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難

離別難,詞牌名,原唐代教坊曲,五代前蜀薛昭蘊借舊曲另倚新聲。以薛昭蘊《離別難·寶馬曉鞴雕鞍》為正體,雙調八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四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六仄韻。另有雙調一百十二字,前段九句五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的變體。代表詞作有柳永《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等。

基本介紹

  • 詞牌名:離別難
  • 別名:離苦海、怨回鶻、悲切子、大郎神
  • 始興年代:唐五代
  • 字數:八十七字、一百十二字
  • 代表詞作:薛昭蘊《離別難·寶馬曉鞴雕鞍》
  • 流行年代:清代
詞牌沿革,格律說明,格律對照,典範詞作,

詞牌沿革

離別難,原唐代教坊曲,有齊言聲詩與長短句兩體。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天后朝有士人妻,配入掖庭,善吹篥,乃撰此曲。”
離別:離開;分手。唐陸龜蒙《離別》詩:“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此調亦為唐聲詩(唐代配樂的近體詩)調名,歌詞為五言四句和五言八句形式。唐代詩人白居易聽到此曲作有絕句《離別難》,詩云:“綠楊陌上送行人,馬去車回一望塵。不覺別時紅淚盡,歸來無可更沾巾。”故調名本意即詠難於承受的離別情感。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載有《古離別》《古別離》《生別離》《長別離》《遠別離》《久別離》《新別離》《今別離》《暗別離》《潛別離》《別離曲》等曲名。五代前蜀薛昭蘊借舊曲另倚新聲,寫有《離別難》詞。詞中有“羅幃乍別情難”句,取其句意為詞調名。調見五代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所輯五代薛昭蘊詞。
此調之藝術形式極為精巧,這主要表現在韻律方面。薛詞屬於一詞多之典型:“鞍”“難”“寒”“乾”為平韻;“媚”“里”為仄韻;“燭”“曲”“促”“綠”為入聲韻;“迷”“低”“西”“淒”為平聲韻“別”“咽”“出”“立”“急”為入聲韻,共五部韻。前段用三部韻,平聲韻中插入仄聲韻和入聲韻;後段用兩部韻,平聲韻內包孕入聲韻。故用韻呈現富於變化,韻位極密,平韻與仄韻相互交錯的局面。薛詞所表述之離情別緒之纏綿複雜恰與調之聲情吻合,音韻豐富而諧美。北宋柳永此調屬中呂調,乃一百二十字之長調,與薛詞之音譜迥異。
此調又名《離苦海》《怨回鶻》《悲切子》《大郎神》。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八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四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六仄韻。以薛昭蘊《離別難·寶馬曉鞴雕鞍》為代表。此詞以兩平韻為主,前段間押兩仄韻,後段間押三仄韻。
變體:雙調一百十二字,前段九句五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以柳永《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為代表。此與唐詞迥別,以調名同,故為類列。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離別難·寶馬曉鞴雕鞍》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寶馬曉鞴雕鞍,羅帷乍別情。那堪春景。送君千萬里,半妝珠翠。露華寒,紅蠟燭,青絲曲,偏能勾引淚闌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良夜促,香塵經,魂欲。檀眉半斂愁低,未別心先咽,欲語情難。出芳草,路東西,搖袖立,春風急,櫻桃楊柳雨淒
變體
格律對照例詞:《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花謝水流倏忽,嗟年少光。有天然、蕙質蘭。美韶容、何啻直千。便因甚、翠弱紅衰,纏綿香體,都不勝。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人悄悄,夜沈。閉香閨、永棄鴛。想嬌魂媚魄非遠,縱鴻都方士也難。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遺。望斷處、杳杳巫山十二,千古暮雲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唐五代】薛昭蘊《離別難·寶馬曉鞴雕鞍》
【北宋】柳永《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
【清】樊增祥《離別難·繡戶乳燕依依》
【近代】陳洵《離別難·錦被暖麝鴛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