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桂一號

雙桂一號

雙桂一號即雙桂210,是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於1979年育成的水稻良種。

該品種感溫性強,感光性弱,屬早、晚兩季兼用品種,早造表現遲熟,全生育期約140天,比“桂朝2號”遲熟三至五天,早造早播全生育期延長,推遲播種生育期相應縮短。晚造全生育期120~125天,於七月初播種,下旬移植,秧齡20~25天,可於九月底十月初齊穗,能避過寒露風。株型緊湊,莖態適中,葉片短直,葉鞘綠色,矮稈抗倒,株高一般90厘米左右,分櫱力強,生勢旺盛,有效穗多,在中等肥田栽培,插6×4(寸),每蔸插3~4苗,每畝有效穗一般可達二十五萬左右。高肥栽培可達二十八至三十萬穗。後期根莖活力好,轉色順調,穀粒黃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桂一號
  • 外文名:SG 1
  • 作物種類:水稻
  • 審定時間:1983
  • 生育期:約140天
品種信息,品種來源,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適種範圍,審定情況,

品種信息

審定時間: 1983
作物種類: 水稻
審定編號: 桂審證字第003號
品種名稱: 雙桂一號
選育單位: 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

品種來源

該品種是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遺傳綜合技術育種研究室於1977年用叢生快長類型的晚稻遲熟種“桂陽矮C17”為母本與“桂朝二號”雜交,套用組群篩選法於1979年育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種。原叫雙桂210,後定名雙桂一號。1979年欽州地區種子公司引進少量種子,當年冬即到海南南繁。1980年早造在欽州縣東南點上少量試種觀察,表現良好,晚造分發種子各地試種。

特徵特性

該品種感溫性強,感光性弱,屬早、晚兩季兼用品種,早造表現遲熟,全生育期約140天,比“桂朝2號”遲熟三至五天,早造早播全生育期延長,推遲播種生育期相應縮短。晚造全生育期120~125天,於七月初播種,下旬移植,秧齡20~25天,可於九月底十月初齊穗,能避過寒露風。株型緊湊,莖態適中,葉片短直,葉鞘綠色,矮稈抗倒,株高一般90厘米左右,分櫱力強,生勢旺盛,有效穗多,在中等肥田栽培,插6×4(寸),每蔸插3~4苗,每畝有效穗一般可達二十五萬左右。高肥栽培可達二十八至三十萬穗。後期根莖活力好,轉色順調,穀粒黃淨

產量表現

1980年晚造欽州地區在水稻區試17個點(農村生產隊九個點)試種,平均畝產656.9斤,比桂朝二號增產8.6%,比大靈矮增產12.9%;1981年晚造平均畝產631.3斤,比團結一號增產22.58%,比大靈矮增產27.1%;1982年平均畝產746.8斤,比團結一號增產28.7%,比大靈矮畝增174斤,增產30.5%,同年晚造欽州地區種子公司提供種子參加自治區雜交水稻組區試,據全區19個試點的綜合,平均畝產803.8斤,比對照“汕優2號”增產9.9%,按稻作區統計,桂南、桂中、桂北分別比對照種增產12.4

栽培技術要點

早造要在氣溫穩定在12℃以上才播種,或用薄膜復蓋防寒;晚造播期在七月上旬為宜,秧齡20~25天內外。宜小株密植,一般6×3、6×4、5×3、5×4(寸),每蔸插3~4苗較合適,中下等田每蔸可插5~6苗。施肥掌握“攻前、控中、補尾”的原則;並實行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水分管理採用“前淺、中露曬、後乾濕”的方法,並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適種範圍

比較耐肥,應選中等以上肥力的田種植。桂南地區可作早晚兩季栽培,桂中以北地區作中造成晚造栽培。

審定情況

2007年5月17日退出\桂農業發[2007]24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