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忠廟鎮

雙忠廟鎮

位於五河縣城北九公里處,104國道穿鎮而過。雙忠廟鎮西連沱湖,北靠天井湖,南有王小湖,淡水養殖面積2.5萬畝,盛產螃蟹、銀魚、甲魚、桂魚、青蝦等名優產品。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較快,現有工業企業4家。糧食加工企業23家,建材企業17家,種養殖基地6個。小城鎮建設、交通、通訊、文化、教育、廣播、電視、供電、供水、商貿、餐飲等服務性事業發展迅速,城鎮功能齊全,軟環境進一步改善,1998年被確定為省重點扶持發展中心鎮和省綜合改革試點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忠廟鎮
  • 別名:雙廟
  • 行政區類別:鎮
  • 下轄地區:1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雙廟村
  • 電話區號:0552
  • 面積:109平方公里
  • 人口:6.1萬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沱湖、天井湖、王小湖、雙忠廟。
  • 機場:蚌埠機場
  • 火車站:蚌埠火車站,蚌埠高鐵南站、五河高鐵站
  • 車牌代碼:皖C
基本概況,氣候特點,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行政區劃,飲食特產,人文景點,農業發展,城市建設,工業經濟,社區服務,

基本概況

雙忠廟鎮隸屬於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縣,位於五河縣城北九公里處,104國道穿鎮而過。全鎮總面積109平方公里,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鎮轄19個行政村,5.5萬人,耕地面積8.5萬畝,適宜種植小麥、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等。工農業總產值達2.5億元,年人均純收入2800元。
雙忠廟鎮區域地圖雙忠廟鎮區域地圖

氣候特點

雙忠廟鎮受東部季風氣候影響,屬暖溫帶過渡型季風氣候,為半濕潤農業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4.7℃,年降雨量平均為896.3毫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306.7小時,無霜期年平均為212天。總的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季風氣候顯著;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光、熱、水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氣候的過渡性及資源的變異性,也常帶來旱澇、連陰雨、低溫、霜凍等氣候災害。

發展規劃

國民經濟發展,2007年財政收入390萬元,城鎮居民純收入達4000元,農民人均收入3000元,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一、二、三比重4:3:3。
雙忠廟鎮企業發展及招商引資“十一五”規劃
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認真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嚴格兌現各項優惠和獎扶政策,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千方百計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並與該鎮各方面優勢相結合。通過招商引資,帶動全鎮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加工製造、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等一批項目建設。加快全鎮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民非農化步伐。具體實現以下六大目標:
雙忠廟鎮雙忠廟鎮
1 2008年後五年,每年吸引鎮外資金不少於1500萬元,興辦2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不少於2個。
2 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實現該鎮工業產值翻兩翻,達到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翻一翻,達到1億元。
3 建成六大基地,即:2萬畝優質水產品養殖基地、3萬畝優質稻生產加工基地、1萬畝脫毒山芋生產加工基地、2萬畝玉米生產加工基地、五百萬隻肉雞養殖基地和萬頭肉牛養殖基地。
4 鎮內二、三產業年吸納轉移農業剩餘勞力不少於1000人,城鎮化率年提高2個百分點。
5 實現村村通油路,莊莊通砂石路,集鎮、村莊、農田等基礎設施有較大改觀,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6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工作全局,統籌規劃,整體運作,堅持高起點、遠眼光、寬視野,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農村建設

該鎮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此,黨委、政府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理清思路,紮實推進。2007年該鎮在雙廟、陳胡、張灘等村推進沼氣建設,共建沼氣池56個。在孫湖村小李莊建一個新農村示範點,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在雙廟村建起了占地約40畝的無公害蔬菜大棚,在陳胡村建起了萬頭養豬場。

行政區劃

雙忠廟鎮下轄村:

飲食特產

有“魚米水鄉”美譽的雙忠廟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小麥、水稻、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綠豆、西瓜、蔬菜、酥梨、密桃、葡萄、蘋果等,沱湖、天井湖、香澗湖水質優良,餌料豐富,無污染,具有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水產品種類多、品質好。沱湖螃蟹個大味鮮,遠銷港澳地區,天井湖銀魚曾為歷史貢品,大青蝦暢銷上海、浙江和蘇南地區。五河野鴨是近年來開發的綠色食品,以其獨特的滋補養生功效,倍受青睞。雙忠廟鎮沱湖螃蟹榮登“中國十大名蟹”榜 2004年11月11日,由中國漁業協會主辦,蘇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一屆中國螃蟹·文化節在蘇州吳中舉行,共有20家單位參與角逐,13位國內知名專家對參賽螃蟹的12項指標進行了測評。沱湖螃蟹以其個大、味美、營養豐富獲專家的一致好評,榮登“中國十大名蟹”榜。
雙忠廟鎮景色雙忠廟鎮景色

人文景點

雙忠廟鎮修復保護古菱齒象化石 該化石1998年出土於西尤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唯一完整、同一個體的古菱齒象化石。西尤遺址古菱齒象化石及伴生動物化石的出土,為研究淮河流域晚更新世及前後的古氣候環境、古生態、古生物演化與絕滅提供了重要依據。該縣撥出專款,邀請全國著名文物修復專家對古菱齒象化石進行全面的修復保護。古菱齒象主要骨骼化石修復工作基本完成。

農業發展

農業總產值32.7億元,增長34.1%。糧食總產63.5萬噸,增長 115.3%;經濟作物總產88萬噸,增長67.1%。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優質品率達85%以上,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達23萬畝。肉類總產6.5萬噸,增長3%;水產品產量4.5萬噸,增長7.1%。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1.6億元,增長12%,實現利稅3.2億元,增長12.4%。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農場)”稱號。漢白玉貢、雙豐麵粉等4家企業被授予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沱湖螃蟹榮登“全國十大名蟹”榜,漢白玉貢米獲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自主培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五優一號”在全國區域綜合測試中位居第二,在安徽河南、江西、江蘇、湖北等省試栽成功。林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完成成片造林3.7萬畝,完成四旁植樹280萬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4萬畝,改善防洪面積17萬畝。

城市建設

建設進程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6966萬元,比上年增長 70.2%;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51.7%。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縣城20km2總體規劃、城南工業園4km2控制規劃及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工作。完成縣城三個出口改造及禾香、城西小區規劃設計工作,銀河路、中興路北段、淮河路中段綜合改造及大橋路至環城路慢車道修建工程相繼完工,實施淮河路與閘橋路連線工程。青年圩廣場建成對外開放,體育中心、禾香小區工程已開工建設。

工業經濟

雙忠廟鎮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5億元,完成銷售收入4億元,實現稅金3000萬元。皖啤公司、江達公司、淮河建材、造船等一批規模企業生產能力逐步擴大,經營效益明顯提高。第三產業健康發展,財政金融平穩運行。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增長10%。雙忠廟鎮完成財政收入11685萬元,完成預算101.8%;完成財政支出23127萬元,增長6.4%。雙忠廟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9.2億元,增長23.0%;各項貸款餘額13.4億元。

社區服務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生活逐步改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7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8元,分別增長8.3%和32.6%。全縣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1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已完成交接,參保人數19024人,失業保險年末參保人數2.1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4萬人。全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920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52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332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4萬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1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為4.4%,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10人。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政工作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地位,2004年,民政工作再獲全市總分第一,連續第十次獲此殊榮,再次榮獲“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稱號,兩次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村民自治模範縣”,頭鋪鎮屈台村被國家民政部、法務部授予“民主法治示範村”。積極開展國家科技工作試點縣和省“一把手科技工程”試點縣創建工作,縣科技信息網站建成開通運行,長淮農業科技示範園被批准為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特禽馴化繁殖場、遠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授予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