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學校抗戰內遷史

集美學校抗戰內遷史

2015年8月13日,《烽火弦歌》——集美學校抗戰內遷歷史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一批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真實地再現了抗戰時期,集美學校克服校舍、經費、師資等重重困難,堅持辦學、為國育才的光榮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美學校抗戰內遷史
主要內容,主要背景,

主要內容

據展出資料記載,在長達8年的內遷山區辦學歷程中,集美學校師生部分捐助款項累計62萬國幣元(抗戰時期的貨幣單位)。僅1944年11月至12月初,就有267名師生簽字報名從軍。
集美學校師生還通過刊物、漫畫、標語、晨呼等宣傳方式,將抗戰救國呼聲傳遍校園內外。其中,《血花日報》是出色的代表之一。在該報的影響下,印尼僑生黎韋、緬甸僑生胡明、越南僑生魯藜、馬來西亞僑生陳耕國等一批集美學校學生離開學校,幾經周折,奔赴延安抗日前線。

主要背景

“在抗戰艱苦的條件下,集美學校不但沒有停辦,而且是越辦越好,為抗戰輸送了大量人才,也為抗戰勝利、恢復民族教育奠定了基礎。”回眸集美學校在抗戰時期的作用,陳嘉庚紀念館館長陳呈說道。
陳呈表示,“集美學校創辦之初,嘉庚先生就為學校定了校訓,‘誠毅’——誠以為人,毅以處事。這種嘉庚精神深深融進了集美師生的抗日救亡運動。”
2014年10月,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集美校友總會的回信中說,希望廣大華僑華人弘揚“嘉庚精神”,深懷愛國之情,堅守報國之志,同祖國人民一道不懈奮鬥,共圓民族復興之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