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食豆齒鰻

雜食豆齒鰻

雜食豆齒鰻,Pisodonophis boro (Hamilton, 1822),又稱波路豆齒蛇鰻,俗名土龍,為輻鰭魚綱鰻鱺目蛇鰻科豆齒鰻屬的一鰻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雜食豆齒鰻
  • 拉丁學名:Pisodonophis boro (Hamilton, 1822)
  • 別稱波路豆齒蛇鰻,土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鰻鱺目
  • 亞目:糥鰻亞目
  • :蛇鰻科
  • :豆齒鰻屬
  • :雜食豆齒鰻
  • 英文名:Rice-paddy eel 
  • 學科:生命科學
別稱,簡介,生境習性,分布,特徵,生態,經濟利用,

別稱

土龍、欖鱔。

簡介

體上半部為黃褐色,下半部色白,中位鰭略帶黑緣。吻短稍尖,口裂超過眼之後緣。上頜比下頜長,上唇緣具一個肉質突起。犁骨有齒,上、下頜齒均為顆粒狀或臼齒狀,數列排成齒帶。背、臀鰭於近尾端處無上揚,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後,無尾鰭,尾端尖銳,裸露凸出。

生境習性

喜歡棲息於淡、海水交匯的河口地帶,經常進入河川下游處生活。平時埋藏於淺水域之爛泥底質中,嗜食貝類及甲殼類。

分布

特徵

本魚體延長。肛門在身體中央或之後。齒顆粒狀,大小不等,由數列排成齒帶。前上頜骨齒,齒顆粒狀且呈帶狀排列,與鋤骨齒相互緊接。鋤骨齒3~4列。上唇無肉褶。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後。脊椎骨數160。體長為體高之48.7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2.1倍;頭長為吻長之5.4倍;吻長為眼徑之2.8被上唇腹面有一突起。後鼻孔位於眼前。前鼻孔成管狀。口裂超過眼之後緣。背鰭、臀鰭在近尾端處結束,二者非常低。脊椎骨171~173枚。體長可達100厘米。
雜食豆齒鰻

生態

本魚棲息在沿岸及河口區之泥質海底,常將身體埋於泥沙中,伺機捕食小魚及甲殼類等,屬肉食性。
雜食豆齒鰻

經濟利用

經濟價值,但民間將之當作中藥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