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號將軍

雜號將軍

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自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為重號將軍,為皇帝的最高級武官。此外即眾多的雜號將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號將軍
  • 別名:列將軍
  • 類型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
  • 始於:西漢
職位由來,相關官職,

職位由來

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
在秦代以前,中國的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偏將軍裨將軍。秦屬草置階段,設定並不完備。
秦漢初期至漢文帝,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偏將軍、裨將軍。總的來說,是漢定以為官名,特別是大將軍這樣的官名就是在漢武帝時固定下來的。
漢文帝時始有車騎將軍、衛將軍。漢武帝為霍去病專設一重號將軍 —— 驃騎將軍,位次大將軍。一般稱之為重號將軍,為皇帝的最高級武官。
漢武帝征匈奴始,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之後將軍名號日益繁多,如驍騎樓船材官伏波貳師、渡遼、龍驤等,或以所領部隊(如驍騎、材官),或因奉行的任務(如李廣利攻貳師城),甚至或因童謠(如龍驤),隨立名目。而絕大多數則取威武之名,如寇軍、揚威之類。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
這期間將軍稱號也被劃分成二類,即重號將軍和雜號將軍,重號將軍職位高,輕易不封,為常設軍職。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四安、四平以外,統稱為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或職位較低,或軍職雖高,卻戰時冊封平時不用,如東漢之後的四征將軍,南朝宋四鎮將軍亦在雜號之列。雜號將軍加“大”者,亦為重號將軍。
因戰爭需要,亦有雜號大將軍。加了大字的雜號將軍,比一般雜號將軍地位要高一些。一方面是以示優寵,另一方面有時要同時派若干將軍出征,則以加了大字的將軍為統帥。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加泛濫,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三百六十一(包知加封境外人士的一百二十五號)。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四安、四平以外,統稱為雜號將軍。但亦有例外,如南朝宋四鎮亦在雜號之列。
唐代將軍號大減,雜號將軍的名稱亦歸廢棄。
雜號將軍

相關官職

歷代雜號將軍凡有數百,不可俱載,今錄其著者。
上將軍,漢以呂祿為上將軍。
騎將軍,漢武帝以公孫 及公孫賀並為騎將軍。
樓船將軍,漢元封三年,以楊仆為之。
橫海將軍,漢元鼎六年,以韓說為之,擊東越有功。
材官將軍,漢李息為之,掌理宮室。
貳師將軍,漢李廣利為之,征貳師城,取善馬,故以為號。
輕車將軍,漢武帝以公孫賀為之。
伏波將軍,漢武帝征南越,始置此號,以路博德為之。後漢馬援亦為之。伏波者,船涉江海,欲使波浪之伏息。
中軍將軍,漢武帝以公孫敖為之。
強弩將軍,漢武帝以李沮為之。
戈船將軍,環氏要略云:「建戈於船上,浮渡沮水,以討北狄。」奮 ,漢武帝以田千秋為之。
度遼將軍,漢武帝初以范明友為度遼將軍。後漢明帝永平八年,又置,屯五原。銀印青綬。種暠字伯景,為度遼 將軍,誠心懷撫,信賞分明,乃去烽燧斥堠,邊方晏然。及卒,匈奴舉國傷惜。單于每入朝賀,每見墳輒 哭泣祭祀。又李膺度遼將軍,聲振遠域。
積射將軍,漢有之。晉武帝泰始四年省。太康十五年立射營弩營,置積射強弩將軍主之。
建威將軍,漢元帝以韓安國王晏並為之。光武耿弇為之。
九武將軍王莽拜將軍九人,皆以武為號,號曰九武將軍。
征虜將軍,後漢建武中,始以祭遵為,後張飛亦為之。
武牙將軍,後漢光武以蓋延為之。
橫野將軍,後漢光武以王常為橫野大將軍,位與諸將絕席。
捕虜將軍,後漢永平中,馬武為之。
鷹揚將軍,後漢建安中,魏武曹洪為之。
討逆將軍,後漢末,以孫策為之。
破虜將軍,後漢末,以孫堅為之。討虜,後漢末,以孫權為之。
軍師將軍,蜀漢諸葛亮(劉備逝後為蜀漢最高軍事統帥)、諸葛瞻為之;曹魏荀攸孫吳朱然亦皆為。
鎮軍將軍,魏蜀吳皆設有,蜀漢趙雲曾為。
翊軍將軍,蜀趙雲以入益州軍功為之,蜀漢後期,霍弋因為平定南方蠻夷,頗有戰功,也或封此職。
安漢將軍,蜀糜竺、李恢、王平等先後為之,班在軍師將軍之右(蜀漢前期)。
虎威將軍,魏武帝曹操以于禁為之。
撫軍將軍,魏武帝置,以司馬宣王(司馬懿)為之。
凌江將軍,魏置,以羅憲為之。
寧朔將軍,魏以王渾為之。
橫江將軍,吳魯肅為之。又曰:「魯潢江昔仗萬人,屯據陸口界。」
龍驤將軍,晉武帝置,以王浚為之。
殿中將軍,宋初置之。
牙門將軍,冠服與將軍同。魏文帝黃國中置。明帝以胡烈為之。又王隱晉書云:「陸機少襲父為牙門將,吳人重武官故也。」晉惠帝特置四部牙門,以汝南王佑為之。蜀以趙雲為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