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街道(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地處蘇州古城中心區域,東起護城河,西轄人民路,南至竹輝路,北枕干將河,轄區面積3.3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萬餘人。下設10個社區居委會,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學、旅遊中心區,文化底蘊濃郁,區內名居古宅,歷史勝跡,星羅棋布。雙塔街道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地理位置最中心的城區街道。

文化方面:轄區內擁有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2個為世界文化遺產(網師園、滄浪亭),其它6個分別是羅漢院雙塔、蘇州文廟、織造署舊址、開元寺無梁殿、甲辰巷磚塔、東吳大學舊址、天香小築。

教育方面:轄區內擁有蘇州大學校本部、蘇州中學、蘇州一中、蘇州十中等重點院校。

醫療方面:轄區內擁有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市立醫院本部。

交通方面:轄區內擁有4條捷運,1、4號線和5、6號線(在建)。

雙塔街道先後獲得“全國僑務工作示範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250多個,各方面資源都是全市最好的,當屬蘇州中心城區第一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原雙塔街道
  • 外文名稱:Twin Towers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十梓街463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區碼:2150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古城中心地段
  • 面積:3.35平方公里
  • 人口:6萬餘人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標準蘇州城區口音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滄浪亭、網師園(世界遺產)、雙塔、蘇州文廟、蘇州大學
  • 機場:虹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蘇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E
  • 學校:蘇大、蘇州中學、一中、十中
  • 醫院:蘇大附一院、蘇州市立醫院
  • 交通:捷運1、4、5、6號線
建制沿革,經濟概況,特色建設,社區簡介,錦帆路社區,定慧寺巷社區,二郎巷社區,大公園社區,滄浪亭社區,唐家巷社區,網師巷社區,滾繡坊社區,百步街社區,鐘樓社區,

建制沿革

姑蘇區人民政府雙塔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地處江蘇省蘇州古城中心區域,東起護城河,西轄人民路,南至竹輝路,北枕干將河,轄區面積3.3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萬餘人。下設10個社區居委會,是蘇州市的教育、文化、科學、旅遊中心區,也是蘇州市歷史最為悠久、人文積澱最為豐富的中心區域之一。
雙塔轄區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濃郁,區內名居古宅,歷史勝跡,星羅棋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網師園,滄浪亭、雙塔禪院蜚聲海內外,江南最大的文廟、清織造府、思想家章太炎故居、教育家葉聖陶故居等頗負盛名。雙塔轄區科學教育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有百年名校蘇州大學、江蘇省蘇州中學等歷史悠久的院校;又有蘇州市圖書館、蘇州日報社、蘇州廣播電視台、蘇州廣播電台等現代文化媒體資源,形成了高雅的人文環境和人才優勢。

經濟概況

深厚的文化底蘊營造了本地區特有的商業文化特色,轄區內共有企業1600多個,蘇州市著名的烏鵲橋路電腦街、十全休閒旅遊一條街和鳳凰餐飲特色街坐落在轄區內,“兩街一河”改造工程的完成,更使街區日益呈現出綠樹成蔭、繁樹如花的美麗景象,逐步形成了以特色街區為中心的稅源穩定、基礎紮實的發展區域。

特色建設

雙塔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社區黨建為龍頭,從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質入手,充分整合轄區豐富的人文資源,大力開展社區黨建和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先後獲得“全國僑務工作示範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250多個。
展望未來,人文雙塔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未來的雙塔必將是一個更加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環境優美、交通便捷、舒適的生活樂園。

社區簡介

錦帆路社區

錦帆路社區是歷史上“子城”的所在地,東至五卅路、西至人民路、南至十梓街、北至干將路,面積0.43平方公里,居民約1450戶,戶籍人口近4400人,其中實住居民約2000人,外來人口600人左右。轄區內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100多家,有近代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故居,有中共蘇州獨立支部和反帝愛國的五卅紀念碑等教育基地,有葉楚傖故居,同德里、同益里等民國控保建築。
錦帆路社區堅持特色黨建,創辦“小巷裡的實話實說”、“黨徽在社區閃光”、“小巷裡的值班總理崗”等服務品牌。在城區率先建立由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為核心的“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創辦“鄰里情”黨建愛心社、建立社區“新蘇州人”服務中心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基地,開設“單位如需用人,把崗位留給社區”服務。促進社區治安、社區服務,社區環境、社區人文建設得到提升,古城居民共融共建,共創美好社區。
錦帆路社區堅持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服務民眾觀“三觀”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社區建設、資源共享”的理念,堅持以教育為抓手,服務為主題,強化社區管理體制和自治功能;以黨員服務中心帶動社區各項建設;以“民眾需要是我的職責,民眾滿意是我的標準”為宗旨,全力塑造社區工作者的嶄新形象,凸顯社區教育特色,構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自救自助和互幫互助社區的“兩自兩互”格局。各條線全面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我們錦帆路社區建成一個團結友愛、和諧幸福

定慧寺巷社區

定慧寺巷社區位於滄浪區東北面,東起官太尉河、西至鳳凰街,南起十梓街、北至干將路,轄區面積0.30平方公里,居民住戶1544戶,常住居民4719人,是聞名全國的街坊改造成功典範——37號街坊所在地。社區內文化遺址眾多,有北宋著名的定慧寺、南宋的雙塔;有清代國學大師著名詩人袁學瀾和現代作家、園藝家周瘦鵑的古居;有百年的古橋……。小橋流水、曲徑幽巷、粉牆黛瓦,一派江南水鄉風情。轄區內還有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市地稅三分局、滄浪區建設局、通天府酒樓等20餘家知名單位和百餘家沿街餐飲業及商店,是一個集旅遊、餐飲、金融、醫療等融為一體的功能齊全、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特色社區。
定慧寺巷社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於民的宗旨和工作理念,緊緊圍繞以構建“和諧社會、幸福社區、快樂人群”為主線,以“文化定慧、幸福家園”特色社區為載體,首先是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建共建作用,整合轄區資源,以“幸福社區共建,黨的形象聯樹”為理念,架起社區黨組織溝通居民民眾的橋樑,更好地為居民民眾服務,形成相互服務共同發展的整體合力。二是堅持居民自治相結合,培育社區居民家園意識和自治意識,成立了幸福驛站,以社區黨員、居民義工隊伍為組織力量,建立了社區歷史文化宣傳員,幸福家園守望員、經濟環境建設者、社區建設支持者等不同群體,培養社區歸屬意識。三是以親情、友情、鄰里情為互動建立“親情沙龍”,營造和諧氛圍。四是利用古城文化資源的優勢,依託幸福驛站,將展館文化、園林文化、美食文化、家庭文化等多種文化相聚相融,使古城區充滿現代活力,為社區居民創造環境舒心、平等友愛、和諧溫馨的幸福社區。

二郎巷社區

二郎巷社區位於中國歷史名城——蘇州古城區東南端,東起外城運河,西至相王路,北至十全街內城河。面積:0.351平方公里,有五個住宅小區:二郎巷小區、相王路小區、彭義里小區、竹苑小區和十全街小區。居民住戶2715戶,居住人口7129人。結合二郎巷社區工作基礎,現確定“四會制度”、“民主自治”作為二郎巷社區“一居一品”特色主題,圍繞主題,著重抓好“三個一”工程建設,設定一個平台,構築一座橋樑,營造一種氛圍,力求把社區建設成民主自治型社區。
在雙塔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二郎巷社區在社區黨委的指導下,設立了“四層四會”,使居民民眾直接參與到社區的管理中來,實行“居民的事,居民作主”四層管理是二郎巷社區的社區管理模式,社區黨委是社區的“領導層”,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為“決策層”,社區居委會為“執行層”,社區議事會是“議事層”。社區緊緊依託“五室二站”服務陣地,首創民情懇談會、民意聽證會、民事協調會、民主評議會等四會制度,開設“談、聽、調、評”四小超市,不斷探索實現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新途徑。
一、設定好一個“平台”,轉換社區成員角色。
社區民主自治工作,需要社區成員的共同關心和參與,更需要大家把社區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對待,並把自己融入到社區群體之中。社區特定的區域,只有“溝渠”配套,才有良好的“苗情”。作為自治組織的居民委員會,只有為居民提供自治的“平台”,才能達到“社意民知,人和政通”。為此,我們集居民人士、法律人士和社區委員於一體,開設談、調、聽、評“四小超市”,充分調動社區力量,發揮社區代表、黨員骨幹作用,實行一塊牌子對外,一套班子接待,實施社區矛盾糾紛調節、居民事務處理一條龍服務,組織治安巡邏、走訪排查問題一盤棋管理。不斷充實自治內容,從而使民情懇談會、民事調解會、民意聽政會、民主評論會虛事實化、實事細化,使社區居民的角色從反映者進入參與者,把社區居委會從“處理角色”轉向“梳理角色”。
二、架設好一座“橋樑”,暢通社區民聲渠道。
社區民主自治,主要在於聽取民聲,了解民情,真心實意為居民解決困難,誠心誠意為居民多辦實事,通過凝聚民心,達到為民作主的自治。為此,我們立足社區視窗,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服務程式,方便社區居民辦事,引導居民進一道門,尋一份情,把社區“急、難”事情變為“三個及時”,民眾意見及時聽取,鄰里矛盾及時化解,社區問題及時解決。暢通社區成員間心聲渠道,架設“民聲、民意、民心”聯繫橋樑,讓存有顧慮或抱有想法的居民通過社區“橋樑”,溝通心聲,互道社情,讓居民心繫社區,讓社區服務居民。同時利用網路骨幹,日間收集與居民密切相關的情況,晚間關注與社區管理相聯的情況,制定並完善民眾自治措施與管理方案。發現問題共謀共決,共築社區“堡壘”,把社區民主自治工作做深、做細、做透。
三、營造好一種氛圍,推進社區民主自治。
社區居委會始終把推進民主自治建設擺上社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傾聽民聲,了解民情解決居民民眾思想疙瘩和生活困難,作為社區“自主自理”的“自治鑰匙”,擔負接待任務,履行首問責任人的責任,並從社區制度抓起,全面落實“四個推進”:
1. 推行全日接待制度。社區工作人員輪流進入“四小超市”,與社區居民面對面進行思想交流,傾聽民眾心聲,安撫民眾情緒,解決民眾反映的問題。
2. 推行定期走訪制度。社區工作者和專職社工每月走訪弱勢群體和特殊家庭50戶左右,堅持每周每人走訪17~20戶,每年循環走訪,掌握各類人群的困難狀況及動態情況。
3. 推行難事全辦制度。組織社區低保、生活困難人員,開展“幫困議事”專項活動,定期分析扶貧、解難的實施措施,把低保戶中暫時困難的家庭情況逐個梳理,排出難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會同居民小組長採取“里弄分辦,樓組分解”共同關注落實措施、區域包乾,使之社區困難家庭有人問,鄰里之間有人幫,社區事情有人辦。推行民意調節制度。對社區中各類事項分門別類,排重點,訂計畫,定期分析解剖,按時給予處理。
社區以家庭文化促進會、老年人協會為載體,並指導各類文化活動。歌詠隊、健身操、秧歌隊、門球隊、書畫興趣小組、“鄰里情”周末茶座等應運而生,利用《二郎巷風采》小報及時反映社區民生、民情,充分體現二郎巷社區民主自治的平台。社區是覓渡中學的德育教育基地,並與十中國中部聯合召開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研討會,共同探索一條未成年人的教育方法新路子。發揮共建單位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二郎巷社區從1997年起,歷年被評為文明示範小區、蘇州市文明老年活動室、江蘇省綠化標準居住區、江蘇省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居委會、區“親人情、鄰里情”幸福社區創建活動示範社區。

大公園社區

大公園社區位於蘇州古城滄浪區中心,東起鳳凰街,西至五卅路,北臨干將路,南到十梓街。面積0.3平方公里,有居民自治小區四個:槐樹巷10號,民治路20號,民治路6號,皇宮後5號,居民住戶1402戶,居民人口4219人,轄區有蘇州質量技術監督局、蘇州廣播電視局、蘇州日報社、蘇州教育局、蘇州衛生局、蘇州紅十字中心血站、蘇州一中等25家企事業機關單位和百餘家臨街商店。
近年來,在雙塔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大公園社區緊緊依託,同心園這個雙擁基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寓教育于樂的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社區黨建、社區文化、社區治安活動,並以青少年教育為抓手、以雙擁共建、國防教育為著力點,利用軍地文化展示廳、電子閱覽室、軍事圖書室、軍事天地影院等服務設施,開展了老紅軍講革命傳統、解放軍談現代化軍事理論,開展了軍民同迎奧運、雙擁共建和諧,與73043部隊聯歡;“愛我中華、贊我家園”徵文、演講比賽;青少年“我愛我的祖國”徵文演講等系列活動,創新了社區國防教育的新模式,使“同心園”真正成為軍地之間“軍愛民、民擁軍”的連心橋。

滄浪亭社區

滄浪亭社區地處古城中心,因享譽海內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而得名。轄區面積0.32平方公里,共有住戶2117戶,居民5509多人,社區黨員249人。社區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除了滄浪亭外,蘇州大學南校區,蘇州中學、市圖書館、市科技局等著名學校和文化科技單位分布在轄區內,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社區創建文化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來年社區充分挖掘轄區人文資源,逐步形成以黨建共建為載體,以弘揚吳文化為重點,以“老少同樂”為特色的社區文化建設格局。
一、以社區黨建聯席會為紐帶,整合社區文化資源。
近年來,我們以黨建聯席會為載體,充分調動社區黨建單位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在社區每年舉辦的大型廣場文體活動中,轄區共建單位、不僅積極參與,還從人、財、物上給予廣泛的支持,並帶動了更多的居民民眾加入,為開展社區文化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不僅將社區與單位的聯繫進一步密切,同時也使社區居民得益匪淺。
二、以社區文化教育單位為基地,充分發揮教育優勢。
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市圖書館、科技協會以及一些中國小教育基地的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並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在“聽、講、學、授”等方面下功夫,教育內容形式不拘一格,對社區黨員、及廣大居民、青少年進行吳文化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課教育、健康宣傳等。讓廣大黨員、市民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接受知識,也做到了常學常聽,其樂無窮。
三、以市民會館為依託,將日間托老所功能推向深入。
市民會館內綜合區有棋牌室、健身室、表演舞台,休息區男女兩室可容納10張床位,供老人日間休息,老人白天可以看書讀報、打牌下棋、休閒聊天、體育鍛鍊,平時定期會有戲曲團隊為老人表演滬劇、評彈、崑曲等優秀傳統戲。在此基礎上社區將把會館打造成包括生活照料服務,休閒娛樂服務、醫療康復服務、價值體現服務、老人社交服務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務的銀齡會館。
四、以“老少同樂”為主題,做好做優未成年人教育陣地。
我們充分利用“老幹部多、學校多、青少年多”的三大特點,經常邀請社區在職黨員、在職或退休的優秀教師、老幹部到社區授課。並利用重大節慶,開展了“金秋之夜廣場文藝晚會”、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活動等主題活動。定期舉辦書畫攝影展示,這樣既發揚了老少各自的長處,又增強了彼此間的溝通和了解,使社區經常處於濃濃的文化氛圍之中。
我們社區在開展“一居一品”的特色工作中,努力把文化教育活動與社區黨建、社區服務及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等結合起來,有力地促進居民文化道德素質的提高,為打造“幸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家巷社區

唐家巷社區面積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00餘人,新蘇州人1400人,是一個以老新村為主的社區。社區的特點是“二多一少”,即弱勢群體人員多、下崗失業人員多,轄區企業單位少。扶貧幫困提高困難群體的生活水平,已成為社區工作的重心,也是唐家巷社區走向“幸福社區”的必由之路。
為了讓社區所有居民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共同邁向小康社會,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我們實施了助貧、助業、助學三大舉措:助貧通過走出社區,尋找資源,開展結對幫困活動,建立家庭養老新模式;助業著重再就業,建立外發加工基地,形成分散就業,集中外發加工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多渠道就業格局;助學發揮資源優勢,創辦“鄰里情”愛心學校,設立助家基地。
愛心源於鄰里互幫之愛,出於社區關愛之情。社區呈現出歡樂祥和的面貌,貧困戶家庭更加主動關心支持社區工作,參加衛生清潔、義務值班,文藝演出等公益活動,全社區已形成倡導愛心奉獻,營造“幸福社區”的氛圍。

網師巷社區

網師巷社區東起相王路,西至帶城橋路,南起竹輝路,北至十全河。占地面積0.665平方公里,人口總數:9039人,總戶數3201戶。轄區內單位有:網師園、蘇州電視台、蘇州中信實業銀行、民族宗教事務局、竹輝賓館、國土局、團市委等。這是一個集文化、娛樂、休閒、美食、購物、金融等一體,功能齊全,生活便利的星級社區。
組織網路:
1、社區黨委:黨員227名,設黨委書記1名,黨委副書記1名,黨委委員6名,下設三個黨支部。支部書記3名,支部委員7名.
2、社區議事::共有委員7名,由社區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組成。
3、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共有代表58名,其中居民代表56名,單位代表2名。
4、社區居委會:共有10人組成,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專職委員4名,協管2名,助理員1名。
5、社區志願者隊伍4支:離退休黨員1支,社區工作者1支,在職黨員1支,退休中老年1支。
特色方面:
我們以“休閒文化”為品牌,推出了電子閱覽室、名人作品展示館、崑曲藝術精品傳習、學習型家庭典型、和諧戲曲隊、快樂組合、花樣腰鼓隊、“古來稀”老年合唱隊、德育教育基地等富有特色的休閒文化系列活動,努力提升社區文化。

滾繡坊社區

滾繡坊社區初建於二OO一年五月,其位於古城區十全街中段。由原來的醋庫巷居委會、滾繡坊居委會、南林居委會、木杏新村居委會等4個居委會合併組成,2003年,又將蘇醫新村居委會合併到滾繡坊社區來,轄區範圍:東起鳳凰街、帶城橋路,西至平橋直街、烏鵲橋路,北起十梓街,南至竹輝路。全轄區面積約0.45平方公里,擁有居民戶3072戶,總人口8544人,有居民小組55個,規模較大的新村小區11個、社區居委會專職幹部7名,社區民警1人、協警2名。
社區居委會成員由居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下設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社區衛生等五個委員會。社區黨組織建制為黨委,下設3個黨總支,12個黨支部。目前,在冊黨員284名。轄區居民層次有相當一部分為離退休和在職的市區級領導幹部、中層幹部、蘇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蘇大附一院的專家醫生等,也有部分為生活比較困難的孤寡老人、殘疾人、下崗失業人員等,因此社區的各項工作便圍繞各類不同層次的居民相應展開。
社區居委會針對轄區孤寡老人、獨居老人、殘疾人及困難戶情況建立了一本較清晰的台帳。從主要領導到分管主任都有明確任務,包乾到戶(人),尤其是對“三無”老人的居家養老院、殘疾人家庭,社區主任和社區志願者都定期上門服務,老人和殘疾人一般的生活問題在社區都能得到解決。對一些家庭有特殊困難或下崗失業的人員,居委會幹部也做到心中有數、定期上門走訪,幫助他們或介紹再就業、或幫困結對、或臨時補助,以解決燃眉之急。
滾繡坊社區現有離休幹部有98人,轄區60歲以上老人1923人左右,進檔退休人員1024人,動態管理登記失業人員總數1439殘疾人在冊人員64人,傷殘軍人15人,積極整合社區資源,倡導社會助殘,建立醫療服務基地,為提高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生活質量,為他們設定健康保障。在蘇大老科協、十全街衛生所和社區居民的支持下,聯合在社區居委會和蘇醫新村分別設定了3個醫療志願者服務站,由社區醫療志願者常年為居民免費義務開展醫療諮詢、測血壓、查心肺、導醫、導藥、配藥、巡診、計畫生育服務各技術指導、舉辦保健講座等服務,多年來得益受惠的民眾達幾萬人次,這支志願者隊伍成為了老年朋友和殘疾人的“守護神”,在2006年蘇醫新村醫療服務站被市老年科協評為先進集體。2007年榮獲健康衛士稱號2008年滾繡坊社區醫療站在“三星”評比中被評為“助老明星”、又榮獲市離休幹部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再一次被評為滄浪區“銀齡之家”。

百步街社區

百步街位於蘇州大學校本部西南面,從北至南只有短短的80米,所以幽默的居民稱之為百步街。百步街社區也因此而得名。在百步街社區0.38平方公里的方寸之間,有人口1萬餘人,其中常住居民約4000人;中國小校和各類企事業單位20多家,蘇州市首家社會救助中心也坐落於此.是怎樣的吸引力和號召力讓大家都選擇百步街社區呢?是這方水土的活力,是這裡社區的溫馨。
百步街社區秉承“來自民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愛心社”為服務平台,引導社區單位發揮資源優勢,號召廣大居民民眾走出家門,以一己之力服務萬千民眾,以一片愛心溫暖社區居民。在社區單位關愛下,在社區居民的參與下,百步街社區迸射出耀眼的活力:百步街心理諮詢站、百步街醫療康復站、百步街法律諮詢站、百步街生活服務隊等等愛心社下屬團體,都以居民主導、為居民服務這種形式活躍在社區的舞台上,百步街社區因此而處處充滿溫馨。

鐘樓社區

鐘樓社區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依靠文化滄浪濃厚的文化底蘊,多年來認真打造“雙塔街道鐘樓京劇研究會”這塊品牌。
雙塔街道鐘樓京劇研究會成立至今已有20多個春秋。20多年來,老年朋友們堅持每周活動4次,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研究會的宗旨是:自娛自樂、服務社區。廣大居民自學地參加活動,樂在其中,隊伍不斷壯大。如今票友已發展到了40多人,並還與蘇州其他社團組織以及外地兄弟團隊經常保持相互交流活動。鐘樓社區是他們的定點活動會所,他們的演出活動足跡卻遍布全市各社區,甚至跨越其他省市區。在紀念研究會成立15周年時,他們聯合無錫、上海等地票友共同聯歡。去年為紀念研究會成立20周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滄浪區少年宮連續開演了2場京劇專場,《大登殿》、《霸王別姬》、《武家坡》、《文昭關》、《狀元媒》等精彩劇目吸引了眾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戲迷、票友,受到各級領導和媒體的高度評價和重視,被授於滄浪區“文藝優秀團隊”榮譽稱號。
“老有所樂,給更多的帶來快樂”是研究會全體老同志心愿。每逢喜慶敬老、愛老活動和重大節日他們都會用心編排節目,四處奔波舉辦演出。連續7年春節在網師園舉辦“京劇大家唱”活動,其樂融融的老人們自娛自樂各獻技藝,不僅相互欣賞,還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駐足觀看;連續2年為“銀齡之家”開業及年慶活動為孤寡老人表演;為宏揚國粹、傳承傳統文化,在寒暑假期間研究會的老人們還向社區中小學生講解京劇流派、旦、角等有關專業常識及京劇歷史沿革知識,極大的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2004年6月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京劇票友大典》,雙塔街道京劇研究會是該書在蘇州市唯一協編單位(全國共有45家),十多位票友列入書中。研究會會長陸宗麒先生是該書的特約編委。為此,蘇州《今日社區》在2004年7月15日頭版頭條進行了題為《聲聲京腔匯票友——記雙塔街道鐘樓京劇研究會》的報導。2004年11月,由江蘇省文化廳文化藝術研究所、江蘇省京劇票友工作委員會等單位舉辦的“萊蒙標”江蘇省第二屆京劇票友演唱大賽中,本研究會副會長陶敏懷先生榮獲二等獎。2005年12月1日文化部文化藝藝術人才交流中心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辦的第五屆《中國京劇》票友節上,本研究會副會長王曉霞與港澳台等全國範圍內打響。
“京劇大家唱”是鐘樓社區的特色。如何將這一特色同社區的其他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這是我們社區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我們提出了“ 以點帶面,以品牌促進全面提升”的社區工作指導思想,全體成員達成共識:社區工作者要力求在為民服務的的過程中爭取“民眾的認可率”和“民眾的參與率”,讓社區居民充分感受社區生活、享用社區生活,增強民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比如本社區的晨練組、書畫組、法律進社區、健康教育、集體春遊等活動在“京劇大家唱”的品牌活動帶動下,爭相鬥艷,有聲有色。晨練組近40位老從晴天每天堅持在蘇大操場聚會鍛鍊身體;書畫組16位老人每周五參加培訓,定期到社區交流磋商技藝,將佳作展示給廣大居民共享他們的快樂;《公務員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最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總能及時的在居民黨員和居民骨幹中宣講;大學生進社區開展“學雷鋒免費義診”活動;中小學生寒暑假參加“新老蘇州人同樂迎春” 活動、為孤老拜年活動。
文化品牌是社區立區之神,有凝聚人氣之功。社區大多的文體骨幹她們還是志願巡邏、義務護巷、護綠積極分子。因此,社區文化“京劇”為打造“平安社區”、“健康社區”、“綠色社區”起到了推動作用,實現了“一居一品”開創新社區工作局面的目標。男女老少同在社區生活,鄰里情暖傳進千家萬戶。社區“一居一品”工作我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在理論上繼續升華。
今後,我們要利用社區的有利條件,繼續為京劇研究會提供優良服務,同時還要利用社區資源,為研究會牽線搭橋,籌集活動資金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加強橫向聯合,與其他社區實現資源共享。我們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吸引其他戲種一起參加,為豐富老年生活構築平台為戲曲愛好者提供舞台。
我們深信,在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依靠社區民眾,一定能使“一居一品”工作再上一個台階,繼續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為構建“和諧滄浪、魅力雙塔、幸福社區”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