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鹵石

雜鹵石

雜鹵石(polyhalite)是一種可溶性鉀鹽礦物、硫酸鹽礦物,它通常與硬石膏石鹽產在一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鹵石
  • 外文名:polyhalite
  • 硬度:2.5~3
  • 比重:2.72~2.78
  • 鑑定特徵:味鹹,但比石鹽苦
  • 學科:結晶學及礦物學
  • 晶系:三斜晶系
  • 晶體形態:呈板狀或柱狀
  • 顏色:白色或灰色
  • 光澤:玻璃光澤
  • 解理:平行{101}完全
  • 條痕:白色
  • 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性質,鑑定特徵,成因與分布,典型範例,

性質

雜鹵石是一種鉀、鎂、鈣的含水硫酸鹽類礦物。它的化學式為K2Ca2Mg[SO4]4·2H2O,化學組成:K12.9%,Mg4.03%,Ca13.29%,SO463.73%,H2O5.98%。三斜晶系, a=11.69Å,b=16.33Å,c=7.60Å,α=91°36′, β=90°00′,γ=91°54′,軸面對稱形式。晶體呈板狀或柱狀, 集合體葉片狀、纖維狀或塊狀。透明無色,有時為白色或微帶淺灰、淡黃、肉紅,有時也呈磚紅色。玻璃光澤,但常常是暗淡無光。解理平行{101}完全,為一組柱面解理。硬度3.5,相對密度2.78。略帶鹹辣味。溶於水而剩下石膏。多出產在鉀鹽礦床中。

鑑定特徵

雜鹵石很少形成晶體,形成時,則呈小扁長板狀晶體,常成纖維狀或葉片狀塊體集合體。由於含氧化鐵包裹體,常呈肉粉紅色到磚紅色,不含雜質時,無色。白色或灰色,條痕白色。透明到半透明。

成因與分布

雜鹵石的晶體不多見,集合體一般為粒狀塊體或纖維狀和片狀與食鹽,石膏,鉀鹽,光鹵石和硬石膏等礦物共生於蒸發岩沉積,很少形成於在火山活動。

典型範例

羅布泊是世界最大的鹽湖之一。羅布泊第四紀地層中不僅蘊藏有超大型規模的滷水鉀鹽礦床,同時也沉澱了一定規模的固體鉀鹽礦,雜鹵石是主要的固體鉀礦物。羅布泊雜鹵石主要分布於羅北凹地內部,分布區長軸走向與羅北凹地走向一致,面積約326km2;剖面上,雜鹵石分布區呈不對稱的扁透鏡體狀。雜鹵石以雜鹵石岩或含雜鹵石鈣芒硝岩等形式產出,雜鹵石岩及含雜鹵石岩呈薄層狀分布,最多達12層,埋深10~38m,其KCl含量一般為3%~10%,最高達15.48%。研究表明,羅布泊雜鹵石成因機制有2種:①鹽湖(鈣芒硝階段)沉積期間,可能出現氣候熱波動事件,滷水化學體系演化到雜鹵石相區,導致雜鹵石結晶析出,主要形成方式為雜鹵石交代鈣芒硝,部分純雜鹵石岩可能直接從滷水中沉澱出來;②鹽湖晚期或乾鹽湖階段,石鹽晶粒間滷水受地表水混合發生摻雜作用,導致雜鹵石析出並沉積於石鹽等晶粒間。羅布泊雜鹵石等固體鉀鹽資源具有一定的成礦潛力,查明其成因和分布規律可為勘查評價羅布泊固體鉀鹽提供理論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