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胡人歌

《雁門胡人歌》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獨具匠心,別開生面,生動形象描寫了和平給少數民族人民帶來的安樂生活,反映了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有聲有色地寫出了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展現了凝重的反戰主題。全詩格律嚴整,詩境雄渾壯闊,筆力跌宕生姿,體現了清峻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雁門胡人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崔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雁門胡人歌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雁門:雁門郡。漢朝時期代州為雁門郡。胡人:古代對北方與西域少數民族的泛稱。
代郡:雁門郡。燕:古代燕國,在今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地處東方,故稱“東接燕”。
⑶解放:解開束縛的繩子,放飛之。胡鷹:胡人飼養的鷹。塞鳥:邊塞的鳥。
⑷將:駕御。代馬:指古代漠北產的駿馬。獵秋田:狩獵於秋天的田野。
⑸野火:山野中焚燒雜草的火。
⑹雨:一作“霧”。
遼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東北、遼寧西部一帶。遼:一作“關”。鬥戰:戰鬥、戰爭。

白話譯文

代郡的東面和古燕地相毗連,雁門胡人的家靠近邊疆塞關。
他們會放獵鷹追逐塞上鳥兒,在秋日裡騎著獵馬馳騁荒原。
寒天裡多在山頭燃燒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滅蒸騰起濃煙。
聽說遼西近來沒有發生戰事,閒來無事常到酒家酣飲醉眠。

創作背景

崔顥生活的年代正值盛唐,這時期漢、胡之間發生過若干次的戰爭,但總的說來民族和好的關係是主要的,戰爭只是插曲,加上作者自有反戰思想,這首詩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邊塞詩反映的是邊塞胡人的生活。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觀,他並沒有因為戰爭而把胡人與漢人對立起來,他相信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是愛好和平的,他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樣渴望過一種安寧的生活。
首聯“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交代了雁門郡的地理環境和當地胡人的分布。頷聯生動地描寫了雁門胡人日常的狩獵生活:“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這兩句中“胡鷹”“塞鳥”“代馬”三個意象,都是在動物前冠以一個又邊塞特徵的修飾詞,突出其地域特點,很有邊地特色。胡人的放鷹捕鳥、騎馬遊獵的生活描寫,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氣息,新意十足,似展現出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秋獵畫面。頸聯生動地刻畫了邊地的自然景象:“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這兩句描繪了“野火燒山”和“雨濕孤峰”兩幅畫面,意象或濃或淡,或遼闊生動或靜謐蒼茫,而且富於季節和地域特徵。兩句中“寒”與“火”、“濕”與“煙”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頭野火和煙霧頗似戰爭中的烽火,這對於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來說,很容易聯想到戰爭,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聯“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兩句寫飽受戰爭蹂躪的人們渴望和平,並在和平的環境中盡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這首詩獨具匠心,別開生面,生動形象地描摹了胡人的生活狀態,有聲有色地寫出了邊地少數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其新穎別致。詩中先寫胡人的日常生活,然後寫了一個小插曲,即誤將野火雨霧當作烽煙而最終釋然。在詩人筆下,胡人與漢人一樣,同樣厭惡戰爭並同樣富有人情味,因此賦予了此詩以凝重的反戰主題。
全詩格律嚴整,詩境雄渾壯闊,筆力跌宕生姿,寓雄渾於自然之中,體現了清峻的風格。

名家評價

明·許學夷《詩源辨體》:崔詩《黃鶴》首四句誠為歌行語,而《雁門胡人》實當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唐人最喜寫勇悍之致。有竭力形容而妙者,王龍標之“邯鄲飲來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殺空營兩騰虎,回身卻月佩弓弰”是也。有專敘蕭條淪落,而沉毅之概令人迴翔不盡者,崔司勛之“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是也。覺摩詰“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未免著色欠蒼。
清·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邊境之狀如見(後四句下)。

作者簡介

崔顥(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723)登進士第。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