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丸都山城

集安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區2.5公里處,修建在起伏險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處為676米,是高句麗時代最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它既是國內城的軍事守備城,又曾作為高句麗王都使用,在高句麗歷史發展進程中起過重要作用。丸都山城與國內城相互依附,互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築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為世界古代城史書寫下了壯麗的篇章。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安丸都山城
  • 地址:吉林省集安市區2.5公里處
  • 海拔:676米
  • 城周長:6395米
遺址概況,歷史意義,文物保護,

遺址概況

丸都山城是憑藉自然山勢的走向構築城垣,城牆高低起伏。東、西、北三面城垣所在山脊最高海拔676米,外臨陡峭的絕壁,內抱較為平緩的坡地,北高南低,形如簸萁狀,平面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城周長為6395米,山城東牆、北牆西段、西牆北段保存較好,高處可達4-5米,由20餘層修琢工整的長方形和方形石條構築,結構嚴謹。石材一般長40—90厘米,寬20—50厘米,厚10—30厘米。自下而上,逐層內收,上部築有1米高左右的女牆,女牆內壁下部有一排築洞,相距2米左右。全城有城門6處,南側谷口處有一處瓮門,東北面城牆上各發現兩處門址,南牆西部有一處城門址,西城牆上至今未發現門址。山城內有泉水兩處,一在城西北角,一在城東山腳下。在南城門匯於一處,經瓮門下涵洞注入通溝河。城內有地面遺址3處,蓄水池1處,墓葬37座。宮殿遺址在東側山坡下,南北長96.5米,東西寬80米,進深作三層階地,每層階地設排列有序的礎石,地面上有大量的紅色瓦礫。

歷史意義

這種因地制宜的創造具有濃郁民族特色,是高句麗民族建築才華、築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麗在丸都山城營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為中世紀都城建築的傑出範例。經過千年的風風雨雨,高句麗丸都山城中的建築已蕩然無存,只有山脊上的石築城垣還殘垣斷壁歷歷在目,保留著當年雄偉的氣勢。如今,丸都山城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它的修復也將進行,屆時一個新的丸都山城將以歷史舊貌展現在遊人面前。

文物保護

2016年7月8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吉林省文物局《關於批准集安市丸都山城遺址本體保護工程9號門址、擋牆及涵洞補充方案的請示》(吉文物發〔2016〕11號)。意見如下:
一、進一步補充勘察資料和相關考古資料,說明9號城門遺址與城牆的關係,明確現存遺址及周邊環境的保存狀態和實際存在病害,明確殘留石料的具體殘損情況,說明牆體砌築的傳統材料和做法等。
二、堅持最小干預原則,以現狀加固、消除安全隱患為主,嚴格控制工程範圍和干預程度。坍塌但已處於穩定狀態的遺址,應現狀保護;牆體缺失部位,不得一律補齊或大規模復原;明確坍塌石料歸安的具體部位和做法
三、新增擋牆和排水涵洞等,應儘可能採取接近遺址風貌氛圍的設計和施工處理,不必追求整齊化或規模化效果;排水涵洞穿過牆體,應補充說明所採取的技術措施,確保不對遺址造成損害;補充說明7號門遺址前設定擋牆的必要性。
四、城牆頂部做防滲墊和加砌塊石防滲的處理方法必要性不足。
五、應對邊坡現狀進行穩定性評估。如果邊坡處於穩定狀態,則不宜進行加固處理;如果存在失穩可能,可進行生態護坡加固處理。
六、對於並非嚴重威脅文物本體穩定和安全的植被,宜予以保留,不應一概清除。
七、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方案文本和圖紙,補充工程平面布置圖和剖面圖;補充、規範擋牆設計圖件;在圖紙中明確擋牆及涵洞的位置關係等。
八、此補充方案應注意在保護思路和具體措施上與前期已批准的保護修繕工作保持延續性和一致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