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麥(中藥)

雀麥(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雀麥,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雀麥Bromus japonicus Thunb.的全草。分布於華東、華中、陝西、青海、新疆、四川等地。具有止汗,催產之功效。常用於汗出不止,難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雀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百合綱
  • :莎草目
  • :禾木科
  • :雀麥屬
  • :雀麥
  • 分布區域:華東、華中、陝西、青海、新疆、四川
  • 採收時間:4-6月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
  • 毒性:無毒(《新修本草》)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蘥、爵麥、燕麥、杜姥草、牡姓草、牛星草、野麥、野小麥、野大麥、野燕麥、山大麥、瞌睡草、山稷子。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止汗,催產。

主治

用於汗出不止,難產。

相關配伍

1、治汗出不止:(雀麥)全草30g,水煎服;或加米糠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妊娠胎死腹中,苦胞衣不下,上搶心:雀麥一把,水五升,煮二升,汁服。(《子母秘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採集加工

4-6月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雀麥,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稈直立,高30-100cm。葉鞘緊密貼生於稈,外被柔毛;葉舌長1.5-2mm,先端有不規則的裂齒;葉片長5-70cm,寬2-8mm,兩面被毛或背面無毛。圓錐花序開展,下垂,長達30cm,每節有3-7分枝;小穗幼時圓筒狀,成熟後壓扁,長17-34mm(包括芒),有7-14朵花;穎披針形,邊緣膜質,第1穎長5-6mm,有3-5脈,第2穎長7-9mm,有7-9脈;外稃卵圓形,邊緣膜質,有7-9脈,先端微2裂,其下約2mm,處生芒,芒長5-10mm,第1外稃長8-11mm;內稃短於外稃,脊上疏具刺毛;雄蕊3,子房先端有毛。穎果線狀長圓形,壓扁,腹面具溝槽,成熟後緊貼於內外稃。花、果期4-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荒坡、道旁。分布於華東、華中、陝西、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1、《唐本草》:“主女人產不出。煮汁飲之。”
2、《品匯精要》:“去蟲。”
3、《全國中草藥彙編》:“止汗,滑腸。主治汗出不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