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長

隅長

隅長,原指邊地少數民族的首領,後指小地方的行政長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隅長
  • 拼音:yú zhǎn
  • 釋義:指小地方的行政長官
  • 出處:《己未上皇帝書》
釋義,典故,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清 雍正《慈谿縣誌》,《方正僑鄉史話》,劉放生《推薦兩篇古代當好縣官的書》,

釋義

詞目:隅長

典故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

“至如諸州之義甲,各有土豪;諸峒之壯丁,各有隅長,彼其人望,為一州長雄。”

清 雍正《慈谿縣誌》

“各都隅社倉也,元至正間令每社立義倉一所,隅長主之,豐年各家每口留彀一斗以備歉歲給食用,有司不得拘貸,今俱廢。”

《方正僑鄉史話》

“日本帝國主義在偽滿時期建立和推行的反動措施,亦稱“人圈”。1933年,為切斷東北人民與抗日武裝的聯繫和防止人民的反抗,開始實行此項措施。集團部落一般避開山區,設在平原開闊地帶,四周修築土牆或石牆,設有炮樓,派軍警密切監視。每個部落30—50戶不等,有的多達數百戶。集團部落的老百姓發給“良民證”,出入要掛號。部落內設隅長、甲長、排長。為防止農民“通匪”並實行10家連坐法。1戶“通匪”其餘9家要受牽連。部落內的農民種地不準離部落太遠,以防“通匪”,致使大片的耕地荒蕪。部落內的農民缺衣少食,飢餓不堪,餓死者甚多,且有疾病傳染,死亡無數。中國大東北到1933年底,日偽共建集團部落1.345萬個。”

劉放生《推薦兩篇古代當好縣官的書》

治舍及獄須於天井四隅各置一大器儲水,又於其側備不測取水之器,市民團五家為甲,每家儲水之器各置於門,救火之器分置,必預備立四隅,各隅擇立隅長以轄焉,四隅則又總於一官,月終勒每甲各執救火之具呈點,必加檢察,無為具文,設有緩急,倉卒可集,若不預備,臨限張皇,束手無策,此若緩而甚急者宜加意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