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寒盛證

陽虛寒盛證,中醫病症名。指陰寒內盛,陽氣受損而虛衰。症見形寒肢冷,尿清便溏,面色(白光)白,舌淡胖嫩,脈沉遲弱等。治宜溫陽散寒。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要點,常見證型,預防調護,轉歸,

病因

陰陽相互制約,保持相對平衡。陽虛則不能制陰,故陰偏盛。

病機

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於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餘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臨床表現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辨證要點

畏寒怕冷,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常見證型

1. 心陽虛。兼見心悸心慌,心胸憋悶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
治法:補心氣,溫心陽。
方劑:桂枝甘草湯合人參湯。
2. 肝陽虛。兼見頭暈目眩,兩脅不舒,乳房脹痛,情緒抑鬱。
治法:溫補肝陽。
方劑:溫陽補肝湯加減
3. 脾陽虛。兼見食欲不振,噁心呃逆,大便稀溏,噯腐吞酸。
治法:溫中健脾。
方劑:小建中湯加減。
4. 腎陽虛。兼見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癃閉不通,陽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治法:溫腎壯陽。
方劑:腎氣丸。
5. 肺陽虛。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低懶言,痰如白沫。

預防調護

日常加強鍛鍊,起居有常,可進食滋補,通過食療方來調養。

轉歸

一般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