂旅居他鄉或外國。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詩:“我家 襄水 上,遙隔 楚 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宋戴復古《泉南》:“客中歸未得,歲事漸相催。” 元尹廷高《客中秋社》詩:“社日傷心在客中,悽然涕淚落秋風。故鄉田土荒蕪盡,枉向他州說歲豐。”《紅樓夢》第五七回:“ 寶玉 道:‘也沒什麼要緊,不過我想著 寶姐姐 也是客中,既吃燕窩,又不可間斷,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實。’” 瞿秋白《赤俄之歸途》:“ 中國 社會呢?客中 中國 書籍沒有,不用說現代的不能研究,就是歷史的都不成。於是決定回國一次。”
外聲
音韻學術語。指開口呼和合口呼。 章炳麟《國故論衡·音理論》:“闔口、開口皆外聲,撮口、齊齒皆內聲也。”
報國
為國家效力盡忠。 漢 馬融《忠經·報國》:“為人臣者官於君,先後光慶,皆君之德,不思報國,豈忠也哉!” 唐陳子昂《感遇》詩之三五:“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明夏完淳《六君詠·黃少保》:“亡 秦 雖不成,報國心已畢。” 徐遲《牡丹》:“他( 李印光 )認為他看得很清楚,熱血沸騰的愛國之情雖不是沒有,殺敵報國卻不是時候。”
常懷
固定不變的歸向。《書·太甲》:“民罔常懷,懷於有仁。” 孔 傳:“民所歸無常,以仁政為常。”《新唐書·張文瓘傳》:“夫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人罔常懷,懷於有仁。”
豐稔
(1).猶豐熟。《後漢書·法雄傳》:“在郡數歲,歲常豐稔。” 李賢 註:“稔,熟也。”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年穀豐稔,百姓安樂。” 清曾國藩《復吳南屏書》:“雨澤沾足,歲事可望豐稔。” 汪立波《“豹子”連長》:“豐稔的秋收也開始了。”
(2).富足。《晉書·李特載記》:“ 蜀 有倉儲,人復豐稔,宜令就食。”
關心
(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視和愛護:~民眾生活丨這是廠里的大事,希望大家多關點兒心。
不是
(1).錯誤;過失。《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適間婆婆說你許多不是。”《紅樓夢》第三十回:“你倒來替人派我的不是!” 茅盾《多角關係》九:“到底是誰的不是,一見面就吵嘴?”
(2).表否定判斷。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五:“是汝書,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 宋蘇軾《寄子由》詩:“吏曹不是尊賢事,誰把前言語化工?”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二十章:“現不是講話的時候,這兒呆著有危險。”
別離
離別。《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唐聶夷中《勸酒》詩之二:“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 清孫枝蔚《將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別賓賢羽吉舟次》詩:“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別離?” 郁達夫《孤獨》:“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謝的時候,要分東分西的別離,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沾濡
浸濕。多指恩澤普及。 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懷生之類,沾濡浸潤。”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殿廷聚會風雲氣,華夏沾濡雨露恩。” 姚華《論文後編》:“《詩》、《書》之教,著於四術, 姬 周 學人,靡不沾濡。”
群品
1.萬事萬物。 唐 孔穎達《〈周易正義〉序》:“聖人有以仰觀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 唐李商隱《井泥四十韻》:“茫茫此群品,不定輪與蹄。”
2.佛教語。謂眾生。 唐司空圖《為東都僧化刻律疏》:“雖設喻於三乘,同歸覺路;蓋防微於群品,共享成規。”
點滴
1.指雨點滴注或雨點滴注聲。 唐杜牧《夜雨》詩:“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 宋蔣捷《虞美人·聽雨》詞:“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金 元好問《中秋雨夕呈君美》詩:“桂樹婆娑辜勝賞,桐枝點滴厭殘更。” 清納蘭性德《臨江仙》詞:“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2.一點一滴。形容零星微小。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搖之,中有水聲,斟之無點滴。” 陳毅《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詩:“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
何妨
無礙;不妨。《北史·后妃傳上·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後美容儀,少言笑,年數歲,父母異之,指示諸親曰:‘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實勝男。’” 元張翥《瑞龍吟》詞:“何妨共磯頭把釣,梅邊徐步。” 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七》:“兩位既然同時,何妨老實說出,一目了然,省卻你也記古典,我也記古典的工夫呢?”
五更
(1).古代鄉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員。《魏書·尉元傳》:“卿以七十之齡,可充五更之選。”詳“ 三老五更 ”。
(2).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謂之“五更”。又稱五鼓、五夜。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 漢 魏 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雲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
披衣
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國 魏曹丕《雜詩》之一:“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韋應物《寄馮著》詩:“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清 吳騫《扶風傳信錄》:“二人披衣待旦,別 袁 而歸。”
兀坐
獨自端坐。 唐戴叔倫《暉上人獨坐亭》詩:“蕭條心境外,兀坐獨參禪。” 宋蘇軾《客住假寐》詩:“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林四娘》:“ 陳公 寶鑰 , 閩 人,夜獨坐,有女子搴幃入……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 郁達夫《采石磯》:“他也有一個人關上了房門,在那學使衙門東北邊的 壽春園 西室里兀坐的時候。”
焚香
(1).點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屬車釃酒,復道焚香。” 宋 王讜《唐語林·政事上》:“﹝ 狄惟謙 ﹞遂令設席焚香,端笏立於其上。”如:焚香靜坐;焚香操琴。
(2).燒香。 唐杜甫《冬到金華山觀》詩:“焚香玉女跪,霧裡仙人來。”《說岳全傳》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帶了媳婦一同出來,在神聖家廟之前,焚香點燭。”如:焚香拜佛。

作者簡介

【生卒】:1398—1457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數百。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前後在任十九年。正統末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十四年,尚書鄺野從英宗北征,留謙理部事。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監國,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遷尚書,為中外倚任。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少保。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上皇(英宗)得歸。英宗復辟,石亨等誣謙議改立太子,又謀迎立襄王子,被殺害。弘治謚肅憫,萬曆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