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大捷

雁門關大捷

雁門關大捷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在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地區對日軍汽車運輸隊進行的伏擊戰鬥。兩次伏擊戰鬥,共斃傷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一度切斷繁峙至忻口間交通,配合了國民黨軍的忻口防禦作戰。

基本介紹

戰爭簡介,戰爭背景,戰爭地點,戰爭部署,戰爭過程,戰爭人物,戰爭結果,相關條目,

戰爭簡介

1937年10月,日軍侵占大同後,繼續向南進犯太原。為配合國民黨軍在忻口的防禦作戰,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命令第358旅第716團深入日軍側後,在代縣廣武雁門關太和嶺間,破擊大同經代縣、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擊日軍運輸隊,截斷日軍補給線。賀龍親自把第716團團長賀炳炎、政治委員廖漢生召到師部,對他們說:“忻口會戰正在進行,敵人從大同經雁門關不斷往忻口運輸彈藥、給養,這是日軍最主要的一條運輸線。但是,他們很囂張,自以為那一帶已經成為他們的後方,沒有中國軍隊,因此警戒疏忽。你們到那裡去就是要充分利用日軍這個弱點,發動民眾,給鬼子來個突然打擊,把這條運輸線切斷。”
賀龍和周士第、關向應等在雁門關前線賀龍和周士第、關向應等在雁門關前線
1937年10月17日黃昏,賀炳炎、廖漢生率部到達雁門關西南的秦莊和王莊。他們發現公路並不在雁門關下,遂主動去黑石頭溝、吳家窯一帶公路西側設伏,同時派少數兵力占領雁門關。18日,第716團主力設伏於雁門關以南黑石頭溝公路西側高地。上午,日軍運輸汽車50餘輛,滿載兵員、彈藥,由北向南駛入伏擊區。第716團即以密集的火力進行襲擊。激戰中,日軍又有汽車200餘輛由陽明堡方向向北駛來。第716團即分兵一部阻擊該敵。激戰至夜間,日軍援兵又至,第716團遂撤出戰鬥。此戰,共斃傷日軍300餘人,擊毀汽車20餘輛。20日夜,第716團一部復占雁門關,另一部破壞了廣武至太和嶺間的公路及橋樑。21日晨,第716團再次設伏於黑石頭溝地區。日軍由南向北的汽車200餘輛和由北向南的汽車數十輛相向而來,當其先頭車輛駛入伏擊區時,第716團居高臨下,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展開攻擊。日軍在8架飛機支援下進行反撲。第716團斃傷日軍一部後撤出戰鬥。該團兩次伏擊戰鬥,共斃傷日軍500餘人,擊毀汽車30餘輛。

戰爭背景

抗戰初期的山西,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實施進攻華北、滅亡中國戰略的重點地區,也是八路軍出師抗敵的首戰之地。在這裡,八路軍揮戈上陣,英勇殺敵,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中華民族不甘滅亡的膽氣,接連創造出舉世矚目的輝煌戰績。在這裡,八路軍發動起千千萬萬的民眾,組織起一支支游擊武裝,建立了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 1937年9月,八路軍120師進入山西,晝夜兼程趕赴晉北前線,增援第2戰區友軍作戰。716團是師的前衛,走在最前面。八路軍東渡黃河後先是徒步行軍,走萬榮、稷山、新絳到侯馬,再從侯馬乘火車北上。120師原定目標是到朔縣,支援在雁北防禦的晉綏軍。但是當八路軍趕到寧武時,日軍已經占領了大同、朔縣,晉綏軍撤退到了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一線的內長城防線,雁北已被敵侵占。八路軍遂在寧武下車,上山到了神池。根據敵情變化和八路軍總部命令,120師部署在晉西北的管涔山區,師部駐神池縣義井鎮,358旅集結在神池、寧武一帶,359旅到五台、定襄、繁峙一帶,進行緊張的備戰。
雁門關大捷切斷日寇交通線雁門關大捷切斷日寇交通線

戰爭地點

雁門關,山西省北部內長城線上的一個關口,雄峙於北嶽恆山西顛,地形險要,控制著由大同通往太原的公路,自古以來就是一處軍事要地。雁門關雄踞代縣西北隅,與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雁門關北拒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關山雄固、軍事在沖而聞名於世。這裡峰巒疊嶂,山岩峭 拔,峽壑陰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初於絕頂鐵裹門處置雁門關,設寨駐兵,以防突厥。傳說,因這裡山太高,大雁南來北往,只能從此關隘飛過,得名雁門,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關城周長1公里,石座牆高7米,洞門三座,東門、西門和小北門。整個關城位置險要,建築雄偉。
雁門關大捷遺址雁門關大捷遺址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雁門關在城西北大約40華里的地方,又名“西陘關”。“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線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傅山先生所書的“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對聯也已化為灰燼了。但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仍寫出了雄關的豪邁氣勢:“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流傳至今。

戰爭部署

到神池10來天后,宋時輪團長奉命率716團第2營和團偵察連組成雁北支隊,挺進朔縣敵占區開展游擊戰爭,新任團長賀炳炎。此時忻口戰役已經開始,正在進入緊張時刻。在日軍進攻正面擔任防禦的是閻錫山的晉綏軍、衛立煌的中央軍以及西北軍、川軍,部署在忻州北面的山中。這些山一旦打開,太原就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八路軍八路軍擔負配合、支援忻口戰役的任務,120師在忻口以北的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具體部署是,359旅和358旅在原平以西攻擊大牛店等地日軍側翼,716團直屬隊和第3營組成賀廖支隊,再向北去,插到雁門關,以游擊戰爭襲擾、伏擊日軍的南北運輸線,切斷敵人的交通,占領雁門關。回到團部,賀炳炎團長和廖漢生傳達了師首長的戰鬥意圖,率團直屬隊和第3營組成賀廖支隊向雁門關地區挺進,第1營則隨358旅旅部和715團行動。支隊一路急行軍趕到雁門關西南臨洮梁山中的老窩村駐下,偵察敵情,尋找戰機。 八路軍得到情報,10月18日日軍將要從原平撤回死傷的士兵,於是決定打它一個伏擊。由於敵車隊不走雁門關過,那裡並沒有日軍駐守,只在廣武駐有少量兵力,八路軍主動改變師部指定的位置,確定在黑石頭溝一帶的公路設伏,同時派少量兵力占領雁門關。八路軍的計畫得到了師部批准。
雁門關雁門關

戰爭過程

1937年10月17日,部隊由老窩村進至離雁門關汽車路不遠的王莊、秦莊隱蔽宿營。賀炳炎團長和廖漢生帶上各連幹部到黑石頭溝一段汽車路去看地形,確定伏擊部署,並派人預先做破路工作。18日凌晨5時,部隊踏著牧羊人走的山間小道向預伏地一雁門關南山腳下的黑石頭溝開進。此溝南低北高,溝底儘是山洪衝下的亂石頭,汽車路順溝由南向北而上,南端有一座小石橋。這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雁門關大捷中日軍汽車被擊中起火的場面雁門關大捷中日軍汽車被擊中起火的場面
上午9時許,八路軍到達溝西側的山上,各連隊迅速進入伏擊位置,團指揮所設在一處山頭上。不一會,日軍車隊拖著滾滾煙塵象長蛇一般從南向北駛來。據觀察哨報告約有百十輛之多,指揮位置上看到的就有二三十輛,前面的幾輛車拉著傷兵、死屍和護衛的武裝士兵,後面都是空車。日軍車隊緩慢地拐過小石橋,爬上陡坡,進入伏擊地域。就在這時,賀炳炎團長一聲令下:“打!”各種火器一齊射擊,步槍、機槍交織成密集的火網,團屬迫擊炮連把一顆顆炮彈準確地吊進車廂。打頭的幾輛車被打著了火,燃燒爆炸,車上的敵兵紛紛跳車。隨著衝鋒號響,3營營長王祥發率領突擊連如猛虎一般撲下山去,其他幾個連也相繼發起衝擊。部隊打得很猛,一下子就把敵人壓到亂石滾滾的溝里。
賀炳炎團長和廖漢生帶著幾個警衛員也衝下山,靠前指揮。戰鬥打響不久,在黑石頭溝北邊擔任警戒的分隊報告,從廣武方向又開來日軍車隊,也有百多輛,滿載著向忻口增援的彈藥和士兵,急急駛進黑石頭溝。警戒分隊衝著打頭的幾輛汽車一頓猛揍,打著了火。後面的日軍迅速跳車登山,順著西邊的山樑轉到八路軍左側,向在公路上出擊的八路軍射擊,對八路軍威脅極大,天上敵機4架也趕來助戰。八路軍立即把部隊重新拉上山。在這個過程中,八路軍的傷亡驟然增大,賀炳炎團長的警衛員被敵人機槍打倒,負了重傷,賀炳炎的胸前也被一顆子彈橫著穿過,把他的皮襖貫穿了兩個洞。
八路軍看到伏擊目的已經達到,戰場形勢急轉直下,遂主動撤出戰鬥。這一仗,八路軍擊毀敵軍車二三十輛,斃傷敵兵200多名。黑石頭溝里黑煙滾滾,擊毀的汽車從南北兩頭把路堵死了,日軍南北兩個車隊300來輛車被阻在溝里,動彈不得。 這一仗,八路軍的傷亡也不小。據統計,負傷53人,陣亡50人。11連損失最大。該連政治指導員胡覺三在與敵人格鬥中,發現車下藏著一個敵兵,上前去捉活的,卻被那傢伙一槍打中了胸膛,不幸犧牲。撤出戰鬥時,由於情況緊急,八路軍只把傷員背了出來,胡覺三等50位犧牲同志的遺體沒能搶運出來。
烈士們捐軀赴國難,血灑雁門關,成為激勵八路軍英勇抗戰的楷模。他們的犧牲,不僅換取了對日作戰的初戰勝利,更重要的是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雁門關一仗,再次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為八路軍、為民族證明了一條在當時還未被許多入完全認識的真理:日本帝國主義是不足怕的,是完全可以戰勝的!戰鬥結束的當天下午,八路軍回到老窩村駐地。起草電報向師部報告了戰況,師首長回電予以嘉勉,並命旅部將團第1營歸還建制,趕到雁門關地區與團主力會合。
雁門關大捷遺址雁門關大捷遺址
兩天后,八路軍又把部隊拉到雁門關西邊的山址子上,選擇從廣武方向來的汽車路將要上埡口的地方作為伏擊點,第1營、第3營分別擺在汽車路東西兩側,伏擊日軍從北向南的運兵車隊。吸取上一仗的經驗教訓,八路軍事先對公路、橋樑進行了徹底的破壞,賀炳炎團長帶兩個連到黑石頭溝及斗口梁子一帶破壞了七座橋樑和幾千米的電話線。
20日上午,日軍200多輛汽車結隊而來。過去日軍從廣武過雁門關地段,都自恃援兵眾多、彈藥充足,端坐在汽車上不下來。自從18日在黑石頭溝遭伏擊後就改變了。這次在廣武鎮就下了車,首先是一個營的步兵通過,人走前,車走後,並有5架飛機偵察助戰,邊搜尋邊前進。敵變我變,為了避免過大的傷亡,八路軍在給敵人以猛烈、突然的火力襲擊之後,立即撤出戰鬥。團部把1營帶回來,王祥發營長率3營占領了雁門關,把抗戰的旗幟插到了古上。

戰爭人物

賀龍(1896~1969)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18年後任湖南靖國軍營長、團長等職。1922年率部入四川,任川東邊防軍警備旅旅長、四川“討賊軍”混成旅旅長。1924年返湘,先後任澧州、湘西鎮守使。
賀龍(1896~1969)賀龍(1896~1969)
1950年,任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統一部署下,領導對國民黨軍起義、投誠部隊和被俘人員的整編及改造工作,指揮部隊肅清國民黨軍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穩定了西南地區的局勢。同年10月,指揮進藏部隊解放昌都,促進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1959年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60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1964年起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參與領導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從1952年起還兼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誣陷,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徹底平反。著有《關於整軍問題》、《論甄家莊的殲滅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民主傳統》等。
賀炳炎(1913-1960),綽號“賀小龍”,在戰爭年代失去了右臂,人稱獨臂將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授予上將軍銜。賀炳炎出生於宜都市忪木坪江家灣村,9歲喪母,11歲就給人家放牛,先後學過篾匠、殺豬、打鐵等多種手藝。1929年春,賀龍率領紅軍在宜部、松滋一帶活動,賀炳炎參加了紅軍。由於他革命意志堅決,作戰勇敢頑強,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提升為騎兵連長兼政治指導員。賀炳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又名明言。1913年生,湖北宜都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班長、排長、連長、政治指導員、紅軍中隊長、騎兵連連長兼政治指導員、手槍大隊大隊長、團長、師長等職,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參加過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在戰鬥中負傷被截去右臂,被稱為“獨臂將軍”。全國解放後,賀炳炎先後出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中共成都部隊委員會書記、成都部隊司令員。1955年9月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9月當選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4月當選為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不幸於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終年47歲。
賀炳炎(1913-1960)賀炳炎(1913-1960)

戰爭結果

在忻口會戰的日子裡,716團接連在雁門關一帶伏擊敵汽車隊,襲擾並一度切斷了交通運輸線,遲滯了日軍對忻口前線的增援,使敵人沒有飯吃,沒有子彈,沒有援兵,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也給忻口正面防禦作戰的國民黨守軍以有力的配合。南京國民政府特對716團進行傳令嘉獎,海內外報紙也大力宣傳雁門關伏擊的戰果,稱之為“雁門關大捷”。
八路軍120師切斷日軍由大同到忻口的補給線八路軍120師切斷日軍由大同到忻口的補給線
八路軍第120師切斷了日軍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補給線
八路軍第120師切斷了日軍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補給線,同時第115師打擊了蔚縣至代縣的日軍交通補給線,使進攻忻口日軍的彈藥、油料供應瀕於斷絕,攻勢頓挫。忻口會戰前敵總指揮衛立煌在戰役結束後曾對周恩來說:“八路軍把敵人幾條後路都截斷了,對我們忻口正面作戰的軍隊幫了大忙。” 毛澤東主席在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中對此也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游擊戰爭還有其戰役的配合作用。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戰役時,雁門關南北游擊戰,破壞同蒲鐵路、平型關汽車路、陽方口汽車路,所起的戰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列舉了包括賀廖支隊對大同雁門關問敵主要運輸道路的截斷、雁門關的兩次奪回在內的諸多勝仗,說明“八路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雁門關伏擊,作為120師抗戰之初有代表性的一仗載人了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光榮史冊。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