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瑜(陸琰之弟)

陸瑜(陸琰之弟)

字乾玉,吳郡吳縣(今蘇州)人,陸琰之弟。約生於梁武帝大同七年,約卒於陳宣帝太建六年,年約三十四歲。

基本介紹

  • 本名:陸瑜
  • 字號:字乾玉
  • 出生地吳郡吳縣
  • 出生時間梁武帝大同七年
人物生平,爭議,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陸瑜,字乾玉。少年時即專意於學習,詞藻優美。被州里舉為秀才。初任驃騎安成王行參軍,轉任軍師晉安王外兵參軍、束宮學士。兄陸琰此時為管記,他倆同以才學娛侍左右,當時人比喻他們為二應。太建二年,太子祭奠於太學,宮臣一同賦詩,命陸瑜作序,序文寫得十分富贍華麗。改任尚書祠部郎中,母喪離職。服喪畢,任桂陽王明威將軍功曹史,兼束宮管記。又改任永陽王文學、太子洗馬、中舍人。
陸瑜幼年時長時間讀書,日夜不斷,聰敏強記,讀一遍就不會再忘失。曾受汝南周弘正教《莊》、《老》,學《成實論》於僧滔法師,均能通曉這些書的大旨。其時皇太子好學,想博覽群書,因為子集繁多,命陸瑜抄撰,可未完成便死了,其時四十四歲。太子為之流涕,親令舉行哀禮,官府給辦喪事,並親自撰祭文,派使者弔喪祭奠。還給詹事江總寫信說:“管記陸瑜,突然身亡,悲傷悼念惋惜,此情怎能了。我生平愛好,你們都了解,白認為學涉儒雅,比不上古人,但欽佩賢人敬慕志士,此情尤其專一。梁皇朝亂離,天下沸騰,書史殘缺,禮樂崩壞淪落,晚生後學,不是沒有不學無術的,但出類拔萃的,惟此人罷了。吾見識觀覽雖有局限,但不曾以言議錯人,甚至於那些稍有善才的,我也特別予以讚賞。何況那些有廣博學識的奇士了,造就是我所以到忘言地步的緣故。論陸瑜的博綜子書史書,熟諳儒家墨家,凡經耳者都不會遣漏,凡觸目者均可以成誦,一褒一貶,一激一揚,解說玄秘分析哲理,剖文摘句,未嘗不使聞者心服,聽的人開顏歡笑,會意相得,自以為是布衣庶士的賞識。我在監國撫軍空閒時,辦事間隙時,多以談笑娛情,操琴與飲酒間作文,雅篇艷文,交相迭加而蜂起。每當清風朗月之時,美景良辰之際,面對著參差高低的群山,眼望著浮動起伏的巨波,或玩新花,或觀落葉,既聽春鳥,又聆秋雁,未嘗不促膝舉杯,連情發辭藻,且代以互相琢磨,間雜以互相嘲謫,都能怡入耳目,均留下情致。自稱百年時間太快,早上的露水可使人感傷,哪裹知道會玉折蘭摧,迅速從了短運,是悲是恨,該再說什麼。留下的遣跡余文,觸El增悲,絕弦投筆,永有酸痛與悲恨。因你與我同有志向,故而聊以敘懷,涕淚無從流,言不達意。”太子對陸瑜的看重到如此地步。至德二年,追贈光祿卿。有文集十卷。

爭議

(約公元541年——約574年)陳書本傳云:“卒時年四十四,太子為之流涕。……至德二年,追贈光祿卿”。則至晚當卒於至德元年,推其生年,當為大同六年。但據傳中口氣,時後主尚為太子,則至晚當卒於太建十四年,如再推生年,則在兄琰及從兄玠生年之前一年矣。於理甚不合。故疑“四十四”為“三十四”之誤,而定其生年較兄琰遲一年,俟再考證)

史書記載

少篤學,美詞藻。州舉秀才,起家陳安成王行參軍,歷遷東宮學士。兄琰時為管記,並以才學,娛侍左右,時人此之二應。太建二年,(公元五七o年)太子設奠於太學宮,群臣並賦詩,命瑜為序,文甚贍麗。太建中,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嘗受莊、老於周弘正,學成實論於僧滔法師,並通大旨。時皇太子欲博覽群書,以子集繁多,命瑜鈔撰,未就而卒。皇太子嘗親自為文,遣使弔祭之。瑜卒後,侄從典集其文為十卷,《陳書本傳》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