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國花

雙國花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的象徵,對外則展現了一個民族的希望、期盼、胸懷、氣度、形象和魂魄,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心情,向世人傳遞著美好,友誼和吉祥。雙國花是指一個國家擁有兩種花同任國花。具體地說,在我國"梅花"和"牡丹"被評選雙國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國花
  • 實意:梅花、牡丹
  • 含義:代表國家之花
評選理由,國花流派,評選標準,陳俊愉與雙國花,雙國花,透析質疑,

評選理由

目前,全世界約有三萬種花卉,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品種就有兩萬餘種,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而被譽為“園林之母”和“花卉王國”的中國卻至今尚未確立自己的國花,這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也非常不利於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國深厚花文化的魅力及支持中國花卉參與國際競爭。評選國花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戰亂,動盪的年代,也不會發生在飢餓荒寒的歲月,評選國花是盛世之舉,說明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國泰民安,因此,處於盛世的當代中國到了盛開自己國花的時候了!公眾認為評選國花的理由如下:
  1. 中國悠久的花文化及其對國人有著深刻的精神影響,評選國花可激發人民民眾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情,也有利於綠化祖國,美化家園。
  2. 國花的評選體現了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
  3. 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需要通過一種花作為媒介來表達友好的意願。
  4. 有助於帶動中國花卉產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陳俊愉先生說過:“花卉既是科學又是產業”。花卉不僅具有經濟效益,而且具有獨特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5. 有利於促進民族大團結和提高民族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激發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潛力以更好融入世界!
  6. 普及花卉知識,培養人民民眾愛花,養花的興趣,提倡愛花,養花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誌!
  7. 為了各國的友好交流。
雙國花

國花流派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一種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二是“一國兩花”,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三是一國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種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五是一國十二花,即每一種花各象徵一個月份,面對多種流派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和目前國花領域的空白,我們一定要儘快評選出自己的國花,以此作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即平息了文化界的爭鬥,又樹立了一面花的旗幟。當海外遊子看到中國的牡丹,梅花時,自然會湧起一種奮發自強的自豪感,當外國友人看到中國國花時,會不由自主地說China。

評選標準

國花評選是人民關心的大事,各國國花評選多以約定俗成為準,最後政府認可即可,國花是不上憲法的,因此,國花與國旗,國徽,國歌等有本質差異,國花的人民民眾性強而政治法律性弱,在很多時候,異國民眾對它們的熟悉與喜愛甚至超過了另外一些帶有政治,意識形態或族裔文化色彩的國家符號(如國旗,國歌等),而這也恰是它特殊的文化穿透力,詮釋力之所在。
因此,在評選國花過程中,更應發動民眾,引發爭議,而不宜過多考慮政法因素,與地區經濟聯繫太密也是不合時宜的,而應該從整個國家和民族形象出發,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深入發掘備選國花的歷史淵源,經濟學價值與文化內涵,並結合現實中人們對之的關注程度,多從全國大局,文化傳統,民族愛好,生物多樣性,國土覆蓋面,優勢互補性等角度通盤考慮,眼光放遠些,反覆協調,求同存異,使所選國花成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而絕不能以偏蓋全,把國花評定變成地域力量的較量,甚至想在國花上謀取經濟利益。由於國花又是民間推選出的國家象徵,有利於弘揚傳統,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凝聚力。因此,評選國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
2005年9月份,中國花協在成都召開的秘密會議上確定牡丹為國花,並秘密地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對於涉及到國花這樣一件與全國人民有關的事,成都會議既沒有事先通知各方,會議也嚴格保密,事後也沒有公布結果,搞得鬼鬼祟祟,11月中旬,成都會議的秘密泄密出來了,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不滿,憤然而起質疑其公正性。可見,既然是“國”字號評選,就應該切實體現儘可能多數的國民意趣,評定標準的制定是一件牽動方方面面關係和利益,直接影響評選程式和結果公正的大事,因此,在評選國花問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公開,公正的程式和標準,同時,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陳俊愉院士曾建議:“國花評選應當由花卉國藝和農林等機構牽頭,由民間推選為主,最後經政府認可。”可見最好是把推選國花的過程變成一次全民參與的過程,形成會內會外互動的局面:
一是通過新聞發布會或電視講話等形式,將“兩會”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國共建議公布於眾,讓公眾通過媒體參加討論。
二是通過媒體介紹梅花,牡丹的象徵寓意,使公眾對梅花,牡丹當選國花的資格有更多了解。
三是公布讓最大多數民眾認可的當選中國國花的資格條件。
四是可通過網路,簡訊,書信等方式投票,發表意見,表達民意,以期使“兩會”選出的國花更具有民眾基礎,更具有民主精神!
單就一種花而言,20世紀80年代的兩次大評選,一次是梅花奪魁,牡丹居亞,另一次是牡丹稱王,梅花位次。在1994年的評選中,由牡丹省牽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和中國花卉協會會長何康領導的國花評選小組出面,組織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投票,結果牡丹以18票獲勝,不過爭議異議很大而未最終敲定,在其餘的多次民間評選里,有時是牡丹第一,有時是梅花第一,不存在誰領先認落後的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花卉國度,除了評選程式,還應明確競爭國花必須具備的以下幾個最基本的條件:
一是中國原產名花,分布要廣泛,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較領先或獨特的地位。
二是外觀要漂亮,觀賞價值高,社會認同感強,喜聞樂見。
雙國花
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四是要具備特殊的經濟,社會,環境價值,比如泡茶,做飲料,藥品,香料等。
國花之爭
在國花評選過程中,爭論最多的是評選單一的國花好,還是評選兩種國花好?甚至是四種國花或者五種國花或者更多國花好?這裡面的爭論十分激烈。其中最著名的是牡丹派與梅花派之爭!2005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武漢的9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議案,“將梅花定為中國國花”。而與此同時,來自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的全國人大代表則再度提出“儘快將牡丹確定為國花”。“梅花派”和“牡丹派”針鋒相對,旗鼓相當、勢均力敵。這種情況,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幾乎都在重複地上演著。

陳俊愉與雙國花

陳俊愉 Chen Junyu (1917.9.21 -) ,出生於天津市,安徽安慶人,園林及花卉專家。丹麥歸僑,中共黨員及民盟成員園林學家、園藝教育家、花卉專家。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及名花研究室主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會長及梅國際登錄權威(IRA),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一直沒有國花。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評選國花的工作才正式啟動。1982年,陳俊愉院士在《植物》雜誌上發表了《我國國花應是梅花》一文,在當時引起了較大反響。香港明報很快就發表了社評,贊成其主張。
但是,隨後,另一個強大的聲音就出來了。許多媒體紛紛發表文章,他們說,梅花傲霜鬥雪、花自獨艷,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是,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表達了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也當之無愧。於是,1988年,陳俊愉先生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正,主動提出以梅花、牡丹作為中國的雙國花。
雙國花的提出,得到了一些人回響。2005年,陳俊愉院士在一次院士大會上,呼籲院士在《關於儘早確定梅花牡丹為我國國花的倡議書》上籤名,意在利用院士的影響力,讓國花早日選出。結果有104位院士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後來他又將雙國花的議案遞交2007年的兩會!
雙國花的簽名支持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方智遠院士在一次科普講座上明確表態:“梅花是堅貞不屈的精神象徵,代表精神文明;牡丹意味富貴,代表經濟繁榮。梅花產於華南,牡丹生在華北。一南一北雙國花,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質文明,且有利於一國兩制。因為台灣現在還有‘國花’,那就是梅花,是從中華民國沿襲下來的。”在2006年,陳俊愉在北京植物園同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會面時談起雙國花的問題,連戰也非常支持,希望早日促成雙國花議案的最後通過。

雙國花

在已有的幾個備選方案中,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跨越了寒溫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等幾個氣候帶,觀賞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花文化的積澱異常深厚,一國一花難以代表整個國家的自然,植物,人文情況。一國四花,一國五花這兩種方案頗有中國特色文化認識和博弈理性及中庸之道的,極其細緻地兼顧到了其他傳統名卉的地位平衡問題,但這種務求“兼容並蓄”面面俱到的折衷方案在世界範圍內罕有其例,往往會因之造成定位模糊,釋義籠統含混的負面效果,進一步講,文化身份代言上的“面面俱到”,往往也意味著現實傳播和推廣過程中的顧此失彼,甚或相互間的意義消解。另外,還有很關鍵的一點,菊花是日本的國花,難道我們願意同一個曾經有著滅族深仇大恨而又緊挨的國家共用一種國花嗎?總之,經過多年的激烈辯論與多方調查,如今已漸漸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難以服眾,經多方評議調查,以陳俊愉先生提出並為此倡議了二十年的“雙國花”才最為合適!理由如下:
雙國花雙國花
一:“國花”,顧名思義,是指本國的花,即必須在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花,而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牡丹原產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其栽培歷史都很悠久,牡丹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梅花套用歷史長達7000多年,引種栽培歷史3000多年,而且品種繁多,香色俱佳,深受國人喜愛!在多次大範圍評選中,梅花,牡丹都位居前兩名,有廣泛的民眾基礎!
二:“國花”,冠以“國字號”,必須在國內有比較廣泛的種植,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多樣,梅花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而牡丹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及西北地區,一南一北,一東一西,加上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代表了兩種生活型,也非常適宜園林栽培互補套用,如果同尊兩者為國花,則能覆蓋我國絕大多數地方,以平息長期以來因國花問題而引起的地域利益爭鬥。
三:“國花”,必須有與時俱進的現實意義,牡丹富麗堂皇,重在外在事功,物質文明,國家氣象,往往代表著雍容華貴,繁榮富強,國泰民安,梅花對自然的要求很低,全世界也只有梅花能在冰雪寒風中開放,而且生命旺盛,花期長,壽命也長,有的甚至能活上千年。象徵著重內在品格,精神文明,民族精神,往往代表堅貞不屈,勤勞勇敢,艱苦奮鬥等優秀品質,幾十年的爭執說明中國人對牡丹與梅花任何一種都不能割捨的情懷,也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
四:“國花”應該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全面反映,中國歷史上的發展,一向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此,梅花象徵奮鬥過程,牡丹象徵奮鬥的結果!雙國花可激勵各族人民和海內外炎黃子孫以梅之精神繼續自強不息,為實現牡丹象徵的幸福和繁榮而努力!
五:“國花”一枝獨秀難以服眾,最好是南北的“珠聯璧合”,這既避免把國花評選變為地域利益的爭鬥!以達到全國公眾不同觀點的和諧統一。同時,牡丹與梅花無論是在其地理分布的廣泛性,還是在自身的生命成長周期、花姿妍態以及其所蘊藉和表征的文化氣質與風格而言,都可謂和諧互補,相萃成趣!
六:“牡丹”號稱“百花之王”,歷代為詩人所吟詠,“春深富貴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競夸天下無雙色,獨立人間第一香”“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的《牡丹芳》)“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可見其相對符合大眾嚮往富裕幸福,喜慶的心情,是大眾化的代表,能引發爭睹的盛況,很大方大氣,有點男性的豪放。“梅花”被譽為“花魁娘子”“天下萬物”,位列中國十大傳統名花榜首,更多地滲入了文化的元素,成為一種精神象徵,並且為人格化,她“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品格更易受文人欣賞,“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陸游),“殷勤說與兒孫輩,識得梅花是國魂”(張大千),“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景元啟),“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吳昌碩),“春為一歲首,梅占百花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她花香沁人,冰清玉潔,清麗淡然,很有女性的獨特之美!為此,有人還曾做詩一首:《花國》:“花魁花王坐南北,各占一方領風騷,齊頭並進爭市場,一國兩花斗芬芳。”
七:尊重歷史,又順應現實,這兩種在我國歷史上都曾當過國花,現在台灣地區仍沿用民國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2006年4月15日,陳俊愉院士在北京植物園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切晤面,興致勃勃地聊起了國花問題,連戰對他提出的“一國兩花”主張深表贊同,希望共同促進國花評選的早日圓通解決,可見確定梅花和牡丹為雙國花,有利於維護南北和諧,凝聚民族力量,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為此,有人曾做詩一首:《花魂》-----贈陳俊愉前輩:“老驥伏櫪志可佳,祖國大地灑兩花,兼顧南北為世人,和諧統一大中華。”
八:“國花”必須有相當的經濟價值,能起到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國內花卉的國際競爭力的作用,牡丹的經濟價值極為可觀,其花丰姿綽絕,形大艷美,儀態萬千,色香俱全,觀賞價值極高,其根稱“丹皮”,可治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花瓣可食用,其味鮮美,利用超臨界萃取等高新技術提取牡丹花中的精油和黃銅化合物,可研製出養顏沖劑和護膚化妝系列產品等。目前,山東荷澤,河南洛陽和四川彭州等地已經加快推進牡丹產業步伐,實行農業(花卉),工業(醫藥),旅遊(觀賞)三次產業綜合開發,把與牡丹有關的花卉,醫藥,食品,旅遊等項目結合起來,通過弘揚牡丹文化,打造牡丹品牌,活躍地方經濟,中國的牡丹繭聲世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以中國人工栽培創造新品種為例,作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學說”的論證材料。世界各國人民也非常珍愛牡丹,在八世紀,已傳入日本,1330年傳入法國,17世紀傳入西方後,被譽為“中國花”,於1820年進入美國,並在那兒報上了“國際戶口”,至今已有20多個國家栽培中國牡丹,可見牡丹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潛力和空間是很大的,經濟價值將十分可觀。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著稱,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是中國獨有的小花和香花中的代表,而我們卻本末倒置,在拚命引進洋花洋草時,卻不知珍惜和利用本土的花卉,以梅花為例,國內現有323個梅花和189個果梅品種。而在歐美等地,幾乎沒有梅花-----由於梅花生長於南方,而中國的絕大多數的古都則定於北方,所以在天子腳下的牡丹早年就傳入國外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拿到國外去,一棵就是幾十美元,但是有多少好的梅花在野外孤芳自賞,甚至當柴燒,梅花,梅果可入藥,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其中楊梅以清酸味醇獨樹一幟,令人叫絕,明朝徐階曾賦詩《楊梅》:“折來鶴頂紅猶濕,剜破龍睛血未乾。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能到長安。”楊梅是傳統中藥材,具有開胃,消食,生津去熱,驅蟲活血,解毒等功用,相比之下,任何一個牡丹品種都不會結果實。同時,因陳俊愉院士於1998年被國際國藝學會任命為梅品種國際登錄權威,這也是植物領域中國的第一個品種登錄權威(另一個稍後,是桂花),全世界給各種梅花起名和定價,由中國人說了算,可見,梅產業的經濟價值和市場開發前景十分廣闊,如果梅香飄遍世界,那么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不但能“望梅止渴”,還能“望梅止餓”“望梅止病”!
九:“國花”必須有利於向全國全世界推廣,牡丹和梅花的完美結合則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牡丹性宜涼爽,畏炎熱,喜燥忌濕,花期雖短,但通過現代科技比如發展中秋反季節牡丹等,可以人工控制花期,延長牡丹花期和整體觀賞時間,利用“洛陽牡丹周年開花”“牡丹無土栽培”“牡丹換芽快繁”“牡丹鮮切花保鮮”“牡丹催化”等技術實現牡丹工廠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借鑑日本嫁接經驗並經多年實踐,提出了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嫁接技術――牡丹單芽接和改良枝接技術,這些技術都有利於牡丹產業的長遠發展,並可為全世界提供優質種資源。梅花則喜溫暖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花期從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由南至北依次開花,就全國範圍而言,觀賞期可達5個月之久,梅花露地栽培主要在長江流域,南達海口,台灣,原來露地藝梅,北以北京為界,西北則以西安為限,現經抗寒引種和選育,已有梅花在瀋陽,赤鋒,延安,蘭州等地露地開花了,梅樹可孤植,叢植,群植,林植,形成梅山,梅嶺,梅溪的獨特風景,也有利於向全國全世界推廣,給世人一道獨特的視覺盛宴。
十:“國花”必須深受各族人民喜愛,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在文學,藝術,繪畫,傳統神話等諸多方面,均有大量佳作問世,而牡丹和梅花都符合這一點,遠在唐朝時期,傳說武則天在冬日酒醉之後欽令百花綻放,除了牡丹其餘花都綻放了,武則天一怒之下就把牡丹貶到東都洛陽,三國時期的曹操在行軍途中,士兵們都口渴難忍,他則揚鞭遙指前方說不遠處有梅林,故形成了“望梅止渴”的典故。從古到今,有不少繪畫,雕塑,書法,詩詞,音樂,典故也都是與牡丹或梅花有關的,尤其是在如今以牡丹為市花的兩個市(山東荷澤,河南洛陽)和以梅花為市花的八個城市(武漢,南京,無錫,泰州,梅州,淮北,鄂州,丹江口),鄧麗君還專門傳唱《梅花》一歌:“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梅花堅韌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看那遍地開了梅花,有地就有它,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中國人的花!”,由喬羽作詞,將大為演唱的《牡丹之歌》則訴說:“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妖媚,妖媚的生命那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那知道你曾歷盡貧寒。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蘊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可見,雙國花早已是眾望所歸,眾心所向!
十一,“國花”必須有獨特而深厚的文化積蘊和內涵,花卉是自然界的恆美之天使,自從人類有了明確的文化和審美價值觀以來,它更是被賦予了本體生命以外的諸多從文蘊涵與精神寄託,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在此,梅花耐寒迎雪,“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春為一歲首,梅占百花魁”等詩句展示了梅花不畏強暴,堅韌不屈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鬥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範。在文學藝術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令任何一種花卉望塵莫及,人們賞梅花聞梅香而“醉似泥”“識得梅花是國魂”,慨嘆“幾生修得到梅花”,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千古傳誦,梅花是二十四番花信之首,也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她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凌寒獨放,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地直面人生的冬季,並迎接春天的到來,梅花能在冬春之交,傲雪而開,鐵骨冰姿,“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讚美她清麗淡然,風骨颯爽,幽獨冷落,孤芳自賞,堅貞自矜,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象徵“龍的傳人”的精神,是高雅,純潔,剛正不阿的象徵,也是自古以來愛國正直人士托物言志的精神寄託,梅花被列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魁首,是中國特產之花,體現“國魂”,是精神文明的象徵,是民族與英雄的象徵,她美麗,典雅,清香,挺拔,一身正氣,花香沁人,頂寒傲雪,五湖四海為家,傳芳幾千年,遍及河山幾萬里,是中華之魂魄,代表中華民族大無畏和堅貞不屈的精神,在海內外患難與共的中國人中有很強的親和力,最能引起所有中國人的共鳴,牡丹端妍富麗,國色天香,豪爽大度,芳華四綻,美艷絕倫,儀態萬千,千姿百態,人見人愛,九色十型,花大色艷,大家賞牡丹則“迷不悟”“競夸天下無雙艷”,感嘆“自謂天下無能過”,牡丹最能體現國泰民安,富裕祥和,代表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希望國富民強的美好嚮往,牡丹花葉和諧,雍容華貴,寓意吉祥美滿,繁榮昌盛,當今中國,國家安定,國業興旺,牡丹正好象徵祖國發展的蒸蒸日上和和諧繁榮的大局,彰顯大國風範。
十二:“國花”必須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淵源做基奠,牡丹與梅花在我們民族文化傳統中的重要地位是分別由唐宋兩代奠定的,就唐宋兩代而言,牡丹與梅花有著北方之花與南方之花,王公貴族之花與士人平民之花之別!
其實,魏晉南北朝時就已開始栽培牡丹,在唐代,素有國色天香之稱的牡丹契合了當時社會的審美心理,被譽為“百花之王”“富貴花”,就已經成為中國事實上的國花,宋代,牡丹的栽培中心由長安轉移到洛陽,但牡丹是國花的地位沒有改變。時至明代,在北京極樂寺建立了專門栽培牡丹的“國花台”,進一步強化了牡丹作為國花的地位,1903年,清代的慈禧太后曾親下懿旨,封牡丹為國花,1950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同志在洛陽視察時也曾指示:“牡丹是我國國花”,為什麼牡丹在古代如此受朝廷貴族重視呢?原因很簡單,唐,宋,明,清的首都都在北方,這裡更適合牡丹生長,天子腳下的花卉自然更容易得到推廣,但這並不代表梅花就不受人重視,相反,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由於梅花生命力旺盛,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城市農村,富人,窮人皆可種植,作為極有風骨平民士子之花,不僅廣大老百姓對她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就連最高統治者往往也對其獨有情鐘,像武則天,陸游,慈禧,毛澤東等都很喜歡梅,毛主席還專門為梅花賦詩:“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眾中笑。”1929年,在貧窮落後,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梅花曾被國民政府定為國花,這是梅花與牡丹並駕齊驅並同領航花國的一大籌碼!
十三,“雙國花”之事並不是中國獨創的,這符合國際慣例,如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在一個市區,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首都北京就以菊花和月季為“雙市花”,江蘇的無錫以杜鵑,梅花為雙市花,安徽的淮北以梅花,月季為雙市花。
梅花香自苦寒來,牡丹麗自磨礪出,這是大自然天設地造賜予我們的兩個多么相得益彰,兩全其美的精靈,國花相爭已有20多年,至今沒有結果,反而導致省與省之間彼此拉攏或排斥,如此曠日持久,必定勞民傷財傷和氣。雙國花建議在認識和定位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與進步,因它考慮到了我國地域遼闊,花卉植物品類豐富多樣,生命成長周期,花姿研態以及其所蘊藉和表征的文化氣質與風格的差異,再加上文化傳承中產生過良好美學導范和標本價值等各種因素,具有互補性,優異性與代表性,梅花,牡丹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它們與國人的思想,情趣和志趣,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一脈相承”,早已是人們心中約定俗成的國花,也是我們“世界園林之母”,生物多樣性的傑出代表和最好詮釋,梅花和牡丹成為雙國花既尊重歷史,又順應現實的民意和實情。同時,可以促進南北方省際友好交流與合作以及祖國統一大業,為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綜合實力而做出貢獻,也足以肩負起向全世界展示和綻放“中國風姿”“中國華芳”的美學,文化,交流,價值等使命,讓每一個中國人擁有一張自豪的對外名片,讓國際社會對我們刮目相看!

透析質疑

正確或合理的事物是建立在對立面不成立或不合適的基礎上,在此羅列了非雙國花流派的種種質疑,並給予駁析:
● “梅”與“霉”同音,因此屋中的梅花畫不能有倒枝的,因為有倒霉之意,做國花也不太合適。
駁析:這純屬無稽之談,在很多地方方言中,“沒”念“牡”間,“牡丹”就是“沒膽”,難道說牡丹當國花就有中國人都是膽小鬼之意嗎?一般來講,梅花的五枚花瓣表示梅開五福,受到各族人民的無比推崇。
● 在中國的一國兩被評選之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肯定會紛紛效仿,搞出個一市兩長,一省兩長,一國兩五的鬧劇,一國兩花貌似合理,實為亂政。
駁析:這更是毫無道理,國花是代表國家的民眾性表征,多由民間推選,世界各地歷來也都以約定俗成為準,最後政府認可即可,和政黨分裂等是毫不沾邊的!難道說目前世界上存在雙國花的國家都處於分裂狀態嗎?
● “名花”和“國花”有別,就像明星和偉人有別一樣,不能混淆,在談國花的時候,用“十大名花”(1986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等單位舉辦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梅花得票第一,牡丹第二)評選結果作依據太牽強,而1994年中國花卉協會組織的國花評選是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關於儘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由農業部責成舉行的,更有權威性,當時是根據31個省區市上報結果而定的,那次贊成一國一花(牡丹)的有18個省,占58.6%!
駁析:一種花能否當選,主要靠人們的投票,既然1986年梅花在公眾評議中被評為“十大名花”之首,就說明它得到人們的最愛,假如它是人,她的得票數最高,難道只能當選秀名人而不能國家總統嗎?後者的評選中牡丹為單國花的支持率雖高,但沒達到通過法律的標準,同時,評選結果並不完全可靠,因為是牡丹省重拳出擊,先下手為強,當時,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省洛陽市,山東荷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藥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洛陽市領導帶隊,兵分五路到全國各地為牡丹拉選票,而梅花省則是按正常程式,結果被弄了個措手不及。梅花是八個城市的市花,牡丹是兩個非省會城市的市花,但“擁梅派”比“擁牡丹派”力量弱得多,這是因為梅花代表的八個城市的經濟比較發達,不太熱衷爭評國花,而洛陽和菏澤的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他們希望牡丹成為國花,更好地拉動地方旅遊和花卉產業。
● 作為國花,還是一種為好,不然兩個或更多,每次佩戴或展示都要考慮選用哪個。
駁析:不需要考慮,兩個都帶就行了,這樣可以對外展示兩種花卉,既體現和諧之美,又可向國內國際市場做宣傳,讓梅花和牡丹“齊頭並進爭市場,一國兩花斗芬芳”,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
● 牡丹做國花相對好一些,因為牡丹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高,西方國家將牡丹稱作“中國花”
駁析:牡丹在國際上知名度高是因為牡丹長期生長在天子和古都所在的北方,因而對外傳播較早,而梅花生長在江南,沒有“地利”的優勢,但它是中國特產,目前在國外尚未推廣開來,而它生命力極強,在任何地方都易栽培,可見,其國內國外的市場開發前景更大,且因其有果實,發展相關產業,給國家創造財富的空間更大!
●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名稱!
駁析:曲解了國花及國家名稱的內涵與本質,我們的國家名稱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任何時候,競爭都比壟斷好,像中國聯通,移動,電信不是也沒有打起來嗎?而是爭相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收費,更好地服務大眾,爭取客戶,從而賺取更多的財富,達到國企與百姓的利益的均衡與雙贏!
● 梅花繁於南宋末世,為感傷失意之花,花小而性孤,猶如落魄弱女,毛澤東喜歡梅花,這在當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國家那時正處在非常的時期,國民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梅花不屈不撓,不畏嚴寒的氣節在當時最能體現,但當時的梅花已經不能說明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
駁析:中國至今仍是一個大而窮的國家,人均的許多收入,消費及各項保險福利待遇在世界上都是極低的,在高科技,經濟等各方面與西方已開發國家也是有相當差距的,最多算是中等的開發中國家,我們不能被極少數大城市的繁華所迷惑而夜郎自大,自鳴得意,現在更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實現牡丹所象徵的繁榮富強。
● 沒有國花,於國家主權無礙,於民族精神無礙,於國勢前程無礙
駁析:國花歷來都是各國民眾約定俗成而不上憲法的,與黨政無關,但它是對外的一張名片,目前100多個國家都有國花,而我們這個“花卉王國”“世界園林之母”沒有,於國家尊嚴,形象是“有礙”的,也不利於開展花卉方面的對外發展與交流,就像現在在國際上不學通用的英語會很不方便或在對外公眾場合不穿西服有點另類一樣。
● 倒是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駁析: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國花,國樹,國鳥的評選是盛世之舉,是文化界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體現,而且可以促進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現實的改變,並且有利於促進中國在這些領域同外國的接軌,合作與交流,何樂而不為?
● 不管選定的國樹,國鳥,國花是哪種,必定會使一大批的國民不悅,特別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心中的偶像落選了,他們那難以改變的思想受傷害了!
駁析:這些評選都將是公開,公平公正進行的,而且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少數服從多數等原則,兼顧到絕大多數的愛好與利益即可,任何一次評選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投攢成票的!
● 如果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進行評選國樹,國鳥,國花,那我們在評定國樹,國鳥與國花之後,還要評選國魚,國蟲,國禽,國獸等等,永遠都沒完沒了!
駁析:現代的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都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積極參與,因為選秀節目既給百姓表現提供了舞台,又給人們帶來了視覺享受,並為國家創造了財富,地區性的選秀節目尚且有如此多方效益,更何況全國性的與人們的利益關係更接近的國家號評選,絕對都是利大於弊,都能給人們的物或精神生活帶來現實的改變。各地和各行業協會如此興師動眾地爭論“國”字號,也是考慮到“國字號”會給行業和地方的經濟和名氣帶來難以估算的價值和影響。
● 有人對國花評選的條件提質疑,“分布最廣泛”的要求不妥,大熊貓分布並不廣泛,但它卻是人人喜愛的國寶,“外觀漂亮”也不宜作為硬性規定,因為“漂亮”與否沒有統一的標準。
駁析:物以稀為貴,熊貓是因為在各種物種中瀕臨滅絕而且模樣又可愛,一般不會給人類帶來傷害,所以才在中國這樣有著眾多動物,植物的國度被尊為“國寶”----即國家的寶貝。而國花則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並具有深刻涵意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所以國花必須分布廣泛,否則就不能兼顧絕大多數人和地域的利益。“漂亮”是國花必備的特徵,如果國花特別難看,怎么能拿得出手,“漂亮只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即可”,本來就沒有關於“漂亮”的硬性規定!
● 為什麼中國至今都沒定國花,而成為世界唯一沒定國花的大國呢?
駁析:中國自80年代以來,國花之爭議從來沒停息過,多年的爭議說明國人對梅花和牡丹都難以割捨的情懷,相比之下,那些領土幅員不大,歷史短淺,文化單一,民族結構不複雜的國家,很容易評選出自己的國花,如荷蘭的鬱金香,泰國的睡蓮,人不多,意見容易統一,也容易歸攏出一個大伙兒都接受認可的結論。
● 雙國花有“一大”疏漏,那就是“雙國花”的主張者,往往把梅花排在前邊,也就是“雙國花”是指“梅花,牡丹花”而不是“牡丹,梅花”,而且倡議者還堅決反對認同“雙國花”指“牡丹,梅花”,這是一個尖銳的政治問題,為什麼要把台灣所沿襲的原中華民國的梅花排在牡丹花的前面呢?
駁析:誰放在前邊都一樣,如果牡丹派一定要把牡丹放在前邊也沒關係,只是梅花象徵艱苦奮鬥的“苦”,牡丹象徵繁榮昌盛的“甜”,一般來說,應該是先“苦”後“甜”的,這同台灣所沿襲的原中華民國的梅花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定“雙國花”不是為了馬巴結台灣,而是為了兼顧和拉攏台灣,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梅花幾千年來都是苦寒與不屈的象徵,而並不是在中華民國時才形成這種觀念的!再說台灣人只不過是近年才移居過去的中國人,為什麼對自己的同胞要那么有敵對情緒呢!
● 真的有必要搞兩個國花嗎?100多個國家的國家當中,真正選了兩個國花的不到10%,比如在日本,日本皇室國花是菊花,但是民間公認的國花是櫻花,雙國花一個代表皇室,一個代表民眾,這和歷史傳統有關,如果我們也選出兩個國花,它們各代表什麼?太分散了反而不好,選擇一種國花才不分散寓意!
駁析:那些比中國都小而簡單的國這都選了雙國花,為什麼中國這樣一個特複雜的大國一定要一種國花呢?再說,單國花不能兼顧絕大多數人和地區的利益,在中國行不通,否則不用再爭執這20年了,日本的雙國花一個代表皇室,一個代表民眾,這各歷史傳統有關。我們的雙國花一個代表北方,一個代表南方,同地域和中國人對這兩種花難以割捨的愛好與情結有關。
● “國花同國旗一樣,只能有惟一的一種選擇”
駁析:各國國花評選多以約定俗成為準,最後政府認可即可,國花是不上憲法的,因此與國旗,國徽,國歌等有本質差異,國花的人民民眾性強而政治法律性弱。
● 當台灣了解中國梅花要定梅花為國花時,立即提出更適合在台灣成長的蘭花為國花。
駁析:那是台獨分子或其影響下的人提的,沒看到台獨首領陳水扁夫婦的下場嗎?凡是對歷史有了解且愛國的人士都是支持雙國花的,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如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處處與大陸作對的台獨分子畢竟是極不數,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因為這幾個野心家就否認了梅花,放棄了寶島台灣與祖國統一大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