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朝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執行院長)

陸朝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執行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陸朝陽,男,漢族,1982年11月出生於浙江東陽,研究生,物理學博士,2011年6月參加工作,2012年9月加入九三學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執行院長。

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副主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副主席。

陸朝陽於200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本科畢業後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就讀;2008年碩士畢業後赴英國留學;2011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回國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2014年獲得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201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6年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2017年5月獲得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6月獲得歐洲物理學會授予的菲涅爾獎;2019年獲得科學探索獎仁科芳雄亞洲獎;2020年獲得美國光學學會頒發的阿道夫隆獎章;2021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3年成為首批新基石研究員。

陸朝陽主要從事量子物理基礎、量子光學和實用化量子信息技術研究。

2023年10月,中國科學家陸朝陽等成功構建“九章三號”,再度刷新世界紀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朝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東陽
  • 出生日期:1982年12月
  • 畢業院校英國劍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17年獲得菲涅爾獎
    2019年獲得科學探索獎
    2020年獲得阿道夫隆獎章
    2021年獲得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九三學社社員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2年12月,陸朝陽出生於浙江東陽市畫水鎮。
1997年,從畫水鎮中考入東陽中學,在東陽中學期間擔任實驗班班長,並獲得過王惕吾一等獎學金和嚴濟慈獎學金。
200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在本科畢業後原計畫被保送到微電子專業讀研究生。
200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之後,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師從潘建偉開展光子糾纏和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究。
2005年,碩士一年級時接受了一項重要的任務:把光學平台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區搬遷到東區微尺度國家實驗室,重建實驗平台,並且升級到具備操縱六光子糾纏的能力。
2008年,受英國政府獎學金和劍橋海外基金資助,陸朝陽進入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量子點單光子源和電子自旋操縱方面的研究。
2011年初,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同時入選了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Fellow(入選比例約1%)。博士畢業後回國,28歲成為中國科技大學正教授,並保持和潘建偉團隊的密切合作,帶領幾名年輕的學生一起組建了固態量子光源新實驗室。
2012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
201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6年6月21日,入選英國學術期刊《自然》評選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
2018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創新35人”(TR35)榜單;同年,入選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2021年12月,被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執行院長。
2022年,獲“全球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陸朝陽在基於半導體量子點的光學量子調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代表性工作包括:首次發現了基於二維材料單原子層的單光子發射;首創脈衝共振螢光方法,從根本上消除了量子點的消相干效應,解決了單光子源的確定性產生和高品質這兩個基本問題;提出雙色激發和極化微腔等方法,製備了基於微腔耦合單量子點的同時具備單偏振、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單光子源,綜合性能一直處於國際最優;基於自主發展的單光子源,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能力的玻色取樣;實現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固態糾纏光源;實現天文尺度的獨立光子量子干涉。這些原創性的系統工作在國際上引領了量子點單光子源的發展。
陸朝陽和同事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成果登上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榜首,高品質單光子源方面的成果入選美國光學學會評選的2016年度“國際光學重大進展”。2017年,他和同事在實現十光子糾纏的基礎上,構建了用於玻色取樣的多光子可程式量子計算原型機,在國際上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能力。
2021年10月,陸朝陽主持我國首台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光量子計 算原型機“九章號”、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雙雙升級。
2023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了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術水平和量子計算優越性的世界紀錄。
  •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3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網站顯示,陸朝陽在包括《自然》和《科學》9篇、《自然》子刊11篇、《美國科學院院刊》4篇、《物理評論快報》38篇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8篇,被引用12000餘次。
C.-Y. Lu, X.-Q. Zhou, O. Gühne, W.-B. Gao, J. Zhang, Z.-S. Yuan, A. Goebel, T. Yang and J.-W. Pan, Experimental entanglement of six photons in graph states, Nature Physics 3, 91-95 (2007)
C.-Y. Lu, D. E. Browne, T. Yang, and J.-W. Pan, Demonstration of a complied version of Shor’s quantum factoring algorithm using photonic qubits, Phys. Rev. Lett. 99, 250504 (2007)
C.-Y. Lu, W.-B. Gao, J. Zhang, X.-Q. Zhou, T. Yang, and J.-W. Pan, Experimental quantum coding against qubit loss erro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5, 11050-11054 (2008)
C.-Y. Lu, W.-B. Gao, O. Gühne, X.-Q. Zhou, Z.-B. Chen, and J.-W. Pan, Demonstrating anyonic fractional statistics with a six-qubit quantum simulator, Phys. Rev. Lett. 102, 030502 (2009)
C.-Y. Lu, T. Yang, and J.-W. Pan, Experimental multiparticle entanglement swapping for quantum networking, Phys. Rev. Lett. 103, 020501 (2009)
W.-B. Gao, C.-Y. Lu, X.-C. Yao, P. Xu, O. Gühne, A. Goebel, Y.-A. Chen, C.-Z. Peng, Z.-B. Chen and J.-W. P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hyper-entangled ten-qubit Schrödinger cat state, Nature Physics 6, 331-334 (2010)
A. N. Vamivakas, C.-Y. Lu, C. Matthiesen, Y. Zhao, S. Falt, A. Badolato, and M. Atatüre, Observation of spin-dependent quantum jumps via quantum-dot resonance fluorescence, Nature 467, 297-300 (2010)
W.-B. Gao, A. M. Goebel, C.-Y. Lu, H.-N. Dai, C. Wagenknecht, Q. Zhang, B. Zhao, C.-Z. Peng, Z.-B. Chen, and J.-W. Pan, Teleportation-based realization of an optical quantum two-qubit entangling gat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 20869-20874 (2010)
X.-C. Yao, T.-X. Wang, P. Xu, H. Lu, G.-S. Pan, X.-H. Bao, C.-Z. Peng, C.-Y. Lu*, Y.-A. Chen, and J.-W. Pan, Observation of eight-photon entanglement, Nature Photonics 6, 225-228 (2012)
X.-C. Yao, T.-X. Wang, H.-Z. Chen, W.-B. Gao, A. G. Fowler, R. Raussendorf, Z.-B. Chen, N.-L. Liu, C.-Y. Lu, Y.-J. Deng, Y.-A. Chen, and J.-W. P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opological error correction, Nature 482, 489-494 (2012)
Y.-M. He, Y. He, Y.-J. Wei, D. Wu, M. Atature, C. Schneider, S. Hofling, M. Kamp, C.-Y. Lu*, and J.-W. Pan, On-demand semiconductor single-photon source with near-unity indistinguishability, Nature Nanotechnology 8, 213-217 (2013)
C.-Y. Lu* & J.-W. Pan, Push-button photon entanglement. Nature Photonics 8, 174-176 (2014)
X.-L. Wang, X.-D. Cai, Z.-E. Su, M.-C. Chen, D. Wu, L. Li, N.-L. Liu, C.-Y. Lu*, and J.-W. Pan, 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of a single photon, Nature 518, 516-519 (2015)
Y.-M. He, G. Clark, J. R. Schaibley, Y. He, M.-C. Chen, Y.-J. Wei, X. Ding, Q. Zhang, W. Yao, X. Xu, C.-Y. Lu*, J.-W. Pan, Single Quantum Emitters in Monolayer Semiconducto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10, 497-502 (2015)
H. Wang, Y. He, Y.-H. Li, Z. Su, X. Ding, Y.-M. He, J. Qin, H.-L. Huang, C. Wang, C. Schneider, M. Kamp, S. Höfling, C.-Y. Lu*, J.-W. Pan, Multi-photon boson sampling beating early classical computers, Nature Photonics 11, 361-365 (2017)
J. Yin, Y. Cao, Y.-H. Li, S.-K. Liao, L. Zhang, J.-G. Ren, W.-Q. Cai, W.-Y. Liu, B. Li, H. Dai, G.-B. Li, Q.-M. Lu, Y.-H. Gong, Y. Xu, S.-L. Li, F.-Z. Li, Y.-Y. Yin, Z.-Q. Jiang, M. Li, J.-J. Jia, G. Ren, D. He, Y.-L. Zhou, X.-X. Zhang, N. Wang, X. Chang, Z.-C. Zhu, N.-L. Liu, Y.-A. Chen, C–Y. Lu, R. Shu, C.-Z. Peng, J.-Y. Wang, J.-W. Pan, Satellite-Based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Over 1200 kilometers, Science 356, 1140-1143 (2017)
J.-G. Ren, P. Xu, H.-L. Yong, L. Zhang, S.-K. Liao, J. Yin, W.-Y. Liu, W.-Q. Cai, M. Yang, L. Li, K.-X. Yang, X. Han, Y.-Q. Yao, J. Li, H.-Y. Wu, S. Wan, L. Liu, D.-Q. Liu, Y.-W. Kuang, Z.-P. He, P. Shang, C. Guo, R.-H. Zheng, K. Tian, Z.-C. Zhu, N.-L. Liu, C.-Y. Lu, R. Shu, Y.-A. Chen, C.-Z. Peng, J.-Y. Wang, J.-W. Pan, Ground-to-satellite quantum teleportation, Nature 549, 43-47 (2017)
S.-K. Liao, W.-Q. Cai, W.-Y. Liu, L. Zhang, Y. Li, J.-G. Ren, J. Yin, Q. Shen, Y. Cao, Z.-P. Li, F.-Z. Li, X.-W. Chen, L.-H. Sun, J.-J. Jia, J.-C. Wu, X.-J. Jiang, J.-F. Wang, Y.-M. Huang, Q. Wang, Y.-L. Zhou, L. Deng, T. Xi, L. Ma, T. Hu, Q. Zhang, Y.-A. Chen, N.-L. Liu, X.-B. Wang, Z.-C. Zhu, C.-Y. Lu, R. Shu, C.-Z. Peng, J.-Y. Wang, J.-W. Pan, Satellite-to-ground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ature 549, 70-73 (2017).
Y.-M. He, H. Wang, C. Wang, M.-C. Chen, X. Ding, J. Ding, Z.-C. Duan, S. Chen, J.-P. Li, R.-Z. Liu, C. Schneider, M. Atature, S. Höfling, C.-Y. Lu* & J.-W. Pan, Coherently driving a single quantum two-level system with dichromatic laser pulses, Nature Physics 15, 941-946 (2019).
H. Wang, Y.-M. He, T. H. Chung, H. Hu, Y. Yu, S. Chen, X. Ding, M.-C. Chen, J. Qin, X. Yang, R.-Z. Liu, Z.-C. Duan, J.-P. Li, S. Gerhardt, K. Winkler, J. Jurkat, L.-J. Wang, N. Gregersen, Y.-H. Huo, Q. Dai, S. Yu, S. Höfling, C.-Y. Lu*, J.-W. Pan, Towards optimal single-photon sources from polarized microcavities, Nature Photonics 13, 770-775 (2019).
P. Xu, Y. Ma, J.-G. Ren, H.-L. Yong, T.C. Ralph, S.-K. Liao, J. Yin, W.-Y. Liu, W.-Q. Cai, X. Han, H.-N. Wu, W.-Y. Wang, F.-Z. Li, M. Yang, F.-L. Lin, L. Li, N.-L. Liu, Y.-A. Chen, C.-Y. Lu, Y. Chen, J. Fan, C.-Z. Peng, and J.-W. Pan, Satellite testing of a gravitationally induced quantum decoherence model, Science 366, 132-135 (2019).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5年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陸朝陽確信,不要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來才夠得著的科研,並堅持做到極致。
陸朝陽認為:做學問需要頂天立地,在基礎理論研究中進行最前沿的探索,把成果轉化為實際運用,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個時代需要仰望星空的年輕人,我們應當勇於擔當,甘于堅守。
  • 指導學生
截至2020年11月,陸朝陽先後經培養了15名博士,多名獲得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國家優青,成為教授、特任副研究員、海外科研機構博士後。多位學生獲得全國青少年創新獎、光學未來之星、研究生國家獎、求是獎、院長特別獎等。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4年
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2014年
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夥伴獎
2015年
傑出研究校長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6年5月
首屆金國藩青年科技創新獎
2016年11月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2017年5月
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
2017年6月
菲涅爾獎(Fresnel prize)
歐洲物理學會
2019年9月
2019年9月
科學探索獎(300萬元)
騰訊科學基金會
2019年12月
仁科紀念基金會
2020年
阿道夫隆獎章(Adolph Lomb Medal)
(該獎設立80年來中國科學家首次獲獎)
美國光學學會
2020年10月
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
(該獎首次頒發給中國科學家)
2020年10月
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
2020年
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
中國科學院
2021年
中國青年報社、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順德區人民政府等

中國科學院

劍橋海外獎(ORS,COT)


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Fellowship

2023年
新基石研究員

2023年
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9年3月
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
2019年12月
2020年8月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2020年
國際量子大會主席

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九三學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安徽省政協委員

美國光學學會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組主席

國際量子通信與計算學會執委會委員

中國雷射雜誌社青年編輯委員會主任

科學通報》副主編
2022年
九三學社安徽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3年6月
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024年1月
上海市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副主席
2024年5月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學術委員會主席

人物評價

陸朝陽在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學量子計算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for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quantum light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菲涅爾獎評)
陸朝陽在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特別是在高性能單光子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quantu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on high-performance single-photon sources, quantum teleportation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阿道夫隆獎章評)
少年如朝陽,環光弄九章,確立中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第一方陣地位;計糾纏之算,悟量子之夢,開拓量子光學前沿、刷新光量子信息技術高度。量子的確定與不確定之間,是他,以平凡之軀,立非凡之功。(強國青年科學家頒獎詞)
陸朝陽同志思想素質高,政治覺悟強,旗幟鮮明地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貫保持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具有強烈的科技報國情懷,富有責任感和擔當,團結同志、作風正派,在該單位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