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蘆荻

陳蘆荻

陳蘆荻,著名詩人。原名陳培迪,廣東省南海縣西樵鎮學堂鄉人。1949年8月,陳蘆荻參加革命隊伍,任東江解放區崑崙山獨立教導營學習委員。1950年4月當選為民進中央候補理事,1979年當選為民進中央委員,曾擔任民進廣東省籌備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直至逝世以前,他還擔任民進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民進省委顧問及廣州詩社顧問等職。1986年3月離休前是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的詩集主要有《桑野》、《馳驅集》、《遠訊》、《旗下高歌》、《田園新歌》、《海南頌》、《蘆荻詩選》、《荻花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蘆荻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南海縣
  • 性別:男
簡介,生平,1933年夏,廣州淪陷之後,1939年7月,日本投降後,1949年9月,1950年,建國初期至90年代初這40多年間,1957年,1979年,1993年12月16日,1994年10月10日,

簡介

陳蘆荻的父親是個華僑,長期在南美秘魯經營小生意,是個愛國愛家的人,母親及兄弟三人靠僑匯過活。陳蘆荻排行第二(其弟是廣州市有名的老中醫陳培淦),他6歲人鄉塾,10歲曾把《詩經》 中的一冊全背誦,深得父親喜愛。陳蘆荻12歲就離鄉到廣州大新街蘇館(較新型的私塾)就讀,初涉古典文學詩賦。1927年他入讀廣州南海中學,後轉知用、廣雅中學及中山大學附中就讀高中。他曾在學校壁報上發表一些小詩和散文,在級際國文比賽中獲得第一,而且尤其喜愛新詩。魯迅茅盾葉聖陶的小說,朱自清周作人的散文,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冰心的詩以及莫泊桑的翻譯小說等都成了他喜讀的作品。在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中受到革命思想的啟蒙,在郭沫若譯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中,第一次獲得最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知識。高中就讀期間,抗日怒潮洶湧澎湃,社會進步思潮激盪。陳蘆荻的同學中或組織抗日劇社、或組織讀書會,他本人參加了讀書小組。1930年4月間,中大附中的讀書小組曾在廣州白雲山黃婆洞舉行活動,陳蘆荻與曾生錢興、禤曼禾等合影。他第一次參加社會上的文藝活動——由歐陽山主持的作者俱樂部文藝座談會,此後,他更多地閱讀優秀文藝作品,包括前蘇聯的一些名著。

生平

1933年夏

陳蘆荻高中畢業升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時值"九·一八"事變、"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事變、"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等相繼爆發。"一·二九"運動期間,他所在的班首先開會回響,並積極參與,他積極參加學生組織的愛國宣傳運動。1936年1月13日,廣州學生支持抗日救國運動的示威受到反動政府的鎮壓,但學生運動的火焰並沒有熄滅,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民先)左翼文藝活動在地下黨領導下蓬勃發展。1936年10月,廣州文藝青年在舉行追悼魯迅逝世的大會上倡議成立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藝協”),陳蘆荻為“藝協”的發起人之一。“藝協”下設詩歌、小說、戲劇、版畫、理論等組,他和溫流黃寧嬰陳殘雲等都參加詩歌組,投身抗戰詩歌的創作行列,他們主張詩歌為抗日救亡而戰鬥、而歌唱,提倡詩歌要通俗易懂,大眾化。他們以詩歌為武器,寫街頭宣傳詩,舉行詩朗誦會、詩廣播會,為抗戰募捐,並創辦《今日詩歌》。次年詩歌組組長溫流去世,陳蘆荻接任組長,繼續出版第二期,第三期改名為《中國詩壇》。從那時開始,陳蘆荻走上丁詩歌創作的道路,也從此走上了中國的詩壇。(《中國詩壇》在廣州淪陷前堅持出版,並於1940年在廣西桂林和1946年解放戰爭中在香港兩度復刊)

廣州淪陷之後

1938年12月,他流亡到廣西,從南寧轉到合浦(廉州)、北海,到廣西的部隊。在北海前線各地,做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投身於保衛大北海,拿起詩筆,激情成篇,引吭高歌,他以詩作號角,作戰鼓。在抗日救亡期間,詩人的感情達到沸騰點,先後寫下較長的抒情詩《中華民族解放的史詩》、《我高歌著新生的中國--寄山西雷石榆》、《我們要創造世界第一樂園》以及若干首短詩《送友人赴陝北》等,並裝訂成一本24開的詩集《馳驅集》。

1939年7月

政治形勢逆轉,國民黨假抗日真反共,當地的部隊不容他立足,連愛國熱情也不讓抒寫歌唱,迫使他離開合浦這抗戰前方。此後,陳蘆荻轉到桂林《廣西日報》任副刊《灕水》編輯,至1944年9月,日寇進逼桂林前夕,他隨疏散的大流到了貴陽,並在《南明晚報》任副刊編輯之職。

日本投降後

陳蘆荻在廣州流離了一個多月,聞《華商報》要在港復刊,便即到香港,並在香島中學任教,與陳殘雲、黃寧嬰一起復刊《中國詩壇》,與胡明樹合編《學生文叢》。當時他生活較為艱難,但人窮志不窮,他愛詩,愛真理,1946年,他參加港九各界於7月舉行追悼李公朴、聞一多的大會,並寫下《如果暴力能征服世界--痛悼聞一多先生》一詩。
由於國民黨反動當局大肆迫害進步民主人士,香港一時集中了柳亞子等很多文化工作者,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港澳分會成立,陳蘆荻被選為候補理事。1945年12月至1949年8月,陳蘆荻在港積極參加民主運動,職業是從事教學,實際上是從事民主運動和文化工作。1948年6月,他任民盟港九分會宣傳委員,12月任民盟廣東省委委員。同年8月15日,民進港九分會正式成立。他由司馬文森等介紹人民進(據家屬反映,他是原擬申請加入共產黨,但介紹人建議他加入民主黨派更能發揮作用)。港九分會成立後,在港的馬敘倫王紹鏊許廣平等參加分會活動,陳蘆荻與徐伯昕、陳秋安、胡明樹、謝加因等經常參加聚會,陳蘆荻在民進港九分會任理事兼負責秘書工作,分會的很多函件都是由他親自擬文送達民進北京總會。在此期間,在港的文化界人士每月都有敘會,有時在黃寧嬰或陳蘆荻家裡舉行,邵荃麟黃藥眠等都去參加。那時,他生活雖然艱苦,但對新中國即將誕生充滿希望。1949年4月在大軍渡江前夕,他寫下一些歌頌解放戰爭的長詩《百萬雄師下江南》以及一些反蔣的歌詞,在《大公報》、《文匯報》發表,後輯成詩集《旗下高歌》。

1949年9月

民進港九分會改稱華南分會,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決定性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命令。4月渡江戰役開始,各地愛國民主運動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瘋狂的鎮壓,在這段腥風血雨的日子裡,陳蘆荻等分會同志在總會的領導下,密切與中共聯繫,配合在港各民主進步力量,開展反蔣愛國鬥爭。他們在配合華南解放運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港的各民主黨派人士不少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還有一些不顧香港當局嚴密監視繼續從事地下活動。而陳蘆荻在1949年9月,由林林介紹與梁純夫、謝加因、胡明樹等轉入廣東東江解放區,參加崑崙山獨立教導營學習,準備廣州解放時協助接管城市工作。

1950年

廣州於10月14日解放,他們從惠陽兼程隨軍人城。陳蘆荻在廣州軍管會文藝處任民眾文藝編導組組長,歐陽山任處長。同年底,他又先後擔任廣州華南文聯籌備會委員、文學部副部長,主編《文藝快報》。1950年初,民進華南分會遷至廣州。4月間,民進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舉行,陳秋安等四位同志代表分會出席了大會。陳蘆荻當選民進第三屆中央候補理事。6月間,根據會議關於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及大城市適當發展的決議精神,經民進中央同意,華南分會改為廣州市分會,並於同年8月17日在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民進廣州市分會籌備委員會,陳秋安任主任委員,陳蘆荻擔任籌委會委員。他們積極搞好組織建設,學習政協制定的《共同綱領》,發動會員積極參加鎮反、土改和支援抗美援朝運動,帶領廣大會員從愛國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建國初期至90年代初這40多年間

詩人都是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他自1953年6月至1990年連任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理事。60年代初暨南大學成立和1978年暨南大學復校,他均在中文系任教,主要講授中國古代文學、現代詩歌等課程。1978年編寫的《中國歷代詩歌名篇選》(唐五代部分),先後由暨南大學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陳蘆荻還先後當選為第一屆、第二屆廣州市人大代表,第二屆廣東省人大代表,曾任廣州對外文協理事。1977 年任第四屆廣東省政協常委,後任第五、第六屆廣東省政協委員,省政協聯誼會理事。

1957年

"反右"運動,他講了幾句真心話,差一點被打成右派,多虧陶鑄在報上說蘆荻是個革命詩人……但運動結束後,他雖然沒有被劃為右派,但遺留的一些歷史問題,一直等到粉碎“四人幫”後才得到糾正。

1979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得到恢復和發展,民進中央召開了第四次代表大會,明確了民進的性質,制定了新時期的工作方針任務。1980年,陳蘆荻任民進七屆廣州市委會副主委,並於次年5月積極參加民進省委籌備工作,任籌委會副主任。1982年12月16日,民進第一屆廣東省委會成立,陳蘆荻當選為副主任委員。1983年11月中旬,民進中央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陳蘆荻與廣東的26位同志一道赴京出席了會議,參與修改會章、決定全面開創民進工作新局面的方針任務。會上,他被選為第七屆中央委員。1984年8月30日,為祝賀中國體育健兒在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取得的輝煌成績,由陳蘆荻配詩的民進書畫家15幅書畫作品送給獲得金牌的健兒;1986年初,陳蘆荻還擔任省民進主辦的東方詩書畫研究會會長;1986年1月初,他應邀參加澳門東亞大學中文學會主辦的澳門文學座談會,並作了“澳門的新詩”專題講座。
作為省政協委員,陳蘆荻積極關心國家大事,在重大問題上獻言。1983年,他向四屆省政協五次會議提交《請重視、珍惜和愛護中年知識分子,進一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現代化貢獻力量》等提案。在五屆一次會議上,他又與郭翹然等提交了《關於請求廣州市人民政府劃撥地皮,給省級民主黨派建辦公大樓》的提案,他還提交《請抓緊和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需要》等提案,充分表達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老知識分子的心情和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參與國家大政方針決策的赤子之心。
晚年,陳蘆荻旅居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但對故國、故園、故人仍充滿深情厚誼,寫下了不少具有濃郁的鄉情、友情的詩篇和信札。廣州詩社及民進的書畫界不少人士,還與陳蘆荻保持密切的聯繫,有的還就詩畫以及個人工作問題等向他討教。他在萬里之遙的澳洲,還時時鴻雁往來,寄託相思之情。

1993年12月16日

在詩人滿81歲高齡的日子裡,《荻花集》出版誌慶,敘情雅集在廣州舉行。廣州市委副書記鄔夢兆、市人大主任黃偉寧、老同志歐初,民進省委林國炎副主委、民進廣州市委盧有光副主委等出席致賀。文學藝術界著名人士賴少其、陳殘雲、韋丘樓棲姚錫娟等近200人參加了活動。與會人士紛紛讚揚他在詩詞方面的藝術造詣、文學成就和愛國、愛鄉的情懷。

1994年10月10日

陳蘆荻在廣州病逝。暨南大學陳朗教授在悼念詩人陳蘆荻文章中說:“今天,祖國正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馳騁,詩人卻永遠不能為它吹起笛子。但是,當我們的兒孫輩們,在蘆荻百歲紀念活動時,相信中國已經是21世紀的強大國家之一,中國已經是屹立於世界的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