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副沙鰍

雙斑副沙鰍

背鰭iv-9—10;胸鰭i-14;腹鰭i-7;臀鰭iii- 5。第一鰓弓內側鰓耙12—13。鰾2室,前室部分包於骨質囊中,呈橢圓形;後室長,呈圓錐形,膜質狀,前端為一粗而短的鰾管與前室相連。

基本介紹

識別特徵
背鰭iv-9—10;胸鰭i-14;腹鰭i-7;臀鰭iii- 5。第一鰓弓內側鰓耙12—13。鰾2室,前室部分包於骨質囊中,呈橢圓形;後室長,呈圓錐形,膜質狀,前端為一粗而短的鰾管與前室相連。胃稍小,呈“U”形。腸管細而短,繞成“Z”字形。腹腔膜黃白色。標準長為體高的5.0—5.5倍,為頭長的4.2 --4.5倍.為尾柄氏的6.3-- 7.3倍,為尾柄高的7.7-- 7.8倍。頭長為吻長的2.0—2. 2倍,為眼徑的5. 6--6. 2倍,為跟間距的4. 4—4.7倍,為眼後頭長的2.3—2.6倍,為尾柄長的1.6--1.8倍,為尾柄高的l.7--l.9倍。體長形,體高較低,前軀稍側扁,後段側扁,腹部圓。頭長而尖,呈錐形。吻稍長,前端尖,其長大於眼後頭長。口小,下位。下頜中央有一缺刻。唇稍厚,其上有皺褶,下唇兩側葉短,唇後溝短。具須3對,吻須2對,聚生於吻端,口角須l對,較長,末端後伸達眼前緣下方。眼稍大,側上位,位於頭的中部。眼間凸起。眼下刺粗壯,基部分叉,末端達到或超過眼球中部。鼻孔2對,前後鼻孔之間有皮褶相隔,離眼前緣稍近。鰓孔小,鰓膜在胸鰭基部前下方與峽部側面相連。鰓耙短小,呈突起狀,排列稀疏。背鰭短,外緣平截或微凹,無硬刺,其起點至吻端的距離大於至尾鰭基部。胸鰭短小,末端圓形,後伸不達胸、腹鰭基部距離的l/2。腹鰭小,末端圓,後伸達到或稍超過肛門,其起點與背鰭第2—3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臀鰭短小,無硬刺。尾鰭寬大,較短,分叉稍淺,上下葉等長或下葉稍長,末端圓鈍,尾柄寬,其長度等於或大於尾柄高。肛門位於腹鰭和臀鰭起點之中部。體被細鱗,頰部有鱗。胸、腹鰭基部具腋鱗。側線完全,平直。體棕黃色,頭兩側吻端至眼上緣各有l條黑褐色條紋。背部顏包較深.腹部灰白色。體背和側線上部有l4--20條棕黑色橫斑紋。背鰭有4—6列棕黑色斜行斑紋。胸、腹和臀鰭為灰白色。尾鰭上有3—5列棕黑色斜行斑紋。尾鰭基部上下兩側各有1個較大的棕黃色或黑褐色斑點。個體較小,數量不多,是一種底棲性小型魚類。生長較慢。食物主要是水生昆蟲成蟲及幼蟲,其次也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如搖蚊幼蟲和寡毛類等。生殖季節為6—7月,懷卵量較大,體長139mm,懷卵量為5000粒。產漂流性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