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香(中藥)

隔山香(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隔山香,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隔山香Ostericum citriodorum (Hance) Yuan et Shan的根或全草。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疏風清熱,祛痰止咳,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感冒,咳嗽,頭痛,腹痛,痢疾,肝炎,風濕痹痛,疝氣,月經不調,跌打傷腫,瘡癰,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隔山香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傘形目
  • :傘形科
  • :山芹屬
  • :隔山香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
別名,入藥部位,採集時間,貯藏,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雞山香、香白芷、假當歸、土白芷、人參歸、雞爪前胡、土當歸、山黨參、天木香、十里香、野天竹、正香前胡、金雞爪、雞爪能、枸櫞當歸、天竹參、竹葉參、野當歸、九步香、野茴香、過山香、滿山香、岩鷹爪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採集時間

秋後挖根,去其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夏、秋季採集全草,去泥雜,鮮用或曬乾

貯藏

木箱或瓦缸裝,置通風乾燥處,防霉

性味

辛、微苦,平。

歸經

歸心、肺、肝、膀胱、胃經。

功效

疏風清熱,祛痰止咳,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感冒,咳嗽,頭痛,腹痛,痢疾,肝炎,風濕痹痛,疝氣,月經不調,跌打傷腫,瘡癰,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熱咳嗽:隔山香根15g,水煎服。
2、治流行性腮腺炎:隔山香根15g,水煎服。
3、治肝硬化腹水:隔山香全草30g,水煎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炮製

一、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搶水洗淨,撈出,瀝乾,潤透,切0.6-1cm段片,曬乾或烘乾,篩去灰屑即得。
二、採集加工
秋後挖根,去其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夏、秋季採集全草,去泥雜,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隔山香又名:檸檬香鹹草、檸檬香鹼草。多年生草本,高50-130cm。全株光滑骨無毛。根近紡錘形,棕黃色,有少數支根。莖單生,上部分枝。基生葉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柄長5-10cm。基生葉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柄長5-10cm,基部膨大為短三角形的鞘,稍抱莖;葉片輪廓長圓狀卵形至闊三角形,長15-22cm,寬13-20cm。末回裂片長圓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長3-6.5cm,寬0.4-2.5cm,急尖,具小凸尖頭,邊緣及中脈軟骨質,乾後波狀皺曲,密生細齒。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序梗長6-9cm;總苞片6-8,披針形;傘輻5-12;小總苞片5-8,狹線形,反折;小傘形花序有花10餘朵;花白色;萼齒三角狀卵形;花瓣倒卵形;花柱基矮圓錐形,花柱叉開。雙懸果廣卵圓形,長3-4mm,寬3-3.5cm,金黃色,有光澤,表皮細胞凸出成顆粒狀突起,背棱有狹翅,寬於果體,棱槽中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木林下、林緣、草叢中。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性狀

乾燥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9-15cm,直徑0.8-1.5cm,外表棕黃色或暗黃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支根痕跡,上端留有殘葉莖基。質較堅硬,斷面黃白色。氣微香,味甘、微苦。

藥理作用

1、鎮咳、祛痰及抗炎作用。
2、對平滑肌的作用。
3、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志》:“解蛇毒,清表,治毒蛇咬傷,咳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