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文學概論

隴右文學概論

《隴右文學概論》是天水師範著名學者聶大受霍志軍二位先生的著作,重點考察了隴右地區異常豐富的雅文學與俗文學、書面文學與口傳文學、中原文學與各少數民族文學相激相盪所產生的獨一的文學基因、文學生態、文學內容,它重新發現隴右地區豐富多彩的文學、文化遺存對形成多元一體的中國文學的重大作用,有較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該書可以深化對歷史上西部地區文化形態原生態的認識,為區域社會經濟與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由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序言,後記,目錄,

序言

隴右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之一。從《詩經》開始,中經漢唐直至明清,隴右詩人輩出、佳作紛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隴右文化浸潤隴原兒女,隴右文化長期的積澱和內化就形成隴原大地上隴人特有的文化性格。產生於黃土地上的隴右文學,不僅顯示出隴右先民的詩性智慧,帶有深深的區域文化精神的烙印。同時它也自然是隴右乃至中國文學的寶貴財富。我個人認為隴右文學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重視和研究。
一、農事詩反映了隴人勤勞、敦厚的性格特徵
隴右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早在新石器時代,隴右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勤奮耕作,創造了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大地灣文化。接著,周人興起於隴東,秦人崛起於天水,以農牧並舉的隴右文化興盛起來。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文化中,即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糧食作物——粟,標誌著隴右農業在中華早期文明中的領先地位。秦人更是將自己的始祖和發明農業聯繫在一起。被周秦奉為始祖的棄,即主要活動於今天水、禮縣一帶。在兒童時代,“其遊戲,好種粟、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也。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號日后稷”(《山海經》)。伏羲氏教人以畋以漁,“納皮興嫁娶,結網捕畋漁”。隴人對伏羲氏發明農業之稱讚,映照的正是隴人勤勞、敦厚之性格。
《詩經》中的《車鄰》、《駟聰》、《小戎》都是描寫早期秦人在隴右一帶的生活的。《大雅·生民》記述了后稷對當時農業之貢獻:“蓺之在菽,荏菽旆旆。

後記

隴右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扼關隴巴蜀之咽喉,為絲綢之路之要衝。由於獨特的地域、地理、歷史原因,形成了有別於齊魯、巴蜀、吳越、河洛的隴右文化。相對其他地方文獻、地域文學研究的“熱門”,隴右地方文獻少人問津,隴右文學無多關注。這種情況,不僅使我們白白喪失了一份審美感受,也不利於對中國文學之總體把握。
要研究中國文學,就不能不對跨地域民族文化的多元重組中形成的隴右文獻及其蘊涵的文學現象予以關注。
學界對隴右文學的探討,限於個案或某一專題研究,這方面代表性成果有曹道衡先生《十六國文學家考論》,趙逵夫《趙壹著述考》(《文學遺產》2003-04),胡阿詳《魏晉本土文學地理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梅新林《中國文學地理學導論》(《文匯報》2006-06-01),西北大學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中華書局2002),周建江《北朝文學史》(中國社科出版社1997年版),高人雄《十六國時期的慕容鮮卑歌》(《西域研究》2006-02),胡大浚主編的《隴右文化叢談》等。遺憾的是,對隴右地域文學仍關注不夠。
隴右地域文學研究方興未艾、成果迭出,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長期由於地域的偏僻和“隴右無文”觀念的束縛,學界對隴右文獻、文學缺乏應有的關注。二是隴右文學研究明顯薄弱。隴右文學是在東西文化、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乃至伊斯蘭、基督教文明的撞擊中發展起來的,這種隴右各民族特有的未被繁密文化典故遮蔽的天然、樸野的文學景觀是中國文學所不可缺少的。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先秦隴右文學
第一節 遠古隴右神話
第二節 先秦隴右詩歌
第二章 秦漢隴右文學
第一節 輝煌的隴右文人詩賦
第二節 外地寓隴文士的詩賦
第三節 秦漢時期之隴右散文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隴右文學
第一節 別具風味的隴右詩文
第二節 粲然可觀的文言小說
第三節 隴右謠諺民歌
第四節 外省寓隴文人的詠隴作品
第四章 隋唐五代隴右文學
第一節 隋代隴右文學
第二節 唐代隴右文學
第三節 古文運動與中唐隴右散文的勃興
第四節 晚唐五代的隴右散文作家
第五節 卓著一代的小說創作
第五章 宋元隴右文學
第一節 宋代隴右文學
第二節 元代隴右文學
第六章 明代隴右文學
第一節 隴右文人的創作
第二節 “海內文宗”李夢陽
第三節 胡纘宗、趙時春、金鑾
第四節 外省寓隴作家的創作
第七章 清代隴右文學
第一節 隴籍作家的創作
第二節 外省寓隴作家的創作
第三節 近代隴右文士的創作
第四節 近代外省寓隴文士的創作
第五節 隴右“花兒”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