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海上同盟

普拉提亞戰役後,雅典成為希臘聯軍中最有威力的強國。它的海軍是和波斯繼續作戰的最重要力量,遂使雅典逐漸凌駕各邦、尤其是愛琴海和小亞沿岸各邦之上。這種形勢導致了雅典霸權的建立。公元前478年底至477年初,雅典組織中希臘、愛琴諸島和小亞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以同盟金庫設於提洛島而名為提洛同盟。同盟的章程和伯羅奔尼撒同盟近似,以盟主雅典為一方,所有其他盟邦為一方,雙方立盟認共同之敵和共同之友,實際上軍事外交皆得聽從雅典指揮,所以這個同盟實即雅典霸權的工具,亦稱雅典海上同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典海上同盟
  • 別名:提洛同盟
  • 目的:為繼續對付波斯聯合作戰
  • 戰艦:有300艘三列槳戰艦
同盟成立目的,同盟成立簡介,

同盟成立目的

雅典海上同盟,即提洛同盟,其目的原是為繼續對付波斯聯合作戰,最初入盟之邦有35個,後來愈聚愈多,最後達到近250個邦,幾乎包括全部愛琴海和小亞的城邦。按協定,入盟各邦皆承擔義務共同組建海軍。最初同盟可能有300艘三列槳戰艦,其中雅典負責裝備150艘,余由各邦提供。實際上直接提供艦隻的盟邦不多,一般都出錢委託雅典代辦,遂形成交納盟金,雅典用之組成艦隊的制度。盟金本來是為對波斯作戰而收集,但後來卻演變為雅典對入盟各邦的一種經濟勒索,帶有貢金的性質。隨著入盟城邦加多,盟金猛漲,最後達到年入600塔蘭特之數,在希臘當時可算空前龐大的巨款。同盟金庫後來也由提洛島遷到雅典,部分盟金被雅典挪用作國內城市建設之用,可見盟金已全歸雅典支配。

同盟成立簡介

隨著希波戰爭接近尾聲,作戰任務退居次位,雅典對盟邦的控制卻與日俱增,同盟就逐漸變質,終於成為雅典控制盟邦的工具。希波戰爭結束後,提洛同盟便轉化為雅典帝國。自行退盟的城邦要遭到殘酷鎮壓,盟金份額和使用完全由雅典決定,各邦在軍事、外交以及政治經濟制度方面都得按雅典意旨行事。入盟各邦按地域分為5個納稅區,實即雅典的監督控制區;除了軍事暴力統治而外,雅典還通過在各邦議會和政府中派人常駐甚或擔任要職、支持各邦傾向雅典的政派、干涉各邦司法等等而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加強控制。
雅典海上霸權的建立為雅典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優厚條件,是使雅典在公元前5世紀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表面上看,雅典這個古典文明的中心和民主政治的燈塔,卻要奴役統治它的盟邦,在海上同盟內稱王稱霸,似乎難以令人理解。但若揆之古代奴隸制國家的發展規律,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卻有其必然性,因為古代奴隸制國家強大以後都要奴役鄰邦,儘可能地尋求擴張,即使在國內實行民主共和制,在國外卻同樣橫蠻地推行帝國統治——甚至連雅典人自己也承認當時的對外統治是搞“雅典帝國”。與古代東方帝國和後來的羅馬帝國不同的是,所謂的“雅典帝國”是在希臘城邦體制之下建立的霸權,雅典並未吞併結盟各邦,變它們為自己治下的一個城市或行省。並且雅典的霸權不斷受到來自其他城邦、首先是斯巴達的嚴重挑戰,終於引起希臘世界內部相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失敗,提洛同盟終被解散。而雅典霸權的建立和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戰亂卻也使希臘城邦體制陷於不能自拔的危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