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性競爭優勢

“雙性競爭優勢”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理論。他認為,具有雙性氣質,即男性氣質中有女性特徵或女性氣質中有男性特徵的人,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比普通人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性競爭優勢
  • 外文名:Bisexu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 類型:理論
  • 提出人:榮格
  • 領域:心理學
優勢背景,理論觀點,調查,教育範疇,評論,

優勢背景

“偽娘”在國外節目中司空見慣——《美國偶像》選手丹尼·諾艾格以“偽娘”造型出位
時下中國選秀節目中出現的“偽娘”現象,引起社會熱議。其實,“偽娘”一詞由來已久,只是其傳播和影響一直存在於小眾之中。
現在,“偽娘”走進大眾視野,引發公眾的審美革命,成為中國國內日漸衰敗的選秀節目的救命稻草。實際上,國內颳起的“偽娘”之風並不是首創,“偽娘”在國外的選秀節目中早已司空見慣,在國外的影視劇中也常有出現。
紅遍全球的歌唱選秀節目《美國偶像》,就最擅長炒作這一類型的話題。現在,這股變裝易性的潮流頗有些蔓延全球的趨勢,在日本韓國都有類似的選秀節目出現。

理論觀點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提出了“雙性競爭優勢”理論。他認為,具有雙性氣質,即男性氣質中有女性特徵或女性氣質中有男性特徵的人,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比普通人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
心理學家羅西在1964 年提出了雙性化的概念,他認為人身上既可能有男性化特徵,也可能有女性化特徵,當男性化特徵高時稱為男性化型個體,女性化特徵較多稱為女性化型個體。如果男性化特徵和女性化特徵在一個人身上都表現得較多時,就稱為雙性化個體;而當男性化特徵和女性化特徵表現得都比較少時稱為未分化個體。
心理學家貝姆則認為,雙性化的人適應能力強,並能在各種情景中取得成功。她充分看到了雙性化的價值,認為在將來會有一天,雙性化的人將成為心理健康的標準。

調查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餘名兒童作過調查,結果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為片面,智商情商均較低,具體表現為:綜合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遇到問題時要么缺少主見,要么固執己見,同時難以靈活自如地應付環境。
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緻等氣質的男孩,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文理科成績均較好,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成年後,兼有“兩性之長”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裡,更能占據優勢地位。

教育範疇

美國選秀節目《天橋驕子》第四季冠軍——克里斯蒂安·西里亞諾
“雙性化”教育是一種家庭教育新理念。研究者認為,在教育幼兒時,過於嚴格、絕對的性別定型(即男孩只培養其粗獷、剛強等男性氣質,女孩只培養其溫柔、細緻等女性特點),只會限制他們智力、個性健康全面的發展,進而可能令男孩過於粗獷、勇猛而缺少平和、細膩氣質,無法學會關心體貼他人及擁有細膩的情感世界;令女孩過於柔弱、內斂而缺少勇氣、自立精神,缺乏競爭心及剛強的心理素質,最終在社會適應、情緒調控、壓力化解以及處理包括家庭在內的各種人際關係上,都劣於那些“雙性化”的男女。
1、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
3、不宜將性別特徵區分過清;
4、順其自然;
5、避免走極端。

評論

雙性化者儘管專業、家庭背景不同,但確實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徵,即較強的責任感、自信心、廣泛的興趣和健康的心理。
但是“雙性競爭優勢”這個理論,放到當下選秀的此類現象中,卻好像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雖然這種“易性”也給他們的競爭帶來了優勢,但是這種“易性競爭”優勢,並非人格上的,而僅僅是短暫的噱頭效應。他們不像波普文化、嬉皮士運動等具有反叛色彩,甚至連基本的文化訴求都沒有,有的只是商業味道濃厚的順從意味。
但是,從這些對雙性化人格優勢反思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培養女性具有某些男性化特質(即男性的長處),賦予女性化的特質以價值,是培養雙性化人格和消除性別圖式的重要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