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田鎮

隴田鎮

隴田鎮地處潮南區東南部,南為大南山山脈延伸,處練江平原之南,中部為隴田平原地帶,北部為原龜頭海圍墾塭田、池塭,東部為海濱防風林帶,東接井都鎮,西與成田鎮毗鄰,南襟惠來縣,北抵和平鎮,處於潮、普、惠三地交界結合部。隴田鎮於2004年3月由原沙隴、田心二鎮合併設立,轄區土地總面積71.41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積20679.9畝,林地面積34445畝,海岸線長7.2公里,沙灘面積7180畝。隴田是汕頭市潮南區三個中心鎮之一,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23個,設經聯社31個,現有總人口132401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16.73‰,人口死亡率4.91‰,人口自然增長率11.82‰。

歷史悠久,古韻深蘊,人文昌盛,物產豐富,僑胞眾多,素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鄉”和僑鄉的美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隴田鎮
  • 別名:沙隴鎮、田心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潮南區
  • 下轄地區:8個社區居委,2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隴田鎮浩溪社區
  • 電話區號:0754
  • 地理位置:連線成田鎮
  • 面積:71.4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32401人(2017年) 
  • 著名景點:東里古寨、華古岩
  • 火車站:廣汕高鐵潮南站(2022年建成通車)
  • 車牌代碼:粵D
  • 耕地面積:20680畝
  • 林地面積:34445畝
  • 海岸線:7.2公里
鄉鎮概況,行政村居,東波社區居委,溪西社區居委,浩溪社區居委,東仙社區居委,興隴社區居委,仙家社區居委,華瑤社區居委,田二居委,合力村,敦灶村,長厝村,高埔村,芝蘭村,東華村,望上村,大布洋村,葫蘆村,石坑村,永安村,西湖村,烏石村,茆港村,溪尾村,北洋村,田一村,田三村,田四村,華林村,南埔村,南陽村,珠埕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政務環境,經濟指標,產業發展,水利設施,人居環境,組織建設,教育,文化,旅遊,東里古寨,華古岩,田心灣海邊浴場,醫療衛生,風土人情,歷史,

鄉鎮概況

沙隴歷史悠久,古韻深蘊,人文昌盛,物產豐富,僑胞眾多,素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鄉”和僑鄉的美稱。2002年,沙隴被省政府圈定為中心鎮。沙隴鎮在潮南區處於交通樞紐位置,省道和惠公路貫穿沙隴全境,向南距離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處僅3公里,向北直通324國道,在建的“沙池公路”也在沙隴出口,與和惠公路交匯,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是投資創業的理想地方,熱情開放的沙隴人民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創業。後與田心鎮合併,稱為:“隴田鎮”,鎮政府駐地位於原沙隴鎮政府駐地,隴田鎮中心區浩溪社區。
隴田鎮

行政村居

東波社區居委

東波社區居委是潮南區隴田鎮的鎮區及商貿中心。東波居委位於大南山北麓,倚南山臨龜海,有山有水有平原,生態環境良好,氣候宜人。居委地域面積4660畝,山林面積1831¬畝,耕地面積792畝,現有1782戶,總人口9835人,支部黨員134人,居委會“兩委”幹部10人,其中支委7人,居委7人,交叉任職4人。轄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山體連綿,山脈清晰,森林覆蓋率達39.3%;水資源豐富而清潔,擁有省級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五溝水庫,市溪及西溪貫穿全社區,水清流暢;村政基礎設施建設齊全,路寬景美,樹木成蔭,環境幽雅,治安秩序井然,民眾安居樂業。鄉村與山水共美,歷史與文化呼應,時代與傳統相伴,自然和人文交融。
隴田鎮
社區黨支部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上級“加快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堅持以“農業立村、工業強村、環境興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樹立以人為本、循環經濟理念,突出以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並重,抓住機遇,強勢發展,努力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以經濟促生態,以生態穩定社會,促使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協調健康發展。2009年,全居委實現農業總產值850萬元,工業生產總值235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58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350元。
連年來,居委會對主要農田灌溉系統進行整修,修築機耕路配設抽水機站,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先後對浮水塭、嚴詹尾、後洋、橫唆、甲下等洋坊丟荒地進行改造,積極發展集體農業,鼓勵農民開展經濟作物種植,開墾為柑桔園、香蕉園、蝴蝶蘭基地和魚池等種養基地,增加農民收入。黨支部以工業強村的目標,從實際出發,著重發展塑膠、紡織產業。擁有塑膠、紡織、服裝等企業16家,有效的推動社區的經濟發展,增加居民的就業機會。沙隴市場在本居委的轄區內,居委會全體幹部經多方調研,決定對市場及周邊的舊房進行分期改建,現已完成一、二期的改建工作,拆除舊建築物6000多平方米,新建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綜合市場及商住樓,有效的改變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和上市難的問題。居委會對教育高度重視,轄區內擁有礪青中學、沙隴中學及東波啟迪學校;社區內先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改建、擴建啟迪學校的啟迪樓,完善學校各項配套設施;同時設立獎學金制度,對居委內考上汕頭金中、汕頭一中等重點中學和高等院校的學生頒發獎學金;居委內學生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居委會結合居委實際,制訂了《東波居委會管理制度》,編印成冊發給各家各戶,使各項社會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健全計生對象管理檔案,計生對象一律公布上牆,增加透明度,完成上級下達的“四術”任務及市、區各級人口與計生考核達標。抓好殯葬管理工作,實行“分片包乾”,落實幹部管理責任制,轄區內火化率達100%。成立一支10人的治安聯防隊,配備執勤巡邏機車4輛,日夜加強巡邏,為居民創造一個平安生活環境。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設定娛樂室、桌球室、閱報室、電視室、音樂室等,為老年人提供一個休閒舒適的文體娛樂場所。連年來居委會多方籌集資金幫助部分困難民眾辦理醫療保險,實現全民皆保,居委會堅持每年從居委集體中擠出資金,對困難戶進行扶貧慰問,力促生活困難的居民儘快脫貧致富。
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先後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文明衛生村”、“安全文明小區”等榮譽稱號。居委會全體乾群認真分析形勢,緊緊抓住機遇,以“加快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農業立村、工業強村、環境興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全體乾群團結一致、積極進取、紮實工作,使居委各項事業又好又快步發展。

溪西社區居委

溪西居委是隴田鎮區中心社區之一,位於大南山北麓,面山臨海,環境幽雅,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方便,村主幹道東南接和惠公路及深汕高速公路,西連陳沙公路,北通隴田商貿中心直達廣汕324國道;市溪母親河、東溪河、寨前溪向村穿流而過;村內文物保護單位五皈古寺歷史悠久;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齊全,長達5800米的村道路實現硬底化,兩旁植樹綠化;占地30 畝的養怡文化公園配套完善,景色怡人,成為周邊村居民休閒娛樂的健康活動場所。
溪西社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理念,實現了“村道硬化、村容淨化、村莊綠化”的良好格局。先後被省授予“六好社區”、“生態示範村”、“文明村”、“衛生村”等榮譽稱號。社區有新建的居委會址、民主議政議事大樓和一所完全國小。社區黨支部有黨員118人,“兩委”幹部11人。設有人民調解、治安保衛、計生協會、經濟管理、國土管理、規劃建設、農林水電、民兵、共青團、婦委、民主理財監督小組、民主監督小組,制度健全,服務完善。全村有1240戶,總人口6615人,耕地面積680畝,林地1900畝,魚塘500畝。農業生產主種水稻;工業主產品為針織加工製造、塑膠製品、電腦機繡等。社區治安秩序井然,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隴田鎮

浩溪社區居委

浩溪社區位於潮南區隴田鎮中心區域,是我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企業發展的中心社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方便,社區基礎設施齊全,鄉風文明、鄉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秩序穩定和諧。
社區共有1557戶,總人口7853人。水稻種植面積672畝,山林地1800畝,魚池近1000畝。農業生產主種水稻,工業主要產品有電纜、電線、紙箱包裝、針織、襪等,現已引進廣東省威頓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在我社區落戶投產。
社區黨支部有黨員125人,兩委幹部11人,設有:人民調解、治安保衛、計生協會,經濟管理、國土管理、規劃建設、農林水電、民兵、共青團、婦委、民主理財監督小組、民主監督小組,制度健全,服務完善。
社區在黨支部、居委會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團結一致,凝心聚力、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取得了一定成績。全社區實現了學校校舍樓房化、民眾飲用水自流化,垃圾廢物衛生管理城市化,全村溪河石離化,鄉村道路水泥化、排污水溝硬底化、農網改建電燈照明化、廣播、電話、電視、照明四線架設規範化。社區連續20多次被鎮委、鎮政府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單位,同時多次被汕頭市潮南區評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隴田鎮

東仙社區居委

東仙居委位於隴田鎮東北角,戶籍人口5885人,共1085戶,耕地面積600多畝、魚池600多畝、山地面積2800多畝。社區居委會現有工作人員20人,其中兩委幹部7人。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民眾的生活生產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居委會位於和惠公路兩側,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和投資環境比較優越。居委會的自然村道路條條暢通,電話入戶率高達97%。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人民民眾有一個安定團結的生活環境。社區主要企業有襪業、服裝、及紙業等。農林漁業發達。在新的發展形勢下,班子成員在上級鎮黨委、鎮政府的帶領下,務實進取,開拓創新,相信在廣大人民民眾的努力下,居委會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好。
隴田鎮

興隴社區居委

興隴居委地處沙隴片區中心地帶。東南接溪西居委以大溪為界,西北與東波交錯毗鄰。興隴為溪拍與鋪前仔二個自然聚落組成。建國初溪拍寨以其寨門匾“興朴永興”取名興朴社。鋪前仔以其寨門匾“隴前獻瑞”稱為隴前社。後合社並村,故名。興隴現有1475戶,總人口7540人,居住黃、鄭、陳、王、朱等姓氏。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黃氏三世祖黃玉江由福建閩縣遷至溪拍居住。鄭氏來自東波,隴前鄭氏由芝蘭遷徙於清康熙初年(1662-1682)。王氏七世王九錫於清康熙年間由潮州遷居鋪前仔。陳氏由福建莆田遷人,朱氏於1958年由龍溪一級水庫庫區穩少村遷徒。
該村有耕地面積1280畝,主種糧食作物,村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經驗。林區為白官仔、長嶺、鼓架等,多為燃料林地,也種植茶果。工業有紡織、電線,織襪、服裝、家具、印刷等共8家企業。
該村有學校一所,1992年僑胞及村民集資100餘萬元拓建校舍、改善教學條件。清乾隆舉人鄭亨光,礪青中學創辦人鄭國凱,畫家鄭松等是該村人。“黃祠獨構”、“古池月色”為沙隴景點。該村的綿德里(寶成)自1956年至1995年是沙隴區鎮黨政機關所在地。
隴田鎮

仙家社區居委

仙家鄉創於宋朝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依山創寨。村古名山家,先前該地原有多出小山丘,丘山花香鳥語,景致宜人,後雅稱仙家。仙家地處沙隴之東南,背倚南山,面朝龜海,西南與溪西鄉交界,北與浩溪鄉毗鄰,東溪水流經本鄉,全村人口近1萬人,其中中共黨員132名。全村占地面積3.57平方里,其中耕地面積1237畝,主種水稻、甘薯、蔬菜等;養殖面積600畝,養殖淡水魚;山林面積2300畝,主種松柏等木材。工業有電纜電線、襪業、鬆緊帶、家具、服裝等。
1991年旅外華僑捐資興建“仙家華僑學校”9180平方米,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為校題書;1998年捐資興建“仙家辦公樓”,占地面積3938平方米,建築面積5568平方米;2009年興建“江南運動場”娛樂中心,占地面積1768平方米。全村有14條長為5452米鋪築硬質水泥路;村東溪母親河668米,砌建石籬2576米,溪河邊植樹,建蓄水池面積6540平方米,為圍欄2436米。
鄉人清代翰林鄭邦任玉1905年倡辦履新學校。村東南是和惠公路交通要道,交通方便。
隴田鎮

華瑤社區居委

華瑤社區地處隴田鎮西北部,東接東波社區、南接興隴社區,西與成田鎮分界,北接東仙社區。現有人口3112人,分八個居民小組,共610戶。耕地面積500畝,山地面積2800畝。是二戰時期著名革命老蘇區和著名僑鄉。
華瑤歷史悠久,人文昌盛,物產豐富,僑胞眾多,素有“文化鄉”和僑鄉的美稱。改革開放以來,華瑤社區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經濟社區持續健康發展,投資環境日臻完善。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番茨、蔬菜等作物。養殖業有牛、豬、三鳥等。工業主要以織襪廠、印刷廠等為主產業。今日的華瑤僅僅圍繞以“三產並進,科技支撐,最佳化環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加快社區建設步伐,全力打造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工貿發達的新華瑤。
隴田鎮

田二居委

田二居委會背靠南山,面向大海,歷史以來居民以農為生,屬純農村居。居委集體經濟薄弱,居民收入低,系貧窮村居。
居委現有1214戶,總人口6367人,黨員75人。水田面積675畝,旱園面積80畝。人多地少,生活大多較貧困。
一、居委會集體經濟收入及居民收入情況:
1、居委會集體經濟收入較低,每年僅從在本居委辦廠企業收取極少數稅收,該稅收且全部投入居委屬下“保全樓”。居委集體經濟薄弱,居委大項目建設靠向廠礦籌資及上級政府撥款處理。
2、居民以農業為生,現大部分青壯勞力外出務工,以維持家庭生活。
二、廠礦企業情況:
1、本居委居民私辦企業21家,以塑膠扁絲行業為主,規模小、收益低。
2、外來企業3家,規模較大的有“水泥灌樁廠”。
三、村容村貌美化,社區和諧。居委所處的主幹道都進行綠化,人行道和車道分別清楚。在居委管轄下“保全樓”的有力保障下,居民遵紀守法,安居樂業,社區和諧。
隴田鎮

合力村

合力村地處和惠公路北側,毗鄰成田鎮,地勢偏低。全村現有250戶,常住人口1295人,耕地面積340畝,系隴田鎮的一個以農、漁為主產業的純農貧困村。村黨支部、村委會“兩委”幹部5人,黨員27人,3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25人。
村企業有舊塑膠加工廠一家,村集體收入靠魚池淡水養殖承包收入,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收入及外出務工收入。
歷年來,村“兩委”幹部,在市、區各局領導及鎮委、鎮政府同志重視及支持下,一心為村民辦實事,相繼改造舊學校建成新教學樓;從成田鎮駁接水龍管道,解決村民飲水難;將村土路鋪設成混凝土路面;建設老年人活動室;寨前埕鋪築為混凝土埕面並架設欄桿;更新照明線路並通宵照明。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村“兩委”班子高度關注民生,解決村民生活難住宅難等問題,切實為合理村民謀利益。

敦灶村

敦灶村位於隴田鎮北部,全村220多戶,總人口1318人,兩委幹部5人。全村主要以農業為主,水稻面積近400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足3萬元,屬純農貧困村。
2005年新班子成立以後,在支部書記和兩委一班人的帶領下,投入資金100多萬元,鋪築水泥路、深挖面前池、築建剪力牆及護欄。2008年投入資金40多萬元,從成田鎮深溝車站引來自來水,解決了村民飲水難的問題。村內籌措資金20多萬元,對200多箇舊廁池進行剷除,新建公廁2個,工程已完成50%。

長厝村

長厝村地處和惠公路東側,全村620戶,常住人口3250人,耕地面積704畝,系隴田鎮的一個平原純農鄉村。村黨支部、村委會“兩委”幹部7人,黨員53人,9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51人。
村企業有三家:日成發品廠、興華印刷廠、舊塑膠加工廠。村集體收入靠塭田開發淡水養殖承包收入,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傳統種養殖業收入及外出務工收入。
歷年來,村“兩委”班子針對基礎差、底子薄的狀況,苦心謀劃、多方集資一千多萬元,相繼為村民辦了改造寨前埕為混凝土埕面及架設欄桿,建設長厝學校、治安崗樓、村辦公大樓、村前小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築建農田防滲渠、機耕路、鄉村道路、綠化等實事,並率先進行村內農網改造。
村“兩委”班子高度關注民生,把解決村民飲水難的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重新規劃並投資100萬元,切實解決村內自來水供水系統,現已動工建設,同時啟動村內公共環境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美化、淨化村容村貌,積極創建宜居鄉村。

高埔村

高埔村位於沿海地帶,地處隴田東北部,北與珠埕村交界,西接長厝村,是一個純農鄉村。全村現有人口2087人,358戶,分為4個居民組(計8個小組),耕地面積280畝,池塘面積2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年近20萬元。現有村幹部6人(其中兩委4人)。
高埔村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乾群團結一心,共謀發展。在農、副、漁產業中得到較大發展,經濟收入逐年增多,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芝蘭村

芝蘭村地處潮南區東南部練江下游南,上接和惠公路,下連井都鎮,是一個不靠山不鄰海的偏僻農村。全村現有935戶,總人口5230人 。全村擁有中小型企業4家。
黨支部現有黨員77人,支部委員5人,村委會委員5人,支村兩委交叉任職共8人。多年來,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黨支部、村委會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動力,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凝心聚力,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大力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因地制宜,認真做活“農”字,發展特色三高四化農業,帶領民眾走出一條興村富民之路,促使芝蘭經濟穩步向前發展。2003年以來,村兩委分別被評為先進基層組織和先進文明單位,2008年我村被省授予 “衛生村”榮譽稱號。

東華村

汕頭市潮南區隴田鎮東華村地處練江下游南岸,是一個地理位置偏僻的純農村莊。全村現有750戶,總人口3775人,僅有耕地1280畝,擁有小型村辦企業5家。
改革開放以來,東華村黨支部、村委會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團結和帶領全村幹部民眾同心同德,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務實創新,走出具有東華特色的生態農業發展路子。200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3150萬元,集體純收入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先後被評為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 “全國敬老模範村居”、“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全國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是國家科技部首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是省農業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廣東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村黨支部連續20多年被上級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2004年以來是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鬍澤君固本強基聯繫點,胡部長曾多次與省部領導蒞臨我村調研指導工作。

望上村

望上村位於隴田東北部,北與東華隔溪相望,東與井都鎮雙山村連線,西與芝蘭毗鄰。望上古名後庵埠。清代嘉慶十八年(1813),該村建寨,東畔寨門匾書“望之嚴然”,西畔門匾書“上迎薰風”。該村寨四面江水環繞,溪流碧水如帶,前迎南山峰岳,村寨有集瑞迎樣之氣,故以寨門匾字取名為望上。明嘉靖初年(1522-1533),陳氏四世清隱祖由普寧橋柱遷至該地創業。該村現有人口1813人,耕地面積662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薯等作物。工業以織襪業最負盛名,有襪廠8家。村民陳耀齊是沙隴織襪業的創始人之一,其產品銷售國內各地。望上是著名僑村,1986年旅居泰國的僑胞陳通立捐資興建成寶學校,建有教室6間,宿舍2間,禮堂一座以及體育運動場地,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僑胞還捐資興建水改工程。村東面的望上橋,為鄭毓瓊始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是清代峽山都與隆井都的交通要津。光緒二十四年(1898),神甫魏大同(法國人)在望上村創建天主教堂傳教。1985年,神甫陳時臬主持修建拓寬教堂,並親書“原道堂”三字。陳時臬是該村人,原潮陽縣政協委員,曾經遊歷西歐七國。望上庵始建於光緒年間。天主教堂邊的望上井,井水清洌甘醇,水源常年不涸,前曾是全村飲食的唯一水井。

大布洋村

大布洋村地處汕頭市潮南區隴田鎮轄區內,位於和惠公路與陳沙公路交界處,全村占地面積800多畝,其中農田耕地面積400多畝。全村有人口2240人,共442戶,共有五個姓氏,是隴田鎮村居姓氏多人口少的“特色”鄉村。由於長期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村裡的矛盾也相對較多,造成一個難管理,難發展的局面。本村屬純農鄉村,村里沒有一家企業,經濟落後,大多年輕人外出勞務,是一個貧困村。
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都能深深的體會到,長期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危害極深。通過年輕一代外出勞務融入社會及文化知識的提高,真正體會到只有有了大家才有小家,只有和諧穩定,才能有所發展,從而解放思想,促進村民之間和睦相處,共同為鄉村的發展出謀獻策,同心同德為創建一個美好家園而努力。
陳沙公路的開通,給大布洋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商機,未來大布洋將通過外出勞務人員所學到的技術,作為他們回鄉創業的平台,大顯身手,為大布洋經濟和諧社會發展奠定雄厚的基礎。

葫蘆村

葫蘆村位於隴田南部,東接亭仔庵,北與大布洋隔溪為鄰,南瀕大南山,是南山邊緣的村莊。因村落寨垣狀似葫蘆,故名。明朝萬曆年間(1573-1619),黃氏一世祖黃坦直由關埠橋頭村遷人創居,孫氏一世祖大野於明萬曆初年由惠來華湖(下湖)遷居,還有來自大布洋的戴、董等姓氏。葫蘆寨老寨的民居建築多為下山虎加雙厝包結構,新村建築巷道整齊劃一,統一下山虎建築格局。該村人口1025人,黨員18人,支村“兩委”幹部3人,耕地面積225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薯、甘蔗,工副業有磚瓦、織襪等,村民黃喜波是沙隴織襪業的創始人之一。有國小一所。1971年、1977年,該村合作醫療站先後被評為汕頭地區合作醫療“四好單位”和“先進集體單位”。

石坑村

石坑村位於隴田東南部,東接田心片區,西與大布洋毗鄰,北瀕北洋村,南倚南山。石坑地勢原屬半丘陵地帶,為南山地陵之延伸。先前該地疊石層峰,翠柏蒼松,坑流環繞,村寨東面有一寨門匾書“磐石安固”,故得名。石坑村古屬潮陽縣明嘉靖起至清代和民國時代曾為惠來轄屬,1958年12月惠來撤縣,石坑隸屬田心公社。1961年10月5日割入沙隴公社。現有方、林、鄭等姓,方氏先祖於宋代由福建莆田遷創時為潮陽豐歡鄉(今惠來東隴),明代(永樂-正統)期分衍遷創棉城龍井,於成化間(1464-1487)十世祖方守正至石坑創業與致建祠堂(尊親堂),林氏其先祖原居於棉城(稱棉城世魁林),明成化年間(1465-1487)遷徙臚崗上隴村,後分裔三世祖遷移至此。石坑村現有人口5192人,華僑近2000人,支村“兩委”7人,耕地面積近900畝,農業主要種植水稻、荔枝為主。石坑有山地面積700多畝,主種燃林。工副業主要以襪業為主。1993年,石坑華僑捐資新建泰華育英學校一所,完善教學設施。有村辦醫療站。

永安村

永安位於大南山下,南河截流下側,由二個自然村合成,其中的內埔片區,屬革命老區村。村總人口4300人,820戶,耕地面積1100畝,山地面積200畝。
全村經濟基礎薄弱,人均年收入2650元,屬純農貧困村。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廣州、深圳等地打工謀生。
村里“兩委”人員5人,黨員39人。村“兩委”班子在上級正確的領導下,建設了學校教學附屬樓;肉菜市場及村址辦公樓等重大村內建設,總共投入資金150萬元。

西湖村

隴田鎮西湖村位於大南山北麓。全村“兩委”幹部6人,支委3人,村委3人,幹部1人,治保會2人,黨員36人。全村共302戶,總人口1581人,其中五保戶1人,低保戶15戶。
隴田鎮西湖村是一個邊遠貧窮小村莊。擁有更低面積300多畝,林地(包括小型水庫1個)面積90多畝。
村民絕大部分依靠農業種植收入為生活,少部分外出打工謀生。集體經濟收入不足3萬元,村民經濟收入薄弱。

烏石村

烏石部村位於隴田西南部,地處南山北麓,東北與西湖接壤,是南山邊緣的一個半山村。村寨倚山而建,該村原名烏石埠,後諧音名烏石部,後改為烏石。烏石為鄭氏一姓居住,先祖由神山遷至棉城鹽巷居住。清乾隆年間,十八世欽成祖由和平至烏石落籍開基,墾荒種植,至今衍繁12代。該村有人口1380人,黨支部現有黨員26人,配備黨支部委員4人,村委會委員4人,支村兩委交叉任職共4人,山林面積60畝,耕地面積240畝,糧食作物主種水稻、大薯、淮山等經濟作物。1991年該村村民鄭定平研製減肥茶,成立大印象公司,1998年興建大印象學校一所。該村西面有五溝水庫、沙隴自來水廠,北面有南山截流。烏石新村前迎南山,山明水秀,每當清明前後,晨多籠罩山村,煦煦蒸蒸,盪胸撲面。該村有村道通沙隴公路,交通方便。

茆港村

茆港村地處隴田鎮中心腹地,因村內溪港縱橫交錯,曾生長著大量的茆草,茆港因此而得名。全村現有451戶,共有人口2530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500畝,人均0.2畝。村民以種植水稻和小型經濟作物為主,部分村民以在本地或外出到深圳、廣州等地打工,為主要經濟來源,是一個純農村。
村黨支部支委3名,村民委員會委員3名,交叉任職的“兩委”幹部有4人,鄭桂宏同志任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全村現有企業9家,其中織襪業3家,塑膠製品廠6家,解決本村務工人員170人,村集體年收入6.6萬元。2009年全村農業產值140萬元,工業產值4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
鄉賢鄭桂泉先生2007年捐資600萬元,獨資建設茆港學校,現已改名“茆港同源學校”,還捐資180萬元整治環境,修建道路,溪港堤圍建設,植樹綠化,該村已初步形成生態示範村。2009年被汕頭市評為“通水泥路建設先進單位”,同時還被隴田鎮委評為“文明單位”。

溪尾村

溪尾村位於沙隴片區東部,東與北洋村毗鄰,北與茆港村連線。溪尾地處龍溪下游,過去,龍溪水常與龜海鹹潮相擁,溪港處於“鹹水頭淡水尾”故名。溪尾村四面環水,村寨呈鼎團形,狀若浮水蓮花。村寨四周,樹竹遮蔭,寨內環形村道,繞寨一周,其民居建築,隨寨牆而轉,東西南北四面坐向,在沙隴片區眾多的村寨中,建築奇特,風貌獨具。溪尾村有謝、張、方、鄭諸姓,謝氏來自潮州庵埠,其翔龍繫於明初遷潮州鳳塘玉窖鄉。明正德年間(1506-1521)東潭祖至此開基創業。明末崇禎年間(1628—1644),張氏五世祖敦懿由臚崗鎮港頭鄉遷居至此。方氏來自惠來。鄭氏來自仙家,為庸齋之後裔。溪尾村現有人口1729人,黨員28人,支村“兩委”幹部4人,耕地面積400畝,村寨河道交錯,土地饒沃。農業主種水稻、甘薯等,工副業有貝灰、襪業等。

北洋村

北洋村位於沙隴片區東部,東接南埔村,西與溪尾村毗鄰,南與石坑洋坊接壤。北洋原是一片草灘,溪港交錯,寨前有一村應,四面環水,狀如樹葉,故名葉洋,該村在葉洋之北,故名。北洋有黃、王二姓,黃氏從惠來周田遷成田寧湖,後裔再分遷至北洋創居。明嘉靖年間,王氏先祖由福建遷成田舊寮,再由成田舊寮遷徙至此創業。該村現有人口1398人,246戶,耕地面積290多畝,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甘薯。工業以襪業為主,有襪廠5家,解決了部分家庭婦女及無法外出打工的多餘勞動力就業出路。

田一村

田一村位於隴田鎮東南方,現有農業戶口924戶,4388人,耕地面積500多畝,是單一純農經濟村,屬省貧困老區村。
全村現有黨員66人,支、村“兩委”幹部8人,村里長期外出務工的村民多達1000人。現有私營企業4家,村集體經濟較為薄弱,嚴重製約著我村社會經濟發展。

田三村

田三村地處隴田鎮東南部,背海面山,交通條件較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工業欠發達的貧困村。全村現有人口5725人,115戶,耕地面積1500畝。村現有“兩委”及業務幹部共11人,計生專乾4人,黨員76人。

田四村

田四村是隴田鎮所屬的管轄區域,北與南埔村接界,靠近大海。全村現有965戶,總人口4756人,其中男2302人,女2453人。
全村水田耕地面積580畝,旱園面積50畝,山林面積600畝,沙園面積374畝。主要以經營水田為主,是一個農業村。村現有3家企業,主要生產拉絲塑。
村黨支部黨員67人,支委5人,村委2人,出納1人,計生專乾2人,治安人員3人。
改革開放以來,村黨支部。村委會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社區。

華林村

華林村位於汕頭市潮南區和揭陽市惠來縣交界處,轄屬潮南區隴田鎮,位於潮南區中心東南方20公里處。東瀕南海之濱,西倚大南山,南與惠來縣仙庵鎮接壤,北接田心鄉和南陽村。深汕高速公路與和惠公路橫過村前,東南面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是一個交通便利的村居。
昔年,村寨林木茂盛,又是多姓氏聚居村落,取和睦之意而名和林,因“和”與“華”潮音相同而變為華林。全村人口共有8000人,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後的革命老區,主要以漁業和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主要工業以塑膠業為主,其中汕頭市太華彩條布廠規模較大。
全村耕地面積690多畝,人均耕地不足0.1畝。林地面積近10000畝,主要種植用材木和薪碳林。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在支村兩委一班的帶領下,村容村貌已發生巨大的變化。華林村已朝著建設和諧新農村闊步前進!

南埔村

南埔村是潮南區隴田鎮所屬的管轄區域,東臨大海,南與田四村接界,北和井都鎮雙山村接壤,是隴田偏東的邊遠純農村莊。
該村現有農業總戶數637戶,總人口數3304人,其中,貧困、低保戶合計40戶,103人。村地域總面積1478畝,其中,耕地面積437畝,園地面積500畝,林地面積268畝,其它用地(包括水域、道路)面積273畝。
村黨支部現有黨員46人,“兩委”成員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5人。
該村建有一所國小,內有教師20人,學生512人。
南埔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純農的平原村落,無山無林,只有風沙、海水,沒有村辦的集體企業,也沒有私人企業到村里投資。加上2009年之前,村沒有自來水,更加使得集體經濟無法發展。多年來,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於收限出租部分田地給外省人種植農作物的租金和種植小片潮汕蕉柑的收益。可見,村集體經濟薄弱,人民生活普通。

南陽村

南陽村地處沿海,歷史系屬淺海捕魚作業,半漁農村莊,人多地少,屬貧困的老蘇區村莊。
本村莊現有532戶,總人口2639人。耕地面積263畝,其中水田面積204畝,旱園59畝,沙灘總面積1325畝,其中生態林1174畝。
村的集體經濟及村民經濟來源狀況:
1、村由於受地理環境的制約,交通不便,地理環境差,改革開放至今,企業性生產發展空白;三高農業生產發展停滯不前;漁民淺海捕魚作業陳舊,大部分漁民轉行外出務工,影響了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村每年經濟收入呈空白狀態,經濟沒法發展,以致村仍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
2、村由於經濟各行業未能發展,故使村民沒勞力出路,為維持正常的生活供給,尋求經濟收入,現全村主要勞力90%外出務工和做小生意,以維持生計。

珠埕村

珠埕村位於沙隴片區北部,東與高埔毗鄰,西北與敦灶、合力接壤,北瀕龜海池塭。明初年間,該地原為海濱灘涂之地,雜草叢生,取名牛埕。1918年,該村建寨,以其棉城舉人蕭鳳翥(號仙渠)書南門匾“珠光得氣”,壽臣書西門匾“土曜埕輝”取名珠埕。明嘉靖前期(1522-1548),蕭氏四世祖存誠由敦灶遷徙於此創居,至今二十世。珠埕現有人口4736人,871戶,黨員53人,支村“兩委”幹部7人,其中村委3人,支委5人;耕地面積950畝,農業主要種植水稻、香樵、生柑等。該村溪河如網,土地饒沃,素有魚米之鄉美稱。工業以服裝為主,尤以生產童裝、內衣聞名。該村是著名僑村,海外赤子熱心家鄉福利事業。1989年,僑胞及村民捐資興建自來水工程。1995年,泰國僑胞蕭偉民等捐資興建珠埕華僑學校一所,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

基礎設施

交通:和惠公路和陳沙公路在境內交匯外,沙隴境內還先後鋪築了浩華大街、沿市溪兩側大街等村鎮道路38條,沙井公路、防汛大道、三支渠路、淡水養殖基地路也正在籌劃建設之中,形成了外通內聯的道路網路。
供水:沙隴自建有水廠一座,日供水能力1萬噸,能滿足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
供電:沙隴建有裝機容量400千瓦的火力發電廠和110千伏變電站各1座,供電能力超前。
電信:沙隴境內建有郵電大樓和行動電話基站各1座,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5萬門,可直接撥打國際長途電話,並開通了電傳、圖文傳真等業務,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配套建設

沙隴鎮先後建設了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鎮級醫院--沙隴中心醫院、東鴻娛樂中心和沙都大廈兩家賓館(娛樂場所)、綜合商場、有線電視站等城鎮配套設施一批,可為各方來客提供優質的生活配套服務。
隴田鎮還致力改造舊村莊,計畫投資人民幣1.6億元,改造鎮區老住宅區面積達74860平方米,新建成專業市場5個、商住樓455棟。同時,大力整治髒、亂、差,通過整治市溪,關閉污染嚴重的洗水廠,取磚瓦窯生產,推行公廁建設,實施農村衛生城市化管理,鎮容村貌顯著改觀,社會生活環境不斷美化、淨化。

政務環境

沙隴鎮堅持優質服務招商的方針,在政府各職能部門建立"廉潔、高效、優質"的行政服務體系,在各級幹部中倡導廉明、熱情、積極進取的良好風氣,真誠為國內外客商服務,切實為各類企業排憂解難。為保障投資者在沙隴辦事有方便感,交往有親切感,生活有舒適感,投資有信任感,發財有安全感,鎮委、鎮政府還牽頭有關涉工部門制訂《工業企業服務手冊》,公開辦事程式,完善服務措施,推行承諾制,在全鎮形成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圍。同時,成立沙隴鎮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為企業投資設廠提供信息諮詢、協助申辦有關手續等服務。
沙隴作為廣東中心鎮之一將擁有省政府規定下放的7個權項:1、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審批權,總投資500萬元以下的非生產性建設項目和技改項目,1000萬元以下的非污染生產性建設項目,可由中心鎮審批;2、外商投資項目審批權,總投資在500萬美元以下,屬鼓勵類、允許類的非污染的項目,可由中心鎮審批;3、建設管理審批權;4、建設用地審批權;5、工商行政管理權;6、財稅管理權;7.機構設定權。隨著這些權項的逐步到位,沙隴的投資環境日趨最佳化,發展條件更為優越,沙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客商前來考察投資。

經濟指標

2012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86億元,比增13%;工業生產總值14.9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33億元;農業生產總值2.86億元,比增14%;增值稅收入1972萬元,地方稅收入146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4096萬元,集體經營收入73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681元。
2017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36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00.2%,同比增長11.64%;完成農業總產值4.2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00.48%,同比增長4.04%;工業總產值23.09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06.9%,同比增長24.2%;完成工商各稅1553萬元,其中國稅收入724萬元、地稅收入82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69%、21.89%、7.38%。

產業發展

隴田是農業大鎮,2012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4353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245公頃,糧食總產量23070噸;出欄肉豬18750頭,肉類總產量1921噸;蔬菜播種面積15200畝,產量32166噸;荒山荒地造林面積達2397畝;水產品總量3520噸,其中海水產品850噸,淡水產品2670噸。
近幾年來,隴田著力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扶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2個、100畝以上種養大戶33戶。2013年,隴田鎮投資410萬元建設500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工業方面,全鎮現有工業企業8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其中金華電纜2012年產值達3.04億元。經過近30年來的發展,隴田形成了以襪業、電線電纜、塑膠編織為支柱產業的產業布局。全鎮申請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企業7家,獲省著名商標企業2家。2012年,廣東威頓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粵烽混凝土公司等項目相繼落戶隴田,部分項目已投產運行。
第三產業方面,隴田正規劃構建以和惠公路鎮區路段為主,沿市溪兩側縱深發展的新商貿圩。充分發揮東里寨、華古岩、田心灣、海岸沙灘、東華生態農業園等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介、精緻包裝,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產業。全鎮限額以上批發貿易業1戶、限額以上零售貿易業2戶、限額上住宿餐飲業4戶,2012年共實現營業額3150萬元。

水利設施

全鎮共有13個水庫,其中小一型1個、小二型6個、山塘6個,總集雨面積為9.04平方公里(其中小一型2.75平方公里,小二型4.43平方公里,山塘1.86平方公里),總庫容為279.2萬立方。

人居環境

隴田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平原的濱海小鎮,轄區溪河相通、村容整潔、空氣清新、海景怡人,加上氣候條件優越,生態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完善,人文氣息濃郁,是難得的宜居宜業小鎮。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全鎮現有環衛保潔人員160人,設定垃圾桶1200隻、垃圾運輸車10輛,共建有無害化公廁30座,規劃建設生活垃圾收集點100個。此外,隴田鎮級垃圾壓縮轉運站已完成規劃選址,鎮級污水處理廠也正規劃建設中。

組織建設

全鎮現有黨(總)支部53個,其中農村黨(總)支部31個(含東華黨總支1個),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21個,“兩新”總支1個(下設非公黨支部3個)。現有中共黨員2913名,其中農村黨員2264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632名,非公黨員17名。

教育

全鎮現有國小29所、六年一貫制學校29所,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高完中1所,普通高級中學1所,在校小學生11260人、國中生7649人、高中生248人,在職教師共982名,九年義務教完成率96.5%,2012年高中升學率80%以上,大學本科二批以上上線率40.43%。

文化

隴田鎮文化底蘊深厚,賽龍舟、廣場舞、球類比賽、潮樂演奏等各種民眾性文化豐富多彩,其中華瑤社區少年潮樂隊曾榮獲全省民間潮樂大賽金獎,並被授予汕頭市青少年潮樂傳承基地;溪西社區、仙家等社區依託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成立各自廣場舞隊伍,活動輻射周邊村(居),形成農村民眾文化生活新風尚。

旅遊

東里古寨

在東仙居委,有一處風格獨特的民居群體建築,它是泰國僑領鄭午樓先生祖居之地“東里古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為航海商潮陽四大富豪之一的鄭毓琮之孫俊峰所建,占地14384平方米,由36座三進三落厝和下山虎庭院組成,包括環寨牆的平面建築,共有房屋466間,古寨氣勢磅礴、排列有序、整齊劃一,寨內還有一處器宇軒昂的家廟,是老潮陽現存最大的宗祠之一,寨四周築有長寬各112米的寨牆,牆厚達70公分,從高處看,寨牆環護、庭院櫛比,十分壯觀。寨有正、東、西三門,正門座南向北,門上有牌樓,上匾書“東里騰輝”四個大字,為乾隆年間棉城進士蕭重光所書,東門匾書“涵元”二字,西門匾書“配極”二字,寨牆四角各有更樓,更樓延伸出寨牆外1.5米,上面修有跑道,可交通四樓,四樓槍炮口互相呼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日偽時期,潮惠揭警備司令陳光輝曾派吳立率軍駐紮於城寨內,將正門東西門堵塞,在四樓上布置了輕重機槍防守,固若金湯,東里祖祠為鄭毓琮之六孫茂紫家廟,其家廟與寨門同一分金。有趣的是,家廟大門、寨門與峽山祥符塔三點成一直線,站在寨門外,前面平疇千傾,溪港縱橫、祥符塔影、北山峰巒依稀可見,遠山近水,令人心曠神怡,東里寨是研究潮汕古民居建築和旅遊觀光的好景點。

華古岩

位於田心尖石坪的華古岩,宋紹興九年(1139)僧人首建前座,明初何野雲增建內山門,元至正元年(1330)由僧人釋碧主持興建,寺舍周圍有“報子鑼瀑布、華古寺奇觀、天池早層湖、古營鍋臍砦、石穴探幽勝、梅花山圖景、尖石坪文物、僧敲榷仔山”等景觀,風景優美,素有潮汕“小八景”之稱。岩內有明皇御賜“恩榮”牌匾,岩附近有崖刻“南天獨秀”,傳為宋末文天祥抗元移兵路過登岩後尖石砰望洋時所題刻,是禮佛聖地。大書法家秦咢生為該岩書額“華古岩”及題匾“萬象莊嚴”。
隴田鎮

田心灣海邊浴場

田心灣地處南海之濱,海底平坦,全長7.4公里,常年水溫較高,風平浪靜,污染較少,海天一色,是夏季洗海水浴的天然海濱浴場,隨著各項設施的不斷完善,發展海濱浴場經濟前景無限廣闊,是觀海的好去處。規模前期年接待旅客5萬人次,遠期8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