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霜(首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

黃柳霜(首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柳霜(Anna May Wong,1905年1月3日—1961年2月2日),出生於洛杉磯唐人街的花街,好萊塢默片影星。黃柳霜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認可的美國華裔女演員。

1919年在影片《紅燈照》中飾演一個小角色,她首次登上銀幕。1922年出演好萊塢第一部彩色電影《海逝》。1924年憑藉在道格拉斯·范朋克主演的神話片《巴格達竊賊》中扮演蒙古女奴一角而成名。1929年離開好萊塢。1932年返好萊塢,主演了《龍女》一片。同年與瑪琳·黛德麗合作出演電影《上海快車》。在二次大戰期間,黃柳霜不僅積極投身拍攝反法西斯電影,到處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政府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還公開拍賣自己的珠寶、首飾、服裝,將錢款全部匯往國內。

1961年初,黃柳霜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柳霜
  • 外文名:Anna May Wong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美國,洛杉磯
  • 出生日期:1905年1月3日
  • 逝世日期:1961年2月2日
  • 職業:電影演員
  • 代表作品:《紅燈照》、《海上災禍》、《雷鳴的黎明》、《巴格達竊賊》
  • 主要成就北京大學榮譽博士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默片時期,轉往歐洲發展,重返好萊塢,中國之旅,支持抗日戰爭,從影后期,個人生活,家庭背景,感情經歷,影視作品,人物評價,人物爭議,後世紀念,

早年經歷

1905年1月3日,黃柳霜在洛杉磯中國城附近的花街出生。5歲時,父親把家搬到了洛杉磯市中心附近一個以墨西哥人和東歐人為主的街區。黃柳霜家庭是這個街區里唯一的中國人家庭,黃柳霜很快就開始融入美國文化。但黃柳霜和姐姐在洛杉磯公立學校受到其他學生的種族歧視的欺侮後,父親將她們轉到唐人街的中國學校。
黃柳霜的父親在唐人街附近開了一家洗衣店,黃柳霜很小就幫助父親的洗衣店給顧客送洗好的衣服。一次,黃柳霜從顧客那裡得到一筆可觀的小費,她用這筆錢去看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場電影。從此就對電影著了迷。令她父親很懊惱的是,黃柳霜經常逃學,還把大量的空閒時間和金錢花在了她當地的五分錢電影院。洛杉磯當時是電影製作中心,在當時的美國人眼中唐人街充滿異國情調,很能滿足西方人獵奇心理。所以早期的好萊塢電影往往會特地到唐人街取外景。黃柳霜常到街頭拍片現場觀看電影的拍攝,回家後黃柳霜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以娃娃為演員,床鋪為舞台,自導自演。連拍攝人員都注意到這個漂亮的好發問的中國娃娃,稱她為“C.C.C”(好奇的中國娃娃,全稱:Curious Chinese Child)。早些時候,黃柳霜曾當過攝影師模特和在好萊塢的維爾德巴黎百貨公司工作。

演藝經歷

默片時期

1919年,一部叫《紅燈籠》的影片在唐人街的部分地區拍攝,要求300名女性臨時演員。14歲的黃柳霜在毛遂自薦下扮演了一個無名的小角色。在電影拍攝期間,父親要求黃柳霜身邊有一個成人監護人,甚至會把黃柳霜鎖在更衣室里,希望與白人演員疏遠。黃柳霜通過這個小角色打開了通往好萊塢電影界的大門。1921年,黃柳霜發現很難維持她的學業和她發展中的電影事業,於是從洛杉磯高中輟學,從事全職表演。儘管黃柳霜在以後的幾年裡扮演的都是些無名的小角色,淹沒在民眾演員中,但她沒有氣餒。
1921年,黃柳霜終於爭取到一個機會,在電影《Bitsof Lif》中飾演著名男演員Lon Chaney,Sr.的妻子。這是她第一次和大牌男演員演對手戲。
1922年,17歲時的黃柳霜出演了好萊塢首部彩色電影《海逝》中,這是一部“蝴蝶夫人”式的影片,黃柳霜扮演中國少女蓮花,救起了落水的一位年輕英俊的美國白人,兩人相愛了並生下一子,但在多重壓力下,美國人離蓮花而去,蓮花最後投水自盡。黃柳霜以她楚楚動人的形象和頗具特色的表演,獲得了眾多好評。20歲不到,黃柳霜已參加了十幾部好萊塢片的拍攝,當時的默片時代對她的英語要求不太嚴格。
1924年,19歲的黃柳霜引起默片大明星道格拉斯·范朋克的注意,范朋克讓她在他的默片電影《巴格達竊賊》,扮演一個狡猾的蒙古奴隸的角色。票房十分成功,成為當年好萊塢最賣座韻片子之一。本片讓黃柳霜名聲大噪,甚至成了電影雜誌的封面女郎。該影片在中國上映後,她的名字為國人所知。同年,出演電影《Peter Pan》,扮演美國的本土公主Tiger Lily。還出演了電影《The Alaskan》,扮演一個愛斯基摩人。
黃柳霜的從影生涯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在美國人眼中,華人就是愚昧、麻木、尚未開化的劣等民族,所以在好萊塢片中都把華人描寫為強盜毒販、殺人放火、野蠻無理、狡猾殘暴。影片中的華裔女性不是妓女就是女奴,唯唯諾諾屈從於命運和男人的淫威。與其他有色人種女演員一樣因為種族差異,美國法律禁止黃柳霜不能在片中親吻不同種族的聯合主演,她在好萊塢很難成為主角。
由於黃柳霜不符合美國觀眾對“中國人”形象的期待,她也經常被忽略,電影中常常由白人女演員扮演亞洲女性出演女主角,而黃柳霜卻屈居女配角。由於在美國不得志,黃柳霜在出演由瑪娜·洛伊主演的電影《The Crimson City》後決定離開好萊塢,轉往歐洲發展。

轉往歐洲發展

1928年,黃柳霜在她姊姊露露陪同下來到歐洲,在她旅歐的3年間,黃柳霜首先在德國拍一部叫《SONG》的電影。在歐陸也帶來了旋風,從英國到荷蘭、從西班牙到義大利、從匈牙利到羅馬尼亞等,都搶登她的報導。德國名攝影家愛德華·史坦欽將黃柳霜的寫真集刊登在法國發行全球的《名利場》雜誌上,這份雜誌在當年上海法租界也可買到。
1928年,黃柳霜來到歐洲,接連主演了德國電影《Schmutziges Geld》,並很快與萊妮·里芬斯塔爾瑪琳·黛德麗在內的德國電影界精英結交了朋友,而且開始學習多種語言。1929年,黃柳霜前往在英國,與勞倫斯·奧利弗合作出演電影《A Circle of Chalk》,憑藉出演本片黃柳霜被媒體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和“世界上最漂亮的中國女孩”,黃柳霜被多家新聞和八卦媒體奉承,但也遭到了來自中國各地的相當大的敵意,他們譴責黃柳霜所扮演的角色。
1929年,在德國與英國合拍的《歌曲》片中飾演主角,由於能歌善舞,黃柳霜在歐洲走紅。歐洲影迷對她的熱情反應,也使得美國國內的高級雜誌為她保留版面。不久黃柳霜又足踏法國,法國人本來就對中國的絲綢、瓷器和建築有興趣,這回來了一個有血有肉、風情萬種的華裔艷星,因此更造成法國觀眾對她的愛慕。
1929年,黃柳霜出演了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唐人街繁華夢》,她扮演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女僕,吸引了倫敦一家夜總會的經理的眼球,並且最終成為了一名成功的舞蹈家。電影巨大的宣傳海報懸掛在倫敦各個電影院、餐館、舞廳及劇院裡,同時海報也在亞洲出現,上海也可看到。黃柳霜歐洲之旅,確實造成一連串的“東方效應”,所到之處無不轟動。
1930年,黃柳霜主演了個人首部有聲電影《Road to Dishonour》,儘管黃柳霜因其表演而受到表揚,但這部影片受到了負面評論。由於好萊塢正從無聲電影過渡到有聲電影,好萊塢電影公司開始尋找新的人才。在派拉蒙影業公司保證讓黃柳霜在主要電影中擔任主角後,黃柳霜接受了該公司的契約。

重返好萊塢

1930年,25歲的黃柳霜返回美國。黃柳霜在紐約百老匯出演了熱門劇目,持續演出了167場舞台劇,事後又拍成電影,同樣造成轟動。黃柳霜此刻的影業事業如日中天,在巔峰上跳躍歷久不衰。
1931年,黃柳霜回到好萊塢,出演電影《Daughter of the Dragon》,黃柳霜開始直言不諱地表示,她對提供給華裔美國人的角色不滿,期望更好、不惡毒的角色。
1932年,黃柳霜與好朋友瑪琳·黛德麗合作出演由約瑟夫·馮·斯登堡執導的電影《上海快車》,此後黃柳霜一直被與德國巨星瑪琳·黛德麗的同性戀關係謠言所困擾。此後,黃柳霜的事業開始回到了原來的模式。同年,由於《海斯法典》提出的種族歧視和反混血規則滲透了好萊塢,米高梅拒絕任用黃柳霜出演電影《The Son-Daughter》,而是選擇了女演員海倫·海絲來扮演女主角。在好萊塢經歷了又一次的失望之後,黃柳霜回到了歐洲。
1934年,黃柳霜抵達英國後,她主演了四部電影《Tiger Bay》《Chu Chin Chow》《Java》和《Limehouse Blues》,然後她在蘇格蘭和愛爾蘭進行了歌舞雜耍表演演出。
1937年,由賽珍珠所寫的諾貝爾文學獎巨著《大地》,也被改編拍成電影,片中公正地描繪了中國農民的善良與純樸,因而也改變了美國社會多年對華人的偏見。黃柳霜參與競選電影女主角O-lan,但米高梅電影公司卻讓黃柳霜出演另一個中國傳統式的配角。最終電影的女主角由白人女演員路易絲·賴納出演,這部電影很成功,賴納最後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次挫敗深深地打傷了黃柳霜,她又一次離開美國,踏上了中國故鄉之旅。

中國之旅

1936年,黃柳霜踏上從未去過的母國土地—上海。在黃柳霜打算回國前,她開始惡補國語(她只會講廣東活)。到場歡迎黃柳霜的,除了上海電影界外,還有國際學權威顧維鈞大使及夫人,和林語堂等社會名流。黃柳霜踏被國劇大師梅蘭芳招待,同時又和紅遍全國的胡蝶雙雙同進同出。儘管黃柳霜受到上海和北京的世界主義精英的讚揚和歡迎,但卻不受勞動人民和工人的歡迎。同時,上海的媒體對她以往在好萊塢演出侮辱華人形象的電影作出刻薄的人身攻擊。
一路上黃柳霜遊覽了上海、南京、漢口、天津、北平等地。購買了大量有濃郁中國風情的物品包括旗袍、繡花椅套等。特別是上海令她流連忘返,在百代唱片公司,她選購了38張京劇唱片。除了在上海外,黃柳霜也上訪北京,在路過南京時,也成了國民政府的正式來賓,北上時她還去了天津的媽祖廟,也登上了山東泰山。當時的《北洋畫報》也大幅刊登了她的行蹤。在中國停留9個月的黃柳霜,於同年返回美國,並決定在洛杉磯長住,以便和好萊塢保持關係。

支持抗日戰爭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黃柳霜很快就受到許多中國和美國華裔的民族主義者的譴責,因為黃柳霜在好萊塢出演了一些貶低中國人的角色。就在黃柳霜回美國後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黃柳霜多次在電影界的宴會上、慈善機構的集會上發表演說,呼籲美國人民積極支持中國抗戰,並將自己在中國選購的眾多珠寶首飾拿出來義賣。
1942—1943年,期間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講,宣傳中國抗日,在美國引起各界巨大轟動。在好萊塢的演講台上,許多著名影星簇擁在她左右,惟獨沒有黃柳霜這位好萊塢唯一的華裔女明星。黃柳霜為此十分失落,想為報效祖國盡一份力。但以宋美齡為代表的“祖國”將黃柳霜拒之門外。理由是,黃柳霜代表的是洗衣店、餐館老闆,黑幫和苦力的舊中國人形象。只有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才能代表新中國人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黃柳霜主演了重慶的抗日宣傳片《Lady from Chungking and Bobs Over Burma》。

從影后期

二戰後,黃柳霜的電影生涯已經基本結束了,她很快投資了房地產,並在未來六年專注於此。從1950年代開始,黃柳霜大約四十幾歲時,已基本上很少拍片,最多參與一些電視節目的製作。
1949年,差不多息影5年的黃柳霜,派拉蒙電影公司又找上門來,為她攝製新片,黃柳霜憑藉在B級片中的影響力重返電影界。50年代,黃柳霜出演了一系列電視劇《Producers Showcase》《Mike Hammer》和《Climax!》等。1960年,黃柳霜出演黑色電影《Portrait in Black》,扮演了拉娜·特納的女僕。1961年,黃柳霜出演電影《花鼓戲》,扮演梁夫人的角色。同年,黃柳霜作為受邀嘉賓在《芭芭拉·斯坦威克秀》中出現,這是黃柳霜最後一次參加節目。
1961年2月2日,黃柳霜因突發心臟病逝世,享年56歲。死後葬於洛杉磯母親墓旁。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黃家祖籍廣東台山,赴美的第一代的黃柳霜的祖父,是最早一代來加州淘金的華工。黃柳霜算是移民美國的第三代華人。黃柳霜的父親叫黃善興(Wong Sam-Sing),在中國城附近開一家名叫山姆·基的洗衣店(Sam Kee Laundry)來維持生計。母親則主要幫助父親照顧家人。黃柳霜共有兄弟八人,她排行老二。黃柳霜的家庭是非常傳統的。
由於父親潛移默化的傳統教育,黃柳霜成名後的仍與家人住在一起,她十分注重家庭和親情。當年以每周150美元的高薪,成為家庭的頂樑柱。全家八兄弟姐妹除了她,其他都受過高等教育,是她負擔了手足的教育費用。

感情經歷

黃柳霜的初戀對象是一個年紀大她兩倍的足可以做她父親的白人。他是電影製片人米奇・尼蘭(Michey Neilan),圈內出名的花花公子,成天沉迷於派對,交女友。黃柳霜與他很快墜入愛河。兩人感情迅速發展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且計畫去墨西哥完婚(因當時加州法律,華裔女子不能與白人通婚),但最後尼蘭還是離開了黃柳霜。原因還是加州法律,白人不能與華人女子通婚。於是,銀幕外的黃柳霜重複了她在銀幕上扮演的華裔女子的愛情悲劇。這次無情的傷害狠狠打擊了黃柳霜。她這一生始終沒找到幸福的感情生活。

影視作品

1919年 《紅燈照》 首次登上銀幕
1921年 《羞恥》
1922年 《海上災禍》
1923年 《雷鳴的黎明》
1924年 《巴格達竊賊》(舊譯《月宮寶盒》)扮演蒙古女奴一角而成名
《阿拉斯加人》
《彼得-潘》
1926年 《去唐人街旅行》
1927年 《天魔舞女》
《上海街頭》
《中國鸚鵡》
1929年 《歌》 德國英國合拍片
皮卡迪利大街》英國片
1930年 《愛情的火焰》 英國片
1932年 《上海快車》
1933年 《老虎灣》
1934年 《爪哇頭》
1937年 《上海女兒》
1938年 《尸諫》
1939年 《中華女兒》
1942年 《轟炸緬甸》
《重慶來的夫人》
1960年 《冰國英雄傳》
《瓊樓春夢》

人物評價

一頭烏黑濃厚的“清水掛麵”齊頸短髮,厚厚的額發直垂在一對睥睨著的神秘的單眼皮黑眼睛之上,高高的顴骨濃裝艷抹,再配兩片嫣紅的飽滿的嘴唇。她的一雙縴手,在好萊塢被公認為“第一美手”。這曾經一度為西方世界驚為天人的東方美女,中國娃娃的經典造型,是由黃柳霜首創的。黃柳霜的從影生涯不幸正值美國社會種族偏見最強烈的時代,作為好萊塢第一個華人女明星,如果堅持要在好萊塢占一席之地,就只能屈從於按西方人的觀念塑造出艷麗暴露、軟弱及充滿屈辱感的中國娃娃形象。所謂的暴露,只是露露大腿而已。這在好萊塢片中純屬家常便飯,但對中國女演員,似乎就已為超過極限。中國當時的國民黨當局、影評人和觀眾更把她視為以性感引誘西方人的低賤東方女性的代表,她出演的電影在中國遭到禁映。(人民網評)
早在楊紫瓊、劉玉玲甚至關南施打入好萊塢之前,就有一位華裔女演員闖進了好萊塢,她就是默片時代的第一位華裔女星黃柳霜。黃柳霜一生中參加了60多部電影的拍攝。儘管她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全球電影界享有盛名,卻因身為華人的族裔背景,使人們對她為好萊塢電影藝術所做的貢獻很少提起。(人民政協報評)

人物爭議

好萊塢的種族歧視
小時候,黃柳霜和姐姐在學校里常會受到白人同學的欺侮。他們常常要故意扯她們的小辮子為樂。坐在黃柳霜後面的一個男生常用別針扎她,想試試中國人有沒有“痛”的感覺。後來,為了免於女兒們常在學校受欺侮,父親才將她們從白人學校轉到唐人街的中國學校。
唯一在星光大道留星的華裔女演員唯一在星光大道留星的華裔女演員
來自祖國的拒之門外
黃柳霜一直對祖國懷有極深的感情,1936年,黃柳霜圓了回鄉夢。當時黃柳霜已是有名氣的影星,不過由於銀幕角色的關係,中國對她並不是很歡迎。她在中國待了11個月,由於歐戰局勢不穩,她又回到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她不僅積極投身拍攝反法西斯電影,而且到處發表演說,呼籲美國政府和人民支持中國抗戰。她除了主持參加義演外,還公開拍賣自己的珠寶、首飾、服裝,將錢款全部匯往國內。
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黃柳霜很快就受到許多中國和美國華裔的民族主義者的譴責,因為黃柳霜在好萊塢出演了一些貶低中國人的角色。黃柳霜是美國生美國長的華裔,作為美國早期的第三代華人,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文化的歸屬一直令她十分困惑。美國白人視她為中國人,中國本土入視她為忘了祖宗的離經叛眾的“蕃入”。身份的不確認和東西文化的游離,令她的愛情生活也充滿了苦澀。

後世紀念

自星光大道開建至今,已有四位華人電影人在星光大道上留名,分別是李小龍、成龍、劉玉玲以及好萊塢歷史上的第一位華人女星黃柳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