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春兼閏月

雙春兼閏月

閏月即按陰曆,一年有13個月份,即閏2月雙春是指,陰曆一年中將有兩個立春,如,猴年的第一個立春是2004年2月4日,而2005年2月4日是猴年的第二個立春,因為2005年2月9日才踏入雞年,這就是一年雙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春兼閏月
  • 年份:2005
  • 形成原因:陽曆、陰曆的日差
  • 補充:計算方法
產生原因,計算方法,詳細說明,

產生原因

雙春兼閏月的形成是因為,陽曆一年365天,而陰曆是354天,這11天的差距過三年便是一個月,所以,每三年就逢一個閏年以調整陽曆、陰曆的日差

計算方法

“閏月”。農曆主要是根據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所需的時間而制定出來的。據觀測,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 29.5306 日。故此,在農曆裡面,1 個月有時會有 29 日,有時又會有 30 日,這要看每次月缺和月圓的時間才可定出一個月到底有多少日。通常,我們會將月圓的那一天定為每個月的第 15 日。
同時,我們知道,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365.2422日(並稱之為“太陽年”),如果我們將 1 個農曆年定為 12 個月,即 29.5306 ' 12 = 354.3672 日,那么 1 個農曆年就會比 1 個太陽年少 10.875 日了。很明顯,3 個農曆年更會比 3 個太陽年少超過 1 個月!因此,相對於太陽年,我們便會越來越早過農曆新年了。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不斷提早過新年。為了彌補這個差距,農曆的曆法就引入一個“閏月”的制度。即是在一個適當的年份中,增加 1 個月,從而將農曆新年“推遲”,令到它可以和太陽年的時間大致上配合。換句話說,在這個“閏年”之中,1 年就會有 13 個月了。

詳細說明

雖然農曆是以月球公轉的周期為基礎,但我們並沒有忽略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在曆法之中,我們將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均地定出 24 個點,並稱它們為“節氣”,每一個節氣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顧名思義,這些節氣的定立,原本是為了幫助農夫,為他們提供四季變化的簡單概念。由於 1 個太陽年有 365.2422 日,所以 2 個節氣之間就應該相隔 365.2422 ? 24 = 15.218425 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