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動(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有2個-AFK的橡膠懸置結構很特殊,水平變形度較大。BFK的後輪也有較大的前束,就是這個前束,使得FK在彎中時,外側後輪對彎道的攻角要大於車身中線對彎道的攻角,所以外側後輪受路面反作用力,產生了轉向趨勢,推動後橋向前位移,壓縮改該側橡膠懸置,帶動後橋轉向。內側後輪對彎道的攻角小於車身中線攻角,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方向是拉動後橋向後,該側的橡膠懸置被拉長。整個後橋由此形成偏轉。而平時直線行駛時,兩側後輪也受到地面側向力的作用,也有轉動趨勢,但由於兩邊的轉動扭矩相等,所以後橋維持原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動
  • 外文名:follow-up
  • 結構:水平變形度較大
  • 利用:外力
  • 作用:降低後橋對車身的震動提高舒適度
  • 性質:轉動趨勢
基本介紹,形成原因,隨動作用,

基本介紹

有2個-AFK的橡膠懸置結構很特殊,水平變形度較大。BFK的後輪也有較大的前束,就是這個前束,使得FK在彎中時,外側後輪對彎道的攻角要大於車身中線對彎道的攻角,所以外側後輪受路面反作用力,產生了轉向趨勢,推動後橋向前位移,壓縮改該側橡膠懸置,帶動後橋轉向。內側後輪對彎道的攻角小於車身中線攻角,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方向是拉動後橋向後,該側的橡膠懸置被拉長。整個後橋由此形成偏轉。而平時直線行駛時,兩側後輪也受到地面側向力的作用,也有轉動趨勢,但由於兩邊的轉動扭矩相等,所以後橋維持原位。

形成原因

1,隨動的成因不是橡膠連線體,而是外力(下面說明是什麼力),但橡膠連線是形成隨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件。
2,找到了橡膠連線體的圖片(下圖1),該結構明顯是水平受拉/壓力變形結構,和普通車用的橡膠懸置很不一樣(下圖2/3),所以原來我說的由側傾壓力將橡膠在垂直方向/斜向拉長的說法不能成立,隨動確實不是由於側傾產生的。
3,隨動其實不是後輪的隨動,確切來說是整個後橋在隨動。這一點看過後輪結構圖的同學都明白,後輪短軸是沒有轉向節的,同時後橋內部的各剛性連線也是不允許出現角度間隙的。只有後橋整體通過橡膠懸置與車身產生旋轉角度。形成轉向不足。

隨動作用

1,這個隨動橡膠,其實本意是為了降低後橋對車身的震動提高舒適度,順便提高彎道安全性,並不是為了提高機動能力和操控。
2,參加國內CCC比賽的車子都不要這個橡膠懸掛了,原因就是會降低操控。
3,FK的出色操控,主要還是歸功於出色的後橋設計,而不是隨動,其實FK可以算純粹的獨立懸掛(雖然看起來有根橫樑連線,相反凱旋的懸掛還帶有半獨立色彩)扭桿彈簧的快速回響速度,以及整體的緊湊結構和相對輕的結構重量,成就了FK靈巧的尾部,但是負重和過於顛簸的道路確實是其軟肋。
4,原則上這個隨動是和主動轉向同方向的,形成轉向不足。但由於後輪和橡膠的滯後性,在極限打方向情況下會出現反向隨動,造成轉向過度。例如梅總列舉的麋鹿試驗/連續轉向時,富康表現特別出色,正是得益於這種轉向過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