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豬

陸川豬

陸川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陸川豬因原產與廣西東南部的陸川縣而得名,是中國八大地方優良豬種之一。陸川豬短、寬、肥、圓,背腰寬廣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成熟早繁殖力高,母性好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廣耐粗飼並且抗病能力強,肉嫩味鮮、體型緊湊。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陸川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川豬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縣
  • 品質特點:繁殖力高、抗逆性強、遺傳力穩定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459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9月13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開發利用,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陸川豬體型特點是矮、短、肥、寬、圓,頭較短小,體型緊湊,嘴中等長,鼻樑平直,面略凹或平直,額較寬,有“丫”字型或棱形皺紋,額中間多有白毛;耳小直立略向前外伸,背腰寬稍凹陷,腹大似船底形;殿短稍傾斜,尾根高,四肢粗短;蹄寬,多呈臥系;有效乳頭6—7對,多則8對;被毛稀短,毛色為黑白花,頭、耳、頸背、腰、殿、尾為黑色,其餘均為白色,在黑白交界處有一條4—5厘米白毛黑白暈帶;頭頸交接處多有一條2—3厘米寬的白帶,毛色穩定。陸川豬的特性是耐粗飼、適應性強;母豬母性好、繁殖力高、雜交優勢明顯;早熟易肥,肉質鮮嫩;生長速度慢,飼料利用率低。
陸川豬陸川豬

內在品質

陸川豬肉質鮮嫩,脂肪含量較高,口感好,味道醇香。據檢測,陸川豬背最長肌脂肪含量為8.86%,熱能為697.9千焦/100克,蛋白質含量為20.9%。

開發利用

陸川豬的開發利用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純繁育種,陸川母豬母性好、繁殖力高、雜交優勢明顯。廣西其他地區以及廣東粵西地區和海南等地,人們都喜歡用陸川豬作母本與杜洛克或長白、大白豬進行雜交生產商品豬,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川縣每年外銷陸川種母豬20萬頭以上。
二是雜交利用,陸川豬雜交豬適應性強,耐熱、耐粗飼,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飼養效益高。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川縣每年銷往廣東、海南的陸川豬雜交豬苗在100萬頭以上,使陸川成為廣西著名的豬苗生產基地。
三是陸川豬產品深加工,陸川豬皮薄肉嫩骨細、味道鮮美。陸川烤乳豬,以陸川乳豬為原料(3—8千克)燒烤加工,製成脆皮烤乳豬,色香味形俱全,皮酥肉嫩,受到消費者認可,僅廣東客商每年在陸川設點收購陸川乳豬15萬頭以上。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產地屬華南丘陵區,地勢中部較高,南北較低。陸川縣土壤主要由花崗岩(占63.9%)、沙頁岩(占29.6%)風化物發育而形成。水田土壤主要是壤土(占43%)、砂壤土(占42%)、粘壤土(占6%);旱地土壤主要是雜砂赤紅土(占62%)、赤沙土(占18%)、赤壤土(占12%);山地紅壤主要是赤紅壤。產區土壤偏酸,pH值平均為5.4,土壤有機質較豐富。

水文情況

產區水資源豐富,溪流較多,主要河流有六條:九洲江、米馬河、沙湖河、清湖河、低陽河、榕江河。縣內河流總長331千米,地表水徑流總量15億立方米,產區主要以九洲江流域地下水為主,地下水深6—12米,規模養殖場一般都使用50米以下深井水,其他的養豬戶多為12米內的地表水,水的物理性質良好,完全符合飲用水要求。

氣候情況

產區屬南亞熱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線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日照:年平均日照1760.6小時。氣溫:年平均氣溫21.6℃,極端最低溫度-0.1℃,極端最高溫為38.7℃。年均相對濕度為80%。無霜期長達359.1天。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942.7毫米,降雨量多集中於4—9月。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境內豐富的作物資源,為陸川豬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基礎。
陸川豬陸川豬

歷史淵源

陸川豬始於漢而盛於唐,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漢代被羅馬帝國引入,育成了古代羅馬豬(又名拿波利坦豬),18世紀輸出英國,育成巴克夏豬,現代被列為國家級“三保”品種,飲譽“理想雜交母本”稱號,得到“優良肉質將會打遍天下無敵手”評價。
陸川豬的形成歷史悠久,早在明萬曆已卯(1579年)編纂的《陸川縣誌》就已有關於陸川豬的記載。
清朝以來,陸川豬和北流魚、博白蕹菜、鬱林狗肉、興業大薯在桂東南乃至廣西為家喻戶曉的特產。據資料記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5年,陸川縣飼養的生豬全部為陸川豬。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末)陸川豬存欄4.6萬頭,解放時期(1949年末)存欄2.83萬頭。
新中國成立後,經廣西知名畜牧專家對陸川豬進行調查、研究、鑑定,並發表論文,陸川豬開始弛名。
20世紀60年代末,越南曾從陸川縣引過陸川種豬20多頭。
1972年開始,廣西豬育種協作組確定以約克、長白豬為父本,陸川豬為母本開展經濟雜交,陸川豬成為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廣泛採用的雜交母本。
197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廣東順德縣召開全國豬選種育種會議,確定陸川豬為全國優良地方品種,被人稱為全國八大地方良種豬之一。
20世紀90年代開始,陸川縣每年外銷陸川種母豬20萬頭以上,銷往廣東、海南的陸川豬雜交豬苗在100萬頭以上,使陸川成為廣西豬苗生產基地。
陸川縣相繼出台了《關於發展陸川母豬生產的決定》(陸政發[1996]88號)、《關於加快畜牧水產業發展的決定》(陸政發[1997]129號)、《關於發展陸川豬生產的決定》(陸政發[1999]51號),出台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發展陸川豬生產。

生產情況

2008年,陸川母豬存欄6.67萬頭。
2009年,陸川縣陸川豬存欄53萬頭,年出欄生豬99萬頭,其中肉豬32萬頭,中小豬67萬頭,豬肉年產量3.3萬噸。
陸川豬陸川豬

產品榮譽

1982年,陸川豬被載入《中國豬品種志》。
2000年,農業部第130號公告陸川豬被列為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名錄。
2006年,農業部第662公告陸川豬被確定為國家級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陸川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陸川豬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陸川縣境內的溫泉鎮、大橋鎮、橫山鄉、烏石鎮、灘面鄉、良田鎮、清湖鎮、古城鎮、沙坡鎮、米場鎮、沙湖鄉、馬坡鎮、珊羅鎮、平樂鎮等十四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04—110°25′,北緯21°53′—22°38′。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陸川豬生產產地符合《產地環境評價標準》(NY/T5295—2004)、《無公害食品畜牧飲用水水質》(NT5027—2001)、《畜禽環境質量標準》(NY/T388—1999)。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陸川豬品種選擇及特定要求按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陸川豬》(PB45/T179—2004)實行操作。
(3)生產過程管理飼養方式:一年四季圈養,不放牧。但在母豬帶仔哺乳期間,可以圈圍數平方米的運動場地,讓母仔增加運動和光照,同時也便於餵飼、清掃等管理工作。
飼養日糧:陸川豬耐粗飼,適應能力強,對飼養用料,日糧水平要求並不嚴格。規模養殖場日糧按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陸川豬》(PB45/T179—2004)進行配製。
飼養管理:陸川豬的飼養管理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母豬接產,母豬分娩要接產,防止母豬壓死仔豬;二是仔豬補鐵及補料,仔豬產後1—3天要注射鐵製劑,提高仔豬免疫力,7—10日給仔豬補料,增加營養,促進仔豬生長;三是二周齡以內要做好仔豬黃白痢的防治,減少仔豬死亡率;四是做好仔豬45日齡斷奶過渡關。投入品飼料、獸藥、生物製品等管理使用嚴格按照《NY5032—2006無公害食品畜禽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和《NY5030—2006無公害食品畜禽飼養獸藥使用準則》執行。
(4)產品收穫、屠宰技術規定:
a、陸川豬最適宜屠宰體重60—75千克,屠宰率為68—72%,瘦肉率為37—40%。
b、屠宰車間每日宰後必須立即徹底清掃、洗刷所有屠宰場地、工具、器械,沖洗並用0.2%過氧乙酸噴霧消毒一次。
c、宰前必須經活體檢疫、登記,檢疫合格的活體,按照屠宰程式進行屠宰。
d、做好宰後檢疫及記錄工作。
e、運輸要符合無公害衛生管理標準。
(5)生產記錄要求:要做好生產全過程的記錄,包括:飼料、獸藥的購銷、使用記錄,免疫、消毒記錄,產品銷售記錄等。記錄要完整、真實,保存兩年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