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崗寺

隆崗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寺廟街,占地面積6650平方米。

2016年6月6日,隆崗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隆崗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寺廟街
  • 占地面積:6650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 編號:V—53
  • 分類號:Ⅲ—34
  • 所處時代:明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唐朝(618年—907年),隆崗寺創建。
金皇統元年(1141年),隆崗寺重修。
明宣德三年(1428年),隆崗寺重建。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隆崗寺重修。
康熙五十八年(1719)維修,正殿被糧食局
20世紀50年代初期,隆崗寺被偏關縣糧食局使用,正殿、鐘鼓樓為糧食庫房,天王殿為辦公室。

建築特點

  • 綜述
隆崗寺坐北向南,存一進院落,南北長95米,東西寬70米,占地面積6650平方米,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正殿,天王殿東西兩側為鐘鼓樓。
  • 天王殿
天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五檁懸山筒板布瓦頂,柱頭斗栱三踩單昂,昂嘴琴面形,昂下施假華頭子,螞蚱形耍頭,雲形撐頭,平身科斗栱每間一攢,前後檐裝修被改為玻璃門窗。
  • 正殿
正殿面寬七間,進深六椽,七檁周圍廊,梁架結構為五架梁對前後單步梁,單檐歇山孔雀藍琉璃剪邊筒板布瓦頂,琉璃脊飾黃藍相間,脊筒蟠龍花卉,正脊置琉璃脊剎,現上部殘毀,前檐屋面施綠琉璃瓦方心三塊,裝修現已不存,前檐及兩山柱頭斗栱三踩單昂,昂嘴琴面形,昂下施假華頭子,螞蚱形耍頭,雲形撐頭,後檐柱頭斗栱三踩單翹,平身科斗栱前後檐明間各兩攢,其餘各間一攢,前檐上金檁施題記板一塊。
  • 鐘鼓樓
鐘鼓樓為二層歇山筒板布瓦頂,斗栱三踩單昂,昂嘴琴面形,螞蚱形耍頭,雲形撐頭,平板枋、額枋至角柱出頭呈霸王拳。

研究價值

隆崗寺存四座建築,均為明代遺構,所有梁架均保存完好,結構合理,斗栱用材規整,正殿、鐘鼓樓脊部陡峻,檐部平緩,出檐深遠,為明代建築的特徵,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隆崗寺正殿殿身比例和諧,手法古樸,曲線剛勁有力,結構嚴謹,斗栱製作工藝純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6年6月6日,隆崗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東以正殿、鐘樓山牆為界向外延伸10米,南以天王殿檐牆為界向外延伸8米,西以正殿、鼓樓山牆為界向外延伸10米,北以正殿後檐牆為界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為界,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50米。

歷史文化

清雍正八年(1730年)《偏關志》記載:“隆崗寺在城東南,舊名隆崗禪院,代遠,碑碣為風雨磨滅,僅存‘唐總管絳州龍門郡薛皋’題寺十字而已,建於唐時,金皇統元年重修,有石塔存記,明宣德三年,釋定遠重修,曲廊峻殿,樓閣凌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