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航海學院

集美航海學院

福建航海教育由被毛澤東讚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於1920年創辦,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航海類教育的高等院校。在國內和東南亞具有廣泛影響力,被譽為“中國航海家的搖籃”。1952年9月,福建私立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與廈門大學航務專修科(即現在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合併成立“國立福建航海專科學校”,時為新中國僅有的三所高等航海學校之一。

1953年,福建航海專科學校與大連海運學院合併。1958年,在陳嘉庚的呼籲下,集美學村恢復航海學校,成立“私立集美航海學校”。1970年併入廈門大學,1973年又脫離廈門大學。1978年底,學校更名為“集美航海專科學校”,1989年5月更名為“集美航海學院”,時為交通部直屬高校。1994年10月,集美學村原集美航海學院、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集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五所高校合併組建為集美大學,學校更名為“集美大學航海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美航海學院
  • 英文名:Jimei Navigation college
  • 簡稱:集美航海
  • 創辦時間:1920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類
  • 所屬地區:福建省廈門市
  • 校訓:誠毅
  • 前身:集美航海學校
  • 初稱:“集美學校實業部水產科”
  • 後稱:“集美學校水產部”
  • 最初創辦人:陳嘉庚
學院介紹,學院歷史:,

學院介紹

集美航海學院的前身是著名的集美航海學校。它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於民國9年(1920年)創辦的。初稱“集美學校實業部水產科”,後稱“集美學校水產部”。民國16年,改為私立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學校初具規模。從初辦時以漁撈為主,後為漁撈、航海混合建制,而今側重於航海。
集美航海學院

學院歷史: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集美學村歷遭日寇轟炸,學校輾轉搬遷安溪、大田內地,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辦學。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集美,在幾同廢墟的原址上,重建學校。
民國36年秋,學校雖分設航海、漁撈兩科,打破20多年的漁航混合設定,但漁撈只招收一屆,後即全部招收航海科學生。
1949年9月,集美解放,學校立即搶修校舍,於11月7日正式上課。11月11日,學村又遭到國民黨飛機濫炸,釀成“雙十一慘案”,學校被迫疏散同安上課,直至1950年6月重返集美。
1952年9月,經教育部批准,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與廈門大學航務專修科合併,成立國立福建航海專科學校。
1953年,院系調整,高教部決定將福建航海專科學校併入大連海運學院。陳嘉庚同意上述調整,但提出大連海運學院每年必須向福建招生,以維持福建高級航海人才的培養。
1956 年 2 月,陳嘉庚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提交了“建議恢復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及上海航務學院”的提案。
1958年,集美學村恢復航海學校,成立廈門市私立集美航海學校。
1961年,改稱福建集美航海學校。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被迫停止招生7年,大量教學儀器、設備和部分校舍被毀壞,圖書資料散失殆盡。
1970年,學校併入廈門大學,籌建海洋系航海專業。
1973年,撤銷廈門大學航海專業,復辦集美航海學校。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78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改為大專學校——集美航海專科學校。
1984年秋,該校試辦五年制專科班,招收國中畢業生。目前,該校設有駕駛、輪機、電氣3個系;海洋船舶駕駛、海洋船舶通訊與導航、海洋船舶輪機管理、海洋船舶電氣管理4個專業。
1985年以來,舉辦76期各種培訓,為企業培訓技術人才4017人。經國家教委批准,該校於1986年成立夜大學,學制三年半。
1987年,該校舉辦遠洋運輸業務與海商法、船員套用英語、柴油機動力裝置與管理和修船學基礎等四門單科函授,學制均為一年半。 該校已建設有一支質量較高的師資隊伍。
1989年,全校共有教職工757人,專任教師264人,其中高級職稱的51人、中級職稱的121人。學校重視科研工作,至1989年,有9項科研成果通過技術鑑定,其中一項獲全國發明展覽會銅牌獎,3項獲省、市科技成果進步獎。教師、幹部共出版專著17部。
1983年開始,編輯出版《集美航海專科學校學報》。 該校具有良好的教學條件與學習環境。改為大專後,學校增建了一系列實驗室,建立了實習船隊,購置3萬噸級的遠洋實習船,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航海模擬器等一流設備。學校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自1955年改為四年制後,實習時間約占一年,分為海上實習、航行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階段。由於有嚴格的技能訓練,學生畢業後實際工作能力較強。據統計,四年制的第一屆(1959年)畢業生,凡是上船工作的,後來都當了船長。該校畢業生航證考試的合格率,83屆為90.5%,87屆達93.18%。 學校圖書館藏書230085冊,訂有中文期刊890種,報刊103種,外文刊物139種。館藏中,船舶駕駛等專業方面的書刊資料豐富。 學校占地291畝,建築總面積81719平方米。校園綠化40多畝,覆蓋率達36.3%。
1987年,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學校重視面向海外,對外交流。
1983年,香港集美校友會向中央建議,發揚母校面向海外、廣納僑生的辦學特色,恢復在海外招生。
1984年秋,獲準對海外招生。
1980~1989年,學校先後接待了美、英、法、挪威、瑞典、新加坡、泰國等32個國家的外賓來校參觀訪問。
1985年12月,聯合國經社委員會與中國交通部聯合在集美航海專科學校舉辦國際商法講習班,國際海事委員會4位專家開了講座。學校相繼從澳大利亞、美國聘請4位外籍教師來校任教。學校兩次組團到香港考察海運教育和航運狀況。學校領導先後赴埃及訪問阿拉伯海運學院及赴瑞典參加世界海事大學召開的教育討論會。
1984年以來,先後選派12名中青年教師赴挪威、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進修學習。該校在海內外素享盛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29年中,共畢業學生470人,為中國培養了早期的優秀海員和現代航海業的先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培養畢業生7275名,他們遍布國內航運部門,有許多航海人才進入國際航運界。校友中,有擔任過世界最大客輪“伊利莎白皇后”號船長、世界最大油輪“維運”號船長、中國最大遠洋拖輪“德大”號船長、最大油輪“丹湖”號船長、最高級遠洋客輪“耀華”號船長;有中國第一個駕船進入北極圈的船長,參加第一次太平洋洲際飛彈試驗的唯一民用船船長等。1986年,作為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隊長的王岩,就是該校1983年的畢業生。
1989年5月,國家教委批准該校升格為集美航海學院。本、專科並存,本科學制為四年,專科為三年;招收國中畢業生的本科,修業年限為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