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頭鸚嘴魚

隆頭鸚嘴魚

隆頭鸚嘴魚(Bolbometopon muricatum):魚體長25厘米,最大者可達130厘米。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為垂直角度與齒板間外面的表面具顆粒狀的突起。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頭部前額即向前突出了。開始型的雌魚體灰黑有白色斑點,終端型雄魚全身為藍綠色。幼魚尾鰭為圓形尾,成魚的尾鰭上、下葉延長呈雙凹型尾。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西起紅海及東非,東至美屬薩摩亞及萊恩群島,北至日本八重山與維克群島,南至澳洲大堡礁與新加勒多尼亞。中國台灣東部、南部、澎湖、綠島及蘭嶼海域均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隆頭鸚嘴魚
  • 拉丁學名:Bolbometopon muricatum
  • 別稱隆頭鸚哥魚、綠色蘇眉鸚嘴魚、雙頭鸚嘴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鸚嘴魚科
  • :大鸚嘴魚屬
  • :隆頭鸚嘴魚
  • 命名者及年代:Valenciennes, 1840
  • 英文名稱:Green Humphead Parrotfish
  • 英文名稱:Bumphead Parrotfish
  • 英文名稱:Humphead Parrotfish
  • 英文名稱:Double-headed Parrotfish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隆頭鸚嘴魚體延長而略側扁。體長約25厘米左右時,最大體長可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45千克。頭部前額即向前突出,頭部輪廓可近於垂直角度。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有顆粒狀突起;每一上咽骨具3列臼齒狀之咽頭齒,其後列者並不發達。背鰭前中線鱗約2-5(通常為4);頰鱗3列,鱗片大型,最下方列具鱗1-2個;間鰓蓋具1列鱗。鰓耙數16-18。胸鰭具15-16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則略呈雙凹形。初期階段體呈暗灰色,體側散在白色斑點,至終期階段逐漸地變成全深綠色至綠褐色,沿著體側之鱗列,分布淺紫色之條紋;頭部的前緣時常是淡綠色到粉紅色;各鰭之顏色同與體色。

棲息環境

常集群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珊瑚礁或岩礁之間,以珊瑚、貝類、海膽等無脊椎動物及藻類為食,是礁區細珊瑚沙最重要的製造者。稚魚發現於瀉湖;成魚則群游於礁灣或珊瑚礁外圍的海域。

生活習性

隆頭鸚嘴魚喜群游在礁灣或珊瑚礁外的海域,水深1至30米。以啃食活珊瑚為主食,消化後所排泄出的珊瑚蟲骨骼為形成淺海礁區珊瑚沙重要來源。生性機警,在夜間有群體一起睡覺的習性。成年隆頭鸚嘴魚通常結群活動,特別清晨,可以見到它們排隊在珊瑚礁上上班”的情形,它們以啃食石珊瑚上的藻類為主食。它們啃食珊瑚的咬嚼聲,潛水的人在相當遠的距離即可聽到。由於體型大,隆頭鸚哥一條成年魚一年可以咀嚼五噸的珊瑚骨骼,在啃食活珊瑚的魚類中高居榜首。吃下的珊瑚中的珊瑚蟲和藻類被消化之後,已經被粉碎的珊瑚骨骼就被排泄回海里。這些珊瑚骨骼碎片 就是造成白色沙灘的主要成份。晚上它們會非常安靜地聚居在珊瑚礁的凹洞和石縫之間。
鸚嘴魚科的排泄出的珊瑚骨骼和碳酸鹽,構成了珊瑚礁區碳酸鈣循環的主要動力,為新珊瑚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分布範圍

原產地: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聖誕島、科科斯群島、埃及、法屬玻里尼西亞(社會島,土阿莫土島)、關島、印度尼西亞、日本(西南諸島)、肯亞、吉里巴斯、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莫三比克、緬甸、新喀里多尼亞、紐埃、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薩摩亞、塞席爾、索羅門群島、索馬里、中國台灣島、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湯加、美國本土外小島嶼(尾島)、萬那杜、葉門(索科特拉)。
隆頭鸚嘴魚分布圖隆頭鸚嘴魚分布圖

繁殖方式

在每月滿月的清晨,大群集中於珊瑚礁內產卵,產於礁石縫隙與通道間。當雌魚產卵後由雄性在水中受精。這時產卵聚集的魚群大約在100隻左右。隆頭鸚哥魚壽命大約40歲。

種群現狀

過去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該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是鸚嘴魚中最大型的魚種,全年皆有產,以夏季較多。但是因漁撈過度,現已非常稀少,台灣沿海野外族群推估僅約20-30隻。基於此種魚族群數量迅速消失,有極大存活威脅,在台灣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第8屆第3次會議,審核同意將隆頭鸚嘴魚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並在2015年7月2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將該種魚列入Ⅱ級(表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名錄)保育類野生動物。已列為禁止捕捉的保育類動物,無論是否知情,都不得公開展示或販售,隆頭鸚哥魚屬於第二級保育動物,依法可罰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罰金卅萬至一百五十萬元罰鍰。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