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陽區

現在的十堰地域,古稱鄖陽,位於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游,漢江在境內流程216公里,襄渝鐵路自東向西穿境而過,老(老河口市)白(白河)公路、316和209國道縱橫其間。20世紀60年代,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今東風公司)建於這裡。境內還坐落著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占建築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區三其境內。十堰市是一座年輕的汽車城、旅遊城、生態園林城和區域性中心城市

基本介紹

  • 別名:隕陽、鄖州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地區,湖北省十堰市
  • 下轄地區:均,鄖,竹,房六縣
  • 地理位置: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游
  • 著名景點:武當山
簡介,發展,

簡介

鄖陽地區,古時所稱鄖州,其區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湖北十堰各區縣,地區下轄均,鄖,竹,房六縣。(“均”:今天的丹江口,古稱均州、均縣。“鄖”:今天的鄖縣,鄖陽府城,舊稱鄖陽,含有十堰的張灣茅箭兩區,以及今天的鄖西。“竹”:今天的竹山,舊稱上庸,以及今天的竹溪。“房”:今天的房縣,舊稱房陵。)
鄖陽是人類的發祥地之—。據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對鄖縣梅鋪西寺溝口龍骨洞、鄖西縣神霧嶺白龍洞猿人牙
齒化石和鄖縣曲遠河口古遺址中猿人頭骨化石的考證,大約在距今80-100萬年之前,就有人類在鄖陽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相傳黃帝時代,在漢水之南有彭、庸兩個部落,屬十堰市南三縣(竹山、竹溪、房縣)的地域。在鄖陽設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轄疆域之歸屬不定。大禹治水,劃中國為九州,那時鄖陽屬於雍、梁兩州。到了商朝,大體也是如此。春秋時期,五霸競相爭鬥,當時庸、彭、麇(今鄖縣)等國,先後敗於楚國,那時鄖陽屬於楚國疆域;戰國時期,七雄互相征伐,鄖陽歸屬常有變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說。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分天下為36郡,鄖陽一部分屬漢中郡(今陝西漢中),一部分屬南陽郡(今河南南陽)所轄。
漢承秦制。到漢武帝時,為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在全國設13個州部(監察區),鄖陽屬益州(今四川成都市)管轄。
三國時期,鄖陽先屬蜀國,後屬魏國的荊州。西晉時期,鄖陽仍屬荊州,後來曾一度屬梁州(今陝西勉縣)所轄。到了南北朝時,前期屬成國,後期屬南朝。
隋朝建立後,先襲漢制,後廢郡,置州縣,那時的鄖陽屬豫州(今河南省汝南),後又劃歸梁州(今陝西省)管轄。唐初承隋制。貞觀年間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把全國劃分為十個監察區,稱為“道”。鄖陽屬山南道東道(今湖北省大部,陝西省南部和河南一部)。
五代十國時期,鄖陽屬前蜀管轄。宋朝中期以後將道改為路,下設府、州、郡縣,鄖陽初屬京西路,中期以後改 屬京西南路,以襄陽守臣兼任。元朝實行行省制,省下設路、府、州、縣,鄖陽屬湖廣行省襄陽路管轄,這樣的行政區劃一直延續到明朝中葉。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對鄖陽山區流民的管理,設立鄖陽府,府治鄖縣,轄鄖縣、房縣、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6縣(後改上津縣為鄖西縣,將保康縣劃歸襄陽府。1936年又將屬襄陽府管轄的均縣劃歸鄖陽專署,從而奠定了鄖陽行政區劃格局),屬湖廣行省下荊南道(監察區)管轄。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鄖陽府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管轄。清康熙六年(1667),全國地方行政機構實行省、府、縣三級管理制度,劃全國為23省。將湖廣布政使司劃分為湖北、湖南兩省,鄖陽府屬湖北省管轄。這種區劃一直沿襲到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湖北省劃為11個行政督察區,鄖陽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鄖陽

發展

1949年5月,鄖陽全境解放後,在鄖陽設立兩鄖專署,歸屬陝南公署(今陝西省)管轄。1950年2月將該地區劃回湖北省,將兩鄖專署改為鄖陽專員公署。1952年12月,襄陽、鄖陽兩專署合併。1965年,為加快山區建設,又分設襄陽、鄖陽兩專署,鄖陽專署轄鄖縣、竹山、竹溪、鄖西、房縣、均縣6縣。1967年,中央決定在鄖縣的十堰地方建設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先後劃出鄖縣的十堰區、黃龍區及茶店區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辦事處,隸屬鄖陽地區管轄。1969年撤銷十堰辦事處,在境內設定十堰市,由鄖陽專署領導。1973年2月,十堰市升格為地級市,為湖北省直轄。1994年,鄖陽地區和十堰市合併,仍稱十堰市,轄丹江口市、鄖縣、竹山、竹溪、鄖西、房縣及張灣、茅箭兩區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