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駝

雙峰駝

雙峰駝(學名:Camelus bactrianus,又名野駱駝),生活在草原、荒漠、戈壁地帶。群居,日行性,無定居。嗅覺靈敏,耐饑渴、高溫、嚴寒,抗風沙,善長途奔走。國內分布於甘肅、 青海、 新疆和內蒙古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基本介紹

物種分類,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種屬特徵,物種價值,保護級別,保護措施,研究發現,基因圖譜,

物種分類

據科學家研究表明,新疆的野雙峰駝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駱駝科的真駝屬野生種,是家駝的祖先。由於數千年來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野雙峰駝變成了與家養雙峰駝不同的兩個物種,並成為地球上一個特殊的物種。
雙峰駝雙峰駝
野雙峰駝
世界上野雙峰駝僅分布在4個區域,其中3個在新疆境內,即羅布泊無人區、阿爾金山北麓地區和塔克拉瑪乾沙漠,另外一個在中蒙邊境外阿爾泰戈壁。4個分布區都處於乾旱和極端乾旱區,環境惡劣。數量比大熊貓還少——野雙峰駝僅存700~800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野駝視人類為頭號敵人這種敵視反應是人類不停地捕殺所致。
野雙峰駝的身軀比家駱駝細長,腳略小,毛也較短。它們有很長的眼睫毛,鼻孔有瓣膜,可以完全閉住眼和鼻。這種結構均是緣於生活在多風沙地區的一種適應。
野雙峰駝生活在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荒漠地帶,一般獨棲或兩三隻同棲,秋季則聚集幾十隻至上百隻的大群一起,並有季節性遷徙活動。沙漠荒原植物稀少,乾燥缺水,夏季氣溫可達40~50℃,冬季則為零下20~30℃,並且經常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僅有一些胡楊、沙棗之類的灌叢荊棘和野草可供其食用。因此,它們既耐高溫,又耐嚴寒,且耐饑渴。野雙峰駝的嗅覺、聽覺、視覺都十分好。它們奔跑速度也很快,在短時間內可達數百公里外。
雙峰駝雙峰駝
野雙峰駝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並利用。 野雙峰駝家養數量很多,但野生數量一直很少。再加上沙漠化日益嚴重,沙生植物日漸稀疏,及人類獵殺等因素,野生雙峰駝更是十分罕見。中國己把它們列為一級保護動物,禁止對其進行捕殺。
中國有三個雙峰駝品種:阿拉善雙峰駝新疆雙峰駝蘇尼特雙峰駝
阿拉善雙峰駝
“阿拉善雙峰駝”1990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占全國的40%。作為一個古老的原始品種,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適應荒漠草原的生物學特性。
阿拉善雙峰駝體質結實,肌肉發達。頭高昂過體,頸長呈“乙”字形彎曲,體形呈高方型。胸寬而深,背短腰長,膘滿時雙峰挺立而豐滿。四肢關節強大,筋腱明顯,蹄大而圓。毛色多為杏黃或紅棕色。成年公駝體高170cm,體長145cm,胸圍220cm,管圍20cm,體重500kg;成年母駝體高165cm,體長140cm,胸圍210cm,管圍18cm,體重400kg。
柴達木雙峰駝
由於駱駝的生產周期長,役用範圍縮小等原因,柴達木雙峰駝數量逐年大幅下降,由1981年最多時的2萬多峰下降到不足1萬峰。自2003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為了保護柴達木雙峰駝,首先將其列為保護物種。為了保護這一優良畜種,該州還制定了駱駝保護與管理辦法,規定鞏固現有的國有養駝場,逐步將其建成種公駝引進、培育、推廣基地,建立柴達木雙峰駝重點育種區。柴達木雙峰駝是能充分利用荒漠、半荒漠草場的唯一畜種,對荒漠地帶的自然環境有著驚人的適應性,具有耐粗飼、耐饑渴、耐酷暑嚴寒、抗風沙等特點。柴達木雙峰駝用途廣泛,不但可以產絨毛,還可以產肉、奶,並能役使,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稱。

外形特徵

俗稱野駱駝,為新疆體型最大的荒漠動物野駱駝是世界上惟存的真駝屬野生種。體長3米,肩高1.8米,重800/1000千克。頸長而彎曲,背有雙峰,腿細長,兩辨足大如盤。毛色為單一的淡灰黃褐色。
雙峰駝雙峰駝
眼體突出,視角大,眼瞼雙重,睫毛長密而下垂,不受陽光直射和風沙吹襲。沙塵入眼後,由於瞬膜和淚腺發達,很快把表面沙塵沖洗掉。
鼻孔大而斜開,啟閉自如,且鼻孔周圍短毛很多,可過濾風沙。

生活習性

雙峰駝原產在亞洲中部土爾其斯坦、中國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馴化了。但野外仍有野駱駝(野雙峰駝),據知,在我國塔里木至柴達木盆地間,向東至蒙古有棲居。常棲息在乾旱地區,隨季節變化而有遷移。
雙峰駝雙峰駝
野雙峰駝的駝峰比家駱駝的小而尖,軀體比家駱駝的細長,腳比家駱駝的小,毛也較短。野雙峰駝數量稀少,單獨、成對或結成小群4~6隻在一起,很少見12~15隻的大群。
十分能耐饑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而一次飲水可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吃沙漠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的的幾乎任何植物(包括鹽鹼植物)。
雙峰駝比較馴順、易騎乘,適於載重:在四天時間中可運載170~270公斤東西每天走約47公里路,它們的最高速度是約每小時16公里。
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雄駝多單獨活動,繁殖期爭雌毆鬥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動,可形成30/40隻的大群。

生長繁殖

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繁殖期4~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一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

種屬特徵

雙峰駝屬於偶蹄目:
本目包括9科82屬,近200種動物。它們幾乎遍布全世界,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極和南極除外。本目中有許多體型優美的動物,也有相當醜陋的,還有一些對人類很有用的動物。
偶蹄目的動物特徵是趾為雙數,第一趾已完退化,第二趾與第五趾不發達或缺如,第三、四趾發達,支撐全身重量。胃有二至四室:豬科胃有兩室,不反芻;河馬科胃有三室,不反芻;駱駝科與鼷鹿科胃有三室,反芻;其餘各科胃均有四室,反芻。
雙峰駝雙峰駝
本目動物的體形大小也相差很多,最小有鼷鹿肩高僅20厘米,體長46厘米,體重2.5公斤。而最高的長頸鹿肩高達3.5米,軀體笨重的河馬體重可達2.66噸。
雙峰駝屬於駱駝科
偶蹄目本目動物體型大小差異很大,最小的鼷鹿肩高僅20厘米,體長46厘米,體重2.5千克;而最高的長頸鹿的肩高達3.1米,最笨重的河馬體重最重甚至可達2.66噸。
駱駝科共有3屬6種動物。2種在東半球,4種在西半球。本科特徵是頭小、頸長,腿部細長,每足2趾(第3、4趾),具厚肉墊,趾尖有甲狀蹄,胃3室,反芻。
東半球的2種是:雙峰駝、單峰駝。西半球的4種是:原駝駝羊羊駝駱馬
耐饑渴:
雙峰駝十分能耐饑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有人認為,雙峰駝體內有貯水囊,在極度缺水時,可消耗囊中的水。實則不然,它們在需要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

物種價值

雙峰駝是具有多種經濟性狀和生產性的畜種。駝絨是最好的紡織原料,可以製作高級精紡呢絨等面料,阿拉善雙峰駝絨多質好,素以“王府駝毛”著稱,單纖維細度18~20微米,長度7厘米,強度4~5克,屬無髓動物纖維,毛色為杏黃,經深開發可廣泛套用於紡織工業; 駝肉是低脂高蛋白的天然綠色食品,高產個體可產肉400公斤,由於在天然草場上放牧,所產駝肉屬天然綠色食品,脂肪低而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於羊肉和牛肉,個體平均產肉230公斤,高產個體可產肉400公斤,可以開發低脂系列肉食品;
雙峰駝雙峰駝
駝奶營養豐富,脂肪球小易消化吸收,可開發為綠色保健飲品,長期飲用駝奶的牧民發現它可使皮膚增白、細膩、潤潔,分析駝奶中可能有某種營養美容因子,可以研究開發美容用品;
駝皮質地柔軟是製革原料,駝骨是骨雕、化工原料;駝掌則是美味佳肴,可與熊掌媲美;而蓁役用性能在沙漠地區首屈一指,可穿梭於沙漠戈壁,行動自如。
在終年放牧飼養的條件下阿拉善雙峰駝公駝平均產絨量為4.5kg,母駝平均3.5kg。絨層厚度5.49~6cm,絨細18~20微米。在哺育駝羔的情況下平均產奶1.5~2kg,平均乳脂率5%,泌乳期14~16個月。冬初膘情較好時騸駝屠宰率為55.6%,母駝為48.2%,騸駝淨肉率42.8%。
阿拉善雙峰駝役用性能良好,是乘、挽、馱的良好役畜。挽載重可達1噸,馱運175公斤,日行程35公里,單人騎乘,日可行53公里。
保護和利用利用品種資源,要在駝產品開發利用上下功夫,增加駝產品經濟效益,從根本上刺激養駝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阿拉善盟駱駝產品的開發及利用目前處在初級階段,全盟駝產品的加工利用都是分散經營,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駝絨、駝毛系列產品的開發,沒有形成龍頭企業,品牌缺乏競爭能力。而駱駝全身都有開發利用價值,只要對其進行深加工才會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保護級別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措施

由於一度缺乏保護措施,阿盟雙峰駝曾從二十世紀90年代的26萬峰銳減到2003年的5萬峰。阿盟2003年提出並實施了“以活體保護為主,基因保護為輔,以科技為支撐,以產品開發為動力,以保護區建設為重點”的保護雙峰駝新舉措。現已經形成了北部戈壁、馬鬃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4個雙峰駝圍封保護區,總面積6.8萬平方公里。保護區內有冷蒿珍珠紅砂白刺梭梭、檸條等植物,大多適宜於駱駝採食。截至2008年7月24日,阿盟雙峰駝數量已恢復到8萬峰,分為2500多個駝群,由1200個養駝戶、近萬名牧民實行專業化集中飼養。 具體措施
雙峰駝雙峰駝
1、劃定駱駝保護區確切位置。在全盟範圍內劃定四個保護區:阿拉善北部戈壁保護區(圖克木、銀根、烏力吉、塔木素、溫圖高勒以北戈壁區,總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飼養駱駝4.3萬峰)、馬鬃山保護區(馬鬃山、賽漢陶來西北,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飼養駱駝1.5萬峰)、騰格里沙漠保護區(騰格里、頭道湖以西、豪斯布爾都,總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飼養駱駝1.3萬峰)、烏蘭布和沙漠保護區(吉蘭太以東、敖倫布拉格、巴音木仁以西,總面積約0.5萬平方公里,飼養駱駝0.9萬峰)。保護區總面積6.8萬平方公里, 飼養駱駝8萬峰。
2、建立品種資源基因庫。在現有的工作和條件的基礎上,套用冷凍精液、胚胎等生物技術手段,建立阿拉善雙峰駝資源基因保存庫,長期保存一批冷凍精液和冷凍卵子,進行冷凍胚胎試驗和保存套用,使現有品種的遺傳信息以靜態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建立阿拉善雙峰駝的育種核心群場。
3、加強駱駝保護組織機構建設。確定阿拉善盟農牧業局為保護區的主管部門,設立保護區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協調保護區之間及其內部各項工作的開展。對保種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技術規範、統一調配專項資金,建立系統的技術服務體系。技術依託單位對保護區內駱駝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開發等實行統籌規劃。
4、在保護區內實行特殊政策。①對保護區內的養駝專業戶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如實行免稅政策,防疫、抗旱飼料費由政府採取一定形式的補貼,在生產貸款上給予優惠,刺激養駝戶的生產積極性。②對保護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予以適當投資或給予建設補貼,包括圍欄封育草場、建打草場、飼草料基地、打井配套、棚圈建設等,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養駝戶的收入。③對保護區的重點養駝戶和專業戶給予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刺激和帶動養駝業的發展。④嚴格界定保護區的功能,嚴禁在保護區內以經營為目的引入其它畜種。⑤加大保護區駱駝科研的力度,提供統一的技術服務,增加科技含量。
5、設立駱駝保護協會和駱駝保護援助中心。充分利用傳媒加大對阿拉善雙峰駝的宣傳力度,呼籲社會各界為保護雙峰駝品種資源獻策獻力。駱駝協會和育種中心通過加強與國際國內外有關方面的廣泛聯繫,積極籌措資金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
6、技術措施。在保護區內建立保種群,確定群體有效含量,使之儘量減少遺傳漂變的影響,避免近交;以單倍體形式保存基因,如長期冷凍保存清液或卵子,同時研究和套用冷凍胚胎方法,進行二倍體保存;研究開發駝乳等的醫療保健功能和駝絨、駝肉等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研究提高駱駝生產性能的具體措施;開展阿拉善雙峰駝特定生理功能和遺傳規律的研究。研究駱駝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適應關係及其機理。建立健全雙峰駝品種資源的技術檔案;擴建阿拉善雙峰駝種駝場,要通過調整駝群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規模等環節,使其成為保種核心基地;改善保護區雙峰駝飼養管理條件,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能力。在飼料配製與供應、免疫與治療、主要產品檢驗與監測等領域逐步形成和完善相應體系。

研究發現

蘭州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從雙峰公駝體內提取和純化出一種尚未被發現的生殖激素。該項研究填補了雙峰駝生殖生理學領域內的多項空白,受到世界各國生物學專家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它將為反芻動物的繁育與改良提供新的生物學基礎理論,並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雙峰駝雙峰駝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的科學家潘光武教授披露,這項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雙峰駝誘導排卵機理研究”項目,是一項探索性基礎理論探討課題。在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沙漠不斷擴大的嚴峻形勢下,研究和認識雙峰駝優良的抗逆能力和特有的生理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科學價值。於是,有陳志田、樊立民、劉湘濤才學鵬謝慶閣陳北亨等領銜的科學家參加的課題組,開始了10年的研究攻關。
雙峰駝為中國西北荒漠地區的主要畜種資源,它能在生存條件極差的地域繁衍生息,與其獨特的繁殖機理有關。

基因圖譜

中國科研人員近日完成了世界首例雙峰駝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和破譯工作。專家表示,這項成果將對野生駱駝保護和家養駱駝品種改良起到重要指導作用,並將進一步推動駱駝產業的健康發展。
據了解,這個研究項目由內蒙古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南開大學、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完成,其成果在英國《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通訊》上作為封面文章線上發表。同時,國際知名生物資料庫GenBank將駱駝基因組數據向全球首次公開釋放。
據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張和平介紹,研究中,科研人員同時對一個8歲的野生雌性雙峰駝和一個6歲的阿拉善雙峰駝進行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和系統分析。結果顯示,雙峰駝與牛遺傳關係最近,在5500萬年到6000萬年前有共同祖先。同時,科研人員還解析了雙峰駝解毒基因和免疫球蛋白可能的遺傳分子特徵,以及它們攝鹽量大卻不得高血壓的基因密碼等。
張和平說,雙峰駝全基因組圖譜的成功繪製和破譯,為了解駱駝特殊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徵,解釋駱駝在極端環境下生存能力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駱駝特殊的代謝特徵可能會使其成為一種研究代謝綜合徵的新型模式生物。
《自然》雜誌網站對項目成果評價時說:“科學家們正解開保證駱駝在嚴酷環境下生存的基因魔方。”
據了解,中國和蒙古國是世界上雙峰駝的主要棲息地。野生雙峰駝是世界上僅存的駱駝屬野生種,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和自然環境的惡化,野駱駝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僅存800峰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