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失血

病證名。主要指脾腎陽虛所致失血證。《金匱翼·諸血統論》:“陽虛失血者,脾胃氣虛,不能固護陰氣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虛失血
  • 性質:病證名
  • 釋義:主要指脾腎陽虛所致失血證
  • 出處:《金匱翼·諸血統論》
陽虛失血者,脾胃氣虛,不能固護陰氣也。《仁齋直指》雲∶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 劑。然亦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榮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耳。外證必 有虛冷之狀。其血色必黯黑而不鮮,法當溫中,使血自歸經絡。可用理中湯加楠木香,或甘 草乾薑湯,其效甚著。曹氏雲∶吐血須煎乾薑甘草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若服生地黃竹茹、藕汁,去生便遠。 《三因》雲∶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也。 按∶經雲∶榮氣出於中焦,是以脾胃為統血之司,而甘溫氣味,有固血之用也。世醫畏其能 動血,雖遇當用而不敢用者多矣。厥疾不瘳,誰之過歟。或有仿《千金》例於伏龍肝、甘草 、乾薑白朮之中,加阿膠之潤,黃芩之苦,以折炎上之勢,而復既脫之陰,亦《內經》甚者從之之意也。 理中湯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炮,各三兩) 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乾薑湯 甘草(炙,四兩) 乾薑(炮,二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黑神散(《和劑》) 黑豆(炒,半升,去皮) 乾熟地(酒浸) 當歸(去蘆,酒制) 肉桂(去粗皮) 乾薑 (炮) 甘草(炙) 芍藥 蒲黃(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子小便半盞,不拘時煎服。 凡吐血脈微、身涼惡風者,須於地黃、芍藥中加肉桂一錢,虛冷人多有此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