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興良,男,1957年3月21日出生,浙江義烏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刑法專業碩士研究生,1984年12月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興良
  • 出生地浙江
  • 出生日期:1957年3月21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學術思想,科研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4年至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先後任助教(1985年)、講師(1987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3年)、博士生導師(1994年)。
1998年至今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現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獄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哲學、刑法教義學、判例刑法學。

主要貢獻

學術思想

陳興良教授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概括為三大方面:一是刑法哲學研究,二是規範刑法學研究,三是判例刑法學研究。前者的貢獻在於提升刑法學的學術品味,後二者的作用在於指導刑事司法實踐。
刑法哲學
陳興良教授始終認為,刑法條文背後蘊涵著深刻的法理,這是刑法理論的主體內容,應當把刑法學從對刑法條文的注釋提升為對刑法法理的闡述,從而建構刑法理論的宏大體系。為此,陳興良教授開始了刑法哲學三部曲的“創作”,其標誌便是如下三本著作。
陳興良教授陳興良教授
其一,《刑法哲學》。該書是一部以犯罪與刑罰及其罪刑關係為研究內容的學術專著,在對我國現行的刑法理論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初步建構了一個以罪刑關係為中心的刑法理論體系。全書共分三篇:犯罪本體論、刑罰本體論和罪刑關係論。在該書中,作者分別提出了犯罪本質二元論、刑罰目的二元論和罪型關係論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題,由此而開創了我國刑法哲學研究之先河。
其二,《刑法的人性基礎》。該書以人性——理性與經驗以及人的意志自由問題,作為一個理論視角,審視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學派建構起來的基本框架。作者提出人性的理性與經驗二重性的原理,肯定人在存在論意義上的行為決定論和在價值論意義上的意志自由論。由此出發,該書分別考察了犯罪與刑罰、立法與司法的人性基礎。該書以人性為切入點,對刑法進行了哲學的綜合分析,其中包含大量哲學、法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生物學等內容,使該書具有相當的理論包含量和邏輯穿透力。
其三,《刑法的價值構造》。該書以價值為理論視角,審視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學派的基本理念,揭示兩大學派之間在人權保障與社會保護這兩種刑法機理上的對峙與衝突,並從社會本質論的角度,基於個體與整體的統一性,提出了刑法機理二元論的原理。由此出發,該書分別考察了刑法的三大價值目標,這就是刑法的公正性、刑法的謙抑性與刑法的人道性。之後,作者還對罪刑法定與罪刑均衡這兩大刑法基本原則進行了價值分析,是作者在刑法哲學研究領域一部具有理論廣度與學術深度的力作。
規範刑法學
陳興良教授長期從事刑法哲學研究,但他從不否認規範刑法學的功績,而是認為規範刑法學與理論刑法學之間存在著辯證的關係:規範刑法學是刑法哲學的基礎,為刑法哲學的發展提供滋養;刑法哲學是規範刑法規範學理論層次提升的標誌,是規範刑法學以及刑法史學等理論形態抽象發展的結果。基於這一正確認識,陳興良教授將大量的精力投向了對規範刑法學的關注。在10餘年的刑法學研究生涯中,他積極參與刑法修訂、司法解釋的論證等活動,接受權威司法機關的邀請參加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討論,並撰寫大量的刑法學論文對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重大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獨到間接,涉及到對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的反思,職務犯罪、經濟犯罪、證券犯罪、共同犯罪、法條競合的立法完善,間接正犯、身份、罪數、犯罪數額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等。
陳興良著《規範刑法學》陳興良著《規範刑法學》
此外,陳興良教授還對刑法基本原理展開研究,在刑法知識的去蘇俄化、對社會危害性理論的批判、對人權保障機能的堅守、對形式理性的批判等方面有頗多建樹;在犯罪論、刑罰論以及刑法各論等領域也都提出了獨到見解,涉及死刑存廢論、自殺相關行為的定性、婚內強姦等熱點問題。
判例刑法學
判例刑法學是陳興良教授在刑法哲學與規範刑法學以外的又一個學術領域。判例刑法學採用判例研究的形式進行法理的敘述,是陳興良教授探討刑法理論的一種嘗試。判例刑法學採用判例研究法,對刑法有關問題進行專題的討論。我國尚未建立正式的判例制度,因此,判例一詞不見於官方文獻。近些年來,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在推行案例指導制度。這裡的指導性案例,就是陳興良教授所稱的判例,這是一種具有判例性質的案例。陳興良教授經過多年研究,完成了《判例刑法學》一書。該書以82個判例為經,以117個主題範疇為緯,共形成63專題,通過對典型判例的裁判理由進行法理探討,交織勾勒出判例刑法學的基本面貌;其中,既涉及刑法總論的一般理論,也涉及對刑法分則的個罪研究,並且從個案出發,涉及到在刑法研究方法上的示範功能。
陳興良教授認為,在從文本刑法學到實踐刑法學的轉變過程中,判例刑法研究是一座必經的橋樑。從某種意義上說,判例刑法學是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刑法學的一個知識增長點。陳興良教授開創的判例刑法學研究,為我國刑法研究擴展了空間,對於司法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真正體現了刑法學作為部門法學的實用價值。

科研成果

專著
《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刑法的知識轉型(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系《刑法知識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五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教義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判例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刑事法治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法務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口授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規範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法務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版
《刑法總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本體刑法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刑法的啟蒙》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刑法適用總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法務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刑法的價值構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三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刑法疏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刑法的人性基礎》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3版
《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一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3版
《遺傳與犯罪》民眾出版社1992年版
《共同犯罪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版
《正當防衛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版
論文
1.《中國社會科學》(2篇)
主觀惡性論,《中國社會科學》1992/02
罪刑關係論(與邱興隆合著),《中國社會科學》1987/04
2.《法學研究》(27篇)
犯罪論體系的位階性研究,《法學研究》2010/04
走向學派之爭的刑法學,《法學研究》2010/01
客觀歸責的體系性地位,《法學研究》2009/06
形式與實質的關係:刑法學的反思性檢討,《法學研究》2008/06
犯罪範圍的合理定義,《法學研究》2008/03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價值論與方法論的雙重清理,《法學研究》2007/05
從歸因到歸責:客觀歸責理論研究,《法學研究》2006/02
刑法教義學方法論,《法學研究》2005/02
目的犯的法理探究,《法學研究》2004/03
社會危害性理論——一個反思性檢討,《法學研究》2000/01
刑事政策視野中的刑罰結構調整,《法學研究》1998/06
刑法公正論,《法學研究》1997/03
罪刑法定的當代命運,《法學研究》1996/02
刑法的價值構造,《法學研究》1995/06
刑法的人性基礎,《法學研究》1994/04
論人身危險性及其刑法意義,《法學研究》1993/02
論刑法哲學的價值內容和範疇體系,《法學研究》1992/02
論主觀惡性中的規範評價,《法學研究》1991/06
資格刑比較研究,《法學研究》1990/06
論共同犯罪立法與司法的完善,《法學研究》1989/06
刑法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與邱興隆合著),《法學研究》1988/05
經濟犯罪的立法對策(與趙國強合著),《法學研究》1988/02
論中國刑法中的共同正犯,《法學研究》1987/04
論身份在定罪量刑中的意義,《法學研究》1986/06
論中國刑法中的情節加重犯,《法學研究》1985/04
論中國刑法中的片面共犯,《法學研究》1985/01
論教唆犯的未遂,《法學研究》1984/2
3.《中國法學》(15篇)
形式解釋論的再宣示,《中國法學》2010/04
行為論的正本清源——一個學術史的考察,《中國法學》2009/05
期待可能性的體系性地位——以罪責構造的變動為線索的考察,《中國法學》2008/05
違法性理論:一個反思性檢討,《中國法學》2007/03
社會危害性理論:進一步的批判性清理,《中國法學》2006/04
違法性認識研究,《中國法學》2005/04
一般預防的觀念轉變,《中國法學》2000/05
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犯罪學研究,《中國法學》1999/06
論證券犯罪及其刑法調控(與陳正雲、張旭合著),《中國法學》1994/04
挑戰與機遇:面對市場經濟的刑法學研究(與高銘暄合著),《中國法學》1993/06
轉化犯與包容犯:兩種立法例之比較,《中國法學》1993/04
九十年代刑法學的理論走向(與馬克昌、楊敦先合著),《中國法學》1992/05
論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關係,《中國法學》1992/04
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經濟犯罪(與楊敦先合著),《中國法學》1990/02
論中國刑法的發展完善——關於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原則的思考,《中國法學》1989/03
4.《中外法學》(12篇)
犯罪構成論從四要件到三階層——一個學術史的考察,《中外法學》2010/01
利用櫃員機故障惡意取款行為之定性研究,《中外法學》2009/01
中國死刑的當代命運,《中外法學》2005/05
“無行為則無犯罪”——為一條刑法格言辯護,《中外法學》1999/05
刑法修改的雙重使命:價值轉換與體例調整,《中外法學》1997/01
金融詐欺的法理分析,《中外法學》1996/03
論刑罰權及其限制,《中外法學》1994/01
經濟領域中失范行為的評判及其法律抗制(與劉華合著),《中外法學》1993/03
刑法哲學研究論綱,《中外法學》1992/03
死刑存廢與人權保障(與楊敦先合著),《中外法學》1991/06
論主觀惡性中的心理事實,《中外法學》1991/01
呼喚法學研究的主體意識,《中外法學》1989/02
5.《政法論壇》(6篇)
刑法知識的去蘇俄化,《政法論壇》2006/05
辯護人妨害作證罪之引誘行為的研究——從張耀喜案切入,《政法論壇》2004/05
未完成罪研究,《政法論壇》2000/03
故意責任論,《政法論壇》1999/05
經濟犯罪的防治對策(與曲新久合著),《政法論壇》1992/04
受賄罪構成新探(與王作富合著),《政法論壇》1991/01
6.《法律科學》(15篇)
刑法學:向死而生,《法律科學》2010/01
期待可能性問題研究,《法律科學》2006/03
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法律科學》2005/04
姦淫幼女構成犯罪應以明知為前提——為一個司法解釋辯護,《法律科學》2003/06
部門法理學之提倡,《法律科學》2003/05
限權與分權:刑事法治視野中的警察權,《法律科學》2002/01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與實質化辨正,《法律科學》1999/06
法的解釋與解釋的法,《法律科學》1997/04
罪刑均衡的價值蘊涵,《法律科學》1996/04
腐敗的成因及其抗制,《法律科學》1995/06
論量刑情節(與莫開勤合著),《法律科學》1995/02
論意志自由及其刑法意義,《法律科學》1993/05
論客觀危害中的行為事實,《法律科學》1992/06
論共同犯罪的因果關係,《法律科學》1991/06
論中國刑法中的連累犯,《法律科學》1989/01
7.《法學》(30篇)
罪刑法定原則的本土轉換,《法學》2010/01
刑法因果關係:從哲學回歸刑法學——一個學說史的考察,《法學》2009/07
婚內強姦犯罪化:能與不能——一種法解釋學的分析,《法學》2006/02
“應當知道”的刑法界說,《法學》2005/07
論犯罪構成要件的位階關係,《法學》2005/04
為辯護權辯護——刑事法治視野中的辯護權,《法學》2004/01
司法解釋功過之議,《法學》2003/08
死刑存廢之應然與實然,《法學》2003/04
入罪與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雙重考察,《法學》2002/12
關於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理性思考,《法學》2002/08
勞動教養:根據國際人權公約之分析,《法學》2001/10
勞動教養之權力歸屬分析,《法學》2001/05
相似與區別:刑法用語的解釋學分析,《法學》2000/05
論無過當之防衛,《法學》1998/06
刑法司法解釋的限度——兼論司法法之存在及其合理性(與周光權合著),《法學》1997/03
刑法價值序說,《法學》1996/10
金融犯罪的特徵及立法完善,《法學》1996/01
法律解釋的基本理念,《法學》1995/05
證券犯罪的立法構想,《法學》1994/02
刑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法學》1993/04
晚近刑事立法中的共同犯罪現象及其評釋,《法學》1993/01
中國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的反思,《法學》1992/07
對兩個刑法司法解釋的理論探究——兼論法條的從重選擇,《法學》1991/10
建立受賄罪罪名體系的構想(與王玉珏合著),《法學》1991/06
關於設立非法競爭罪的建議,《法學》1990/02
對經濟犯罪疑案的反思,《法學》1989/06
修改刑法與關係法規的處理(與青峰合著),《法學》1989/03
數額與共同經濟犯罪,《法學》1988/12
從犯如何比照主犯處罰之我見,《法學》1988/10
試析詐欺保險金的犯罪,《法學》1987/02
8.《現代法學》及改版前的《法學季刊》(9篇)
四要件犯罪構成的結構性缺失及其顛覆——從正當行為切入的學術史考察,《現代法學》2009/06
共同犯罪論,《現代法學》2001/03
刑法因果關係研究,《現代法學》1999/05
法律多元:理念、價值及其當代意義——尤其從刑事角度的思考(與周光權合著),《現代法學》1996/06
刑法謙抑的價值蘊含,《現代法學》1996/03
禁止重複評價研究,《現代法學》1994/01
群體犯罪學初探,《現代法學》1990/01
經濟犯罪學初探,《現代法學》1989/01
論共同犯罪與一罪數罪,《法學季刊》1987/04
9.《法商研究》及改版前的《中南政法學院學報》(7篇)
刑法競合論,《法商研究》2006/02
不以騙取稅款為目的的虛開發票行為之定性研究—非法定目的犯的一種個案研究,《法商研究》2004/03
犯罪構成:法與理之間的對應與緊張關係,《法商研究》2003/03
正當化事由研究,《法商研究》2000/03
一般預防論,《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3/02
刑罰目的二元論,《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1/02
論中國刑法中的刑罰執行,《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89/04
10.《法制與社會發展》(6篇)
間接正犯:以中國的立法與司法為視角,《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05
論犯罪的對合關係,《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04
犯罪構成的體系性思考,《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03
犯罪不作為研究,《法制與社會發展》1999/05
刑法機能二元論,《法制與社會發展》1997/04
犯罪價值論,《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06
11.《法學家》及改版前的《法律學習與研究》(12篇)
四要件沒有構成要件的犯罪構成,《法學家》2010/01
刑罰改革論綱,《法學家》2006/01
一部具有創新意義的刑法,《法律學習與研究》1997/03
侵占罪與貪污罪之比較,《法律學習與研究》1996/04
克拉瑪依“12·8”特大火災案代理詞(與趙秉志、鄧又天、趙長青合著),《法律學習與研究》1995/06
關於賄賂的比較研究,《法律學習與研究》1993/Z1
經濟活動中罪與非罪界限的法律思考,《法律學習與研究》1992/05
論出版活動中犯罪的司法與立法問題,《法律學習與研究》1990/04
共同犯罪人分類的比較研究,《法律學習與研究》1988/03
淺論經濟違法,《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03
關於司法機關等三個問題的簡答,《法律學習與研究》1986/03
試析中國刑法中的法條競合,《法律學習與研究》1986/03
12.《法學雜誌》(12篇)
寬嚴相濟政策與刑罰規制,《法學雜誌》2006/04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下),《法學雜誌》2006/02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上),《法學雜誌》2006/01
死刑限制論的一個切入——以故意殺人罪為線索的展開(與葛向偉合著),《法學雜誌》2005/05
故意殺人後取財行為之定性研究——計永欣案分析,《法學雜誌》2004/05
走向理性思辨的犯罪學——讀《預防犯罪學導論》,《法學雜誌》1995/04
犯罪概念之比較及其意義(與李貴方合著),《法學雜誌》1993/01
論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責任根據(與王晨合著),《法學雜誌》1992/01
論犯罪的目的和動機及其兩者關係,《法學雜誌》1991/04
論共同犯罪中的實行過限,《法學雜誌》1989/06
中國刑法中的法條競合及適用,《法學雜誌》1986/06
論中國刑法中的間接正犯,《法學雜誌》1984/01
13.《法學評論》(5篇)
非家庭成員間遺棄行為之定性研究——王益民等遺棄案之分析,《法學評論》2005/04
過失責任論,《法學評論》2000/02
論法人共同犯罪,《法學評論》1991/06
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犯罪原因(與王作富合著),《法學評論》1990/04
論經濟犯罪的內在結構(與趙國強合著),《法學評論》1989/06
14.《當代法學》(4篇)
面向21世紀的刑事司法理念,《當代法學》2005/03
被害人有過錯的故意殺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從被害與加害的關係切入,《當代法學》2004/02
行為科學視野中的刑法學,《當代法學》1993/04
晚近刑事立法中的法條競合現象及其評釋,《當代法學》1992/01
15.《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及改版前的《華東政法學院學報》(6篇)
人格刑法學:以犯罪論體系為視角的分析,《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9/06
獨立而中立:刑事法治視野中的審判權,《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06
轉型與變革:刑法學的一種知識論考察,《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03
合法貸款後採用欺詐手段拒不還貸行為之定性研究——從吳曉麗案切入,《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03
刑罰目的新論,《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03
罪刑法定的司法適用,《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8/01
16.《政治與法律》(7篇)
犯罪客體的去魅——一個學術史的考察,《政治與法律》2009/12
刑法修改中的若干主要問題,《政治與法律》1997/01
罪刑均衡的理論建構,《政治與法律》1996/04
刑罰存在論,《政治與法律》1995/04
刑事干預的理論基礎,《政治與法律》1995/02
科學性與人文性——刑法學研究的價值目標,《政治與法律》1995/01
回扣對策論(與黃振中合著),《政治與法律》1993/02
17.《環球法律評論》(2篇)
刑法機能的話語轉換——刑法目的論的一種探討路徑,《環球法律評論》2008/01
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於中國刑法的探討,《環球法律評論》2003/03
18.《清華法學》(2篇)
從刑事責任理論到責任主義——一個學術史的考察,《清華法學》2009/02
構成要件的理論考察,《清華法學》2008/01
19.《北大法律評論》(4篇)
關於死刑的通信,《北大法律評論》2005/01
受僱傭為他人運輸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研究——死囚來信引發的思考,《北大法律評論》2005/01
犯罪:規範與事實的雙重視角及其分野,《北大法律評論》2000/02
超越報應主義與功利主義:忠誠理論——對刑法正當根據的追問(與周光權合著),《北大法律評論》1998/01
20.《刑事法評論》(18篇)
走向共犯的教義學——一個學術史的考察,《刑事法評論》第2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老而彌新:儲槐植教授學術印象,《刑事法評論》第2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共同正犯:承繼性與重合性——高海明綁架、郭永杭非法拘禁案的法理分析,《刑事法評論》第2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正當防衛的制度變遷:從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以個案為線索的分析,《刑事法評論》第19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對68起無罪案件的實證分析,《刑事法評論》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懷念振想教授——《公務犯罪研究綜述》序,《刑事法評論》第16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判例教學法:以法係為背景的研究,《刑事法評論》第1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勞動教養制度:一個文本的研究,《刑事法評論》第10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的憲政基礎,《刑事法評論》第11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我所認識的邱興隆:其人其書與其事——《關於懲罰的哲學——刑罰根據論》代序,《刑事法評論》第8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法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考察——尤其以刑法學為視角,《刑事法評論》第7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刑事法治的理念建構,《刑事法評論》第6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理念、規範、體制之考察,《刑事法評論》第5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一個刑法學人的心路歷程,《刑事法評論》第4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論不作為犯罪之作為義務,《刑事法評論》第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困惑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困惑——從價值觀念角度和立法技術層面的思考(與周光權合著),《刑事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版
歷史的誤讀與邏輯的誤導——評共同犯罪的修訂,《刑事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版
從政治刑法到市民刑法——二元社會建構中的刑法修改,《刑事法評論》第1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版
21.《刑事法判解》(7篇)
交通肇事轉化為故意殺人罪之定性——韓正連故意殺人案,《刑事法判解》第10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非法占有貸款目的之認定研究,《刑事法判解》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正確對待口供,《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重大責任事故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受賄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侵占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盜竊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2.《河北法學》(4篇)
拘禁他人並向其勒索財物行為之定性研究——楊保營案的分析,《河北法學》2005/03
罪犯處遇的法理分析,《河北法學》1997/01
論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不特定性(與黃振中合著),《河北法學》1992/05
論脅從犯的認定,《河北法學》1989/02
23.《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7篇)
作為義務:從形式的義務論到實質的義務論,《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0/03
故意毀壞財物行為之定性研究——以朱建勇案和孫靜案為線索的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01
當代中國的刑法理念,《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03
組織男性從事同性性交易行為之定性研究——對李寧案的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01
罪刑均衡的司法體認,《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7/02
刑種設定的法理分析,《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6/04
犯罪認定論,《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4/01
24.《中國審判》(7篇)
掛失並取走自己賬戶下他人款項構成盜竊罪,《中國審判》2010/05
受賄罪的未遂與既遂之區分,《中國審判》2010/02
在ATM機上存假幣取真幣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中國審判》2009/06
盜竊罪與詐欺罪的界分,《中國審判》2008/10
搶劫性勒索行為的性質如何認定,《中國審判》2008/01
始於綜述的刑法學術之路——師從高銘暄教授研究刑法的個人經歷,《中國審判》2007/09
綁架罪的本質是什麼,《中國審判》2007/05
25.《人民檢察》(12篇)
類型性的思考與個別性的思考——刑法方法論之三,《人民檢察》2010/01
體系性的思考與問題性的思考——刑法方法論之二,《人民檢察》2009/23
立法論的思考與司法論的思考——刑法方法論之一,《人民檢察》2009/21
部門負責人以單位名義走私並截留部分貨款應如何處理,《人民檢察》2008/19
刑罰結構亟待調整:限制死刑 加重生刑,《人民檢察》2007/19
虛構產品名稱高價銷售牟利如何處理,《人民檢察》2005/23
法系與推理,《人民檢察》2005/07
法治國的刑法文化——21世紀刑法學研究展望,《人民檢察》1999/11
訴訟結構的重塑與司法體制的改革,《人民檢察》1999/01
受賄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之探討,《人民檢察》1996/05
侵占、損毀公司技術資料行為之定性,《人民檢察》1995/12
科學性與人文性——刑法學研究的價值目標,《人民檢察》1995/05
26.《華東刑事司法評論》(3篇)
盜取空白現金支票偽造後使用行為的定性研究——周大偉案分析,《華東刑事司法評論》2006/00
劉涌案改判的法律思考,《華東刑事司法評論》2004/01
憲政視野中的刑法,《華東刑事司法評論》2002/02
27.《浙江社會科學》(3篇)
中國刑事司法改革的考察:以劉涌案和佘祥林案為標本,《浙江社會科學》2006/06
教唆或者幫助他人自殺行為之定性研究——邵建國案分析,《浙江社會科學》2004/06
刑事責任能力研究,《浙江社會科學》1999/06
28.《中國刑事法雜誌》(3篇)
民權刑法研究的新突破——評《民權刑法論》,《中國刑事法雜誌》2004/03
刑法的社會保護機能及其理論基礎,《中國刑事法雜誌》1997/05
罪刑均衡的立法確認,《中國刑事法雜誌》1996/05
29.《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4篇)
新刑法之罪名分析,《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7/04
罪刑均衡的中國命運,《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06
立法理念論,《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01
刑事矯正論,《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5/02
30.《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3篇)
嚴打利弊之議,《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05
單位犯罪——以規範為視角的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01
定罪之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01
31.《政法學刊》(3篇)
財產刑的比較研究,《政法學刊》1991/02
論發放高利貸罪及其刑事責任,《政法學刊》1990/02
論脅從犯的處罰,《政法學刊》1989/01
32.《中國律師》(10篇)
前後左右看死刑——《刑法》理論與實踐“四人談”精選(下),《中國律師》2003/12
前後左右看死刑——《刑法》理論與實踐“四人談”精選(中),《中國律師》2003/11
前後左右看死刑——《刑法》理論與實踐“四人談”精選(上),《中國律師》2003/10
錯判還是錯放:從實體正義到程式正義的正義選擇——刑事法治視野中的犯罪問題(下),《中國律師》2001/08
錯判還是錯放:從實體正義到程式正義的正義選擇——刑事法治視野中的犯罪問題(中),《中國律師》2001/07
錯判還是錯放:從實體正義到程式正義的正義選擇——刑事法治視野中的犯罪問題(上),《中國律師》2001/06
我所認識的邱興隆——《關於懲罰的哲學——刑罰根據論》代序,《中國律師》2000/11
生死之間 法理所系——趙湘傑案一審與二審判決的法理分析,《中國律師》1999/11
檢警一體:訴訟結構的重塑與司法體制的改革,《中國律師》1998/11
中國律師的職業定位,《中國律師》1996/05
33.《北方法學》(2篇)
協助他人掩飾毒品犯罪所得行為之定性研究——以汪照洗錢案為例的分析,《北方法學》2009/04
刑法各論的理論建構,《北方法學》2007/01
34.《公安學刊》(2篇)
論判例刑法學的方法論特徵,《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6
錯案何以形成,《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5
35.《社會科學戰線》(2篇)
論共同犯罪的性質與構成,《社會科學戰線》1991/02
論中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社會科學戰線》1989/02
36.《人大法律評論》(2篇)
罪責序說,《人大法律評論》2000/01
刑法知識的轉型與刑法理論的演進,《人大法律評論》2009/01
37.《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篇)
刑事司法公正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01
受賄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之探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01
38.《中山大學法律評論》(2篇)
刑法行為論的體系性構造,《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8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法人犯罪的法理分析,《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第1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9.《法治通訊》(2篇)
經濟刑法典(理論案)及其說明(與趙國強合著),《法治通訊》1989/08
廢除經濟犯罪中的死刑規定,《法治通訊》1989/07
40.《人民司法》(2篇)
本案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強制猥褻婦女罪,《人民司法》1997/10
完善刑事立法,實現刑法機能,《人民司法》1996/12
41.其他(33篇)
責任論的法理構造,《北航法律評論》第1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中的故意及其構造,《法治研究》2010/06
論無罪過事件的體系性地位,《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03
論財產犯罪的司法認定,《東方法學》2008/03
法律在別處,《法制資訊》2008/03
違法性認識:中國刑法語境下的探討,《比較刑法研究》(馮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沒有事前約定的事後受財行為之定性研究,《刑事法前沿》第1卷(陳澤憲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金融詐欺犯罪的法律適用問題,《審判研究》2004年第1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法治視野中的刑事政策,《江蘇社會科學》2004/05
關於“先刑後民”司法原則的反思,《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02
緊急避險的法理分析,陳乃蔚主編:《新世紀法學前沿》,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司法改革,《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01
自首制度的法理分析,《四川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減刑適用論,《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1/2期
武裝掩護走私之為獨立罪名論,《上海檢察調研》1997/09
刑法的社會保護及其理論基礎,《檢察理論研究》1997/05
刑法附則論(與周光權合著),《公安研究》1997/03
論人權及其刑法保障,《法學前沿》1997/01
罪刑均衡的立法確認,《檢察理論研究》1996/05
刑法人道論,《湘江法律評論》1996/01
刑事立法公正論,《法制現代化研究》1996/01
法人社會與法人犯罪(書序),《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5
內地與香港之間刑事管轄的衝突與協調,《政法論叢》1995/04
科學性與人文性——刑法學研究的價值目標,《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1995/02
論生產力標準及其刑法意義(與付正權合著),《法治論叢》1994/06
基因的奴隸——龍勃羅梭論,《比較法研究》1994/01
回扣——一個亟待科學界定的概念(與黃振中合著),《雲南法學》1993/01
論身份在共同犯罪定罪量刑中的意義,《法學叢刊》1991/04
論行為科學在犯罪預防中的運用(與陰家寶合著),《行為科學》1991/01
論經濟犯罪之間刑罰的協調(與楊敦先合著),《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03
堅持罪刑法定,完善刑事立法,《法訊》1989/08
脅從犯初探,《浙江法學》1989/05
教唆犯的種類,《法苑》1989/04
論文集
《罪刑法定主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的格致》,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走向規範的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當代中國刑法新徑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死刑備忘錄》,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法外說法——陳興良序跋集Ⅰ》,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書外說書——陳興良序跋集Ⅱ》,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法理念導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版
《當代中國刑法新境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當代中國刑法新視界》,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走向哲學的刑法學》,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008年第二版
《當代中國刑法新理念》,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合著、合譯
《兩岸刑法案例比較研究》,與陳子平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縱橫談(分則部分)》,與張軍等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與周光權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刑法學》,與曲新久等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刑法縱橫談(總則部分)》,與張軍等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修訂版
《案例刑法教程》(上、下卷),與曲新久、顧永忠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法條競合論》,與龔培華、李奇路合著,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英國刑法導論》,與趙秉志等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牛津法律大辭典》,與周振想等合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
《新犯罪學》,與趙秉志等合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7年版
主編、參撰
《刑法總論精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刑法知識論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刑法案例優秀作業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學關鍵問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刑法方法論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刑事一體化與刑事政策》,與梁根林共同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犯罪論體系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法治的言說》,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公法》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中國刑事政策檢討——以“嚴打”刑事政策為視角》,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刑法案例教程》,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死刑檢討——以“槍下留人案”為視角》,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刑事司法解釋檢討——以姦淫幼女司法解釋為視角》,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法治的界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刑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刑法教程》,與周振想、李汝川共同主編,長安出版社2003年版
《理性與秩序——中國勞動教養制度研究》,與儲槐植、張紹彥共同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疑案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法治的使命》,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刑法學(法務部律師考試指定教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罪名指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刑事法總論》,民眾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總論》,與李汝川共同主編,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
《刑事訴訟中的公訴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疑難案例評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刑法教程》,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刑事審判實務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新刑法理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新舊刑法比較研究——廢、改、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職務犯罪認定處理實務全書》,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刑事司法研究——情節·判例·解釋·裁量》,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中華法學大辭典(刑法學卷)》(學科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刑事司法案例彙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刑法新罪評釋全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經濟領域違法違紀犯罪認定與處理實務全書》,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當前貪污賄賂、非法所得違法違紀犯罪的政策法律界限與認定處理》,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經營人員法律責任手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懲治經濟犯罪全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刑法學通論》,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刑種通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經濟活動中罪與非罪的界限》,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修訂版
《中國法學著作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刑法各論的一般理論》,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刑事疑案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1992年版
《經濟犯罪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經濟刑法學(總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經濟刑法學(各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經濟犯罪疑案探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刑事法評論》(27卷)
《刑事法判解》(10卷)
《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法律發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的社會病理》,日本亞紀書房1997年版
《新中國刑法科學簡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賄賂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行為法學》,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刑法學原理》(第1、2、3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中國審判案例要覽》(1992年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刑罰通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經濟犯罪學》,中國檢察出版社1991年版
《刑事法學大辭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現代生活法律百科知識》,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國刑法詞典》,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版
《新中國刑法的理論與實踐》,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國刑法適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律師實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簡明法學辭典》,農村讀物出版社1987年版
《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綜述(1949—1985)》,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報刊文章
1.《法學家茶座》(9篇)
一篇序與一個夢,《法學家茶座》第32輯
學術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刑法學,《法學家茶座》第24輯
啟蒙與創新:當代刑法學者的雙重使命(與周光權合著),《法學家茶座》第20輯
北大法律學系77級同學雜憶,《法學家茶座》第20輯
細節決定判決,《法學家茶座》第10輯
懷念振想教授,《法學家茶座》第8輯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之“法”的理解,《法學家茶座》第7輯
何以止“腐”,《法學家茶座》第5輯
刑法的為學之道,《法學家茶座》第2輯
2.《人民日報》(2篇)
改造罪犯離不開社會共同參與,《人民日報》2007-12-29
關於懲治職務犯罪的法律思考,《人民日報》1990-1-26
3.《光明日報》(3篇)
解讀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光明日報》2006-11-28
詐欺的分析,《光明日報》1996-3-28
論經濟犯罪的認定標準,《光明日報》1993-5-19
4.《法制日報》(16篇)
評行為功利主義刑法觀,《法制日報》2010-03-24
適時對監獄法進行修改完善,《法制日報》2007-12-29
呼喚國家刑事補償制度,《法制日報》2007-03-18
我為什麼要修訂再版舊作,《法制日報》2007-02-04
律師業的一幅自畫像,《法制日報》2005-11-03
死刑不能承受之重,《法制日報》2005-09-20
人格調查制度的法理考察,《法制日報》2003-06-03
相對合理現實可行,《法制日報》2002-07-16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責任及認定,《法制日報》2000-08-20
名師名作 惠及吾輩,《法制日報》2001-01-07
法治社會的公法文化,《法制日報》1998-12-26
罪與非罪界限的幾點法律思考,《法制日報》1992-10-15
論中國刑法第79條“最相類似”的認定,《法制日報》1990-11-8
論中國刑法中“法無明文規定”的認定,《法制日報》1990-9-10
行使刑事管轄權豈容侵犯他國主權,《法制日報》1990-2-5
論法條競合的司法適用,《法制日報》1989-12-20
5.《檢察日報》(19篇)
以行為功利主義違法觀判斷行為正當與否,《檢察日報》2010-03-25
定罪的四個基本規則,《檢察日報》2009-11-05
瀆職犯罪中的罪數問題研究,《檢察日報》2009-05-04
“刑罰世輕世重”是符合司法規律的用刑之道,《檢察日報》2008-05-15
當代中國刑法應該具有的三個理念,《檢察日報》2008-03-17
縱橫談刑法,《檢察日報》2008-01-18
懲治受賄犯罪,刑法需要實質判斷,《檢察日報》2007-12-31
寬嚴相濟:構建和諧社會的刑事法律回應,《檢察日報》2007-04-25
單位犯罪研究的一次遠航,《檢察日報》2006-07-09
聚眾犯罪研究的開拓之作,《檢察日報》2005-09-17
刑罰目的的功利蘊含,《檢察日報》2005-04-02
刑罰是如何演化的,《檢察日報》2005-03-19
刑法的悖論性,《檢察日報》2005-03-05
穿行於生活世界和法律世界之間,《檢察日報》2005-01-08
應當確立“第三者裁判”,《檢察日報》2002-10-18
重大責任事故罪研究(下),《檢察日報》2001-10-19
重大責任事故罪研究(上),《檢察日報》2001-10-16
論法條競合的立法方式,《法制日報》1989-9-20
重視程式的獨立意義,《檢察日報》1998-9-15
6.《人民法院報》(9篇)
許霆案的法理分析,《人民法院報》2008-04-01
刑法機能規範思考,《人民法院報》2007-09-12
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問題(下),《人民法院報》2006-11-14
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問題(上),《人民法院報》2006-11-07
部門法學哲理化及其刑法思考,《人民法院報》2004-12-29
找法的艱難,《人民法院報》2002-08-19
正確對待口供,《人民法院報》2002-06-14
法治道路,《人民法院報》2001-12-31
刑法理論的三個推進,《人民法院報》2001-02-09
7.其它(4篇)
為刑法學寫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3-30
司法的邏輯與個案的公正,《貴州日報》2009-07-27
單位經濟犯罪的刑法調控(與周光權合著),《中國經濟時報》1997-7-22
一部更具操作性的刑法,《中國律師報》1997-4-2

獲獎記錄

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1年“中國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項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2005年“刑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作為課程負責人的北京大學刑法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07年獲美國犯罪社會學會國際學術獎;2010年獲日本刑法學會名譽會員稱號。
陳興良教授陳興良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