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鋒(青年作家)

陳海鋒(青年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海鋒,青年作家,時評人。中級攝影師,國內多家新聞媒體特約評論員。現為武警某部幹事,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發表各類新聞作品4千餘篇,時評及理論研討文章百餘篇,出版專著《我的新聞心旅》、《鋒言碎語》、《鐵板腳走一線》、《書呆子哭鼻子》4部,合編著作2部。2013年被武警部隊評為“十大學習成長標兵”。個人事跡曾被《參花》雜誌、《軍事記者》雜誌、《中國武警》雜誌、中國軍網、光明網等專題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海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
  • 出生日期:1986年10月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我的新聞心旅》、《鋒言碎語》、《鐵板腳走一線》、《書呆子哭鼻子》等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個人生活,人物軼事,

人物經歷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意是堅強之父。陳海鋒看似光耀的背後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的成長秘密。
公路保養員,是陳海鋒入伍前的社會初探。可是,新生嫩芽最容易受到傷害:耗費家人大量精力好不容易才找來的工作,卻因一次在保養檢查中的“誤解”導致失誤而打了水漂,年輕的陳海鋒一臉迷茫卻無處傾瀉,只能將所有的苦累酸痛咽在肚裡,抹抹眼淚繼續默默地堅持行路。陳海鋒感慨道:“茶葉離開了熱水的滾燙就發不出清新的幽香;生活離開了暴風雨的肆虐就永遠嘗不到成長的甘甜。”此後,他還賣過雪糕、送過報紙、當過泥瓦工……這些經歷都是他砥礪堅強意志的“探索史”。
參軍入伍後,他還當過文書、通訊員、收發員、圖書管理員等,這為後來走向新聞報導的道路夯實了根基。2006年,複習功課備戰考學的那段經歷另他終生難忘,每晚在燈下苦苦思讀都到凌晨一兩點,風吹雨打從未間斷。成功往往青睞那些付出過艱辛努力的人。最終,當年9月他以武警廣東總隊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武警廣州指揮學院。
“怎樣才能不枉費軍校4年,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進入軍校火熱校園的他時刻思考著自己的未來軍旅人生。最終,他選擇了一段更為艱辛的歷程。執著於夢醒的他,每天堅持把《解放軍報》和《人民武警報》細看2遍,每天堅持讀書到凌晨,每天堅持寫一篇2000多字的通訊報導……就這樣,一年時間裡,他向報社投了80多篇稿子,卻了無音訊。有人看他辛苦,勸他“此路不通,另尋他路”,也有人看他不順眼,覺得他只是“做作”。可倔強不服輸的他咬咬牙,繼續努力奮鬥。“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句高亢的格言在他內心紮根發芽,最終開綻出一朵朵絢麗的奮鬥之花。
“莫辜負你一片聰明美智,你需抖擻精神,留個芳名在青史。”《荷馬史詩》里的這句名言升騰起來的是他對於坎坷人生的態度,抖擻精神,鼓足勇氣,讓挫折化作“春泥”,讓經歷造福精神,成為富饒之地,滋養香花飄香萬里。

個人作品

發表各類新聞作品3千餘篇,時評及理論研討文章百餘篇,出版專著《我的新聞心旅》、《鋒言碎語》、《鐵板腳走一線》3部,合編著作2部。

個人生活

《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新華每日電訊》等報紙每天都會出現在他的辦公桌上,看報是他一日生活的必要環節,剪報也成了他一如既往的習慣。2012年5月,他還特地到地方印刷店定製了剪報本,為何要為剪報“量體裁衣”做本子?那是因為,他想要更好更快地汲取能量,為成長助力,為夢想添筆。截止2013年底,他的剪報本已達98本之多,疊起來足有2米多高。這是他對夢想“傾城之戀”的最好證明。
軍校四年,他用自己投稿賺來的稿費,買了台單眼相機,為了物盡其用,挖掘作用價值,他還報了攝影培訓班,每周日除參加培訓外,還另外花1小時時間自學,此外,他還虛心向具備一定攝影技巧的學員請教,交流攝影心得,在溝通中共同進步。目前,他的各類攝影作品在各類報刊雜誌、知名網站刊載發表,並成為新華社、中新社等簽約攝影師。
高級攝影師,國內多家新聞媒體特約評論員,出版專著3部,參與編寫教材2部……這些耀眼的成績足以令他人眼羨。可,學無止境,學海無涯。直到現在,他仍然堅持每天寫時評、寫言論、寫理論研討文章,定期登錄攝影網站“淘”靈感,一有空閒就到公園裡、大街上聯繫攝影技能。2010年軍校畢業後,他還多次到新華社、解放軍報社等深造學習,北京、西安、天津等地也成了他追求進步的肥沃土壤。“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何緣“愛”字,因為有涵蘊不止的人生積澱,對知識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成為造成他成功的活力源泉。

人物軼事

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是強大的活力引擎。男子漢絕不輕言放棄,只要追求自己的熱愛,就可以創造奇蹟。
現任武警廣州指揮學院宣傳幹事的陳海鋒的履歷記錄著他用一滴滴心血、汗水凝結成的輝煌。人們能夠看到光環的閃亮,卻很少會在意輝煌背後的艱辛與苦難。他究竟是以怎樣的信念和毅力搏擊風雨,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惹人深思。探尋他的成長足跡,每一個成長點滴都能讓人體味成長的味道,感受奮進的力量。
談到新聞工作者的價值,陳海鋒有自己的認識:作為一個部隊新聞工作者,多深入民眾、多下基層、多深入官兵執勤處突第一線,將新事物、真情況、一線官兵的心聲,第一時間鮮活呈現在廣大讀者的面前,新聞工作者的價值才能得到實現。
在3年的新聞工作經歷中,他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新聞采寫經驗,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寫作方法。他善於同基層官兵打成一片,發現每個官兵身上的閃光點,官兵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記者小哥”。
2010年6月,剛剛從武警廣州指揮學院畢業的他,就被總隊抽調參加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安保新聞報導工作。他堅持深入一線採訪,4個月時間,跑爛了兩雙鞋子,被稱為“拚命三郎”。
2010年10月23日,他奉命採訪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武警表演隊。受領任務後,他立即深入到官兵中間,與一線官兵同吃住,打成一片,並全程參加了大型節目《海洋之舟》的表演訓練。他先後採訪官兵113人,採訪筆錄整整1萬餘字,並3次採訪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陳維亞,熱情記錄每一個精彩瞬間,捕捉思想靈感的每一個閃念。
開幕式表演獲得圓滿成功,他被表演官兵那種以苦為樂、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感動,連夜完成長篇新聞通訊《八百嶺南特警“給力”海洋之舟》。第二天,稿子就被新華社發了通稿,被21家國內報刊轉載,被200多家網路媒體轉發,在軍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身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新聞工作者就要用獨特的視角審視南粵武警官兵的思想、生活和炫彩人生,為基層官兵歌唱……”他致力於宣揚“南粵衛士”思想活躍、活力四射、赤誠奉獻的時代精神。他曾參加部隊大型演習、春運執勤、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等大型活動的新聞宣傳工作,先後宣傳報導了亞運安保衛士、反恐特戰精英、春運執勤衛士等先進典型,有力宣揚了南粵官兵樂於奉獻、忠於職守的光榮形象。
有人為名,有人為利,而他卻把新聞報導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乾。2009年春節,還在讀大三的他受命參加武警廣州指揮學院廣州火車站春運執勤新聞報導工作。期間,他幾乎每天寫稿都熬夜到次日凌晨兩三點,好幾次還整宿不合眼。一天,他發燒燒到39攝氏度,仍然堅持外出採訪,因身體嚴重透支,剛走到捷運站的入口處就虛脫暈倒了,隨即被送往醫院急救。醒來時,他的第一句話是:“糟了!他錯過了採訪時間”。這句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第二天,身體尚未痊癒的他,又繼續投入到春運執勤報導中。
摯愛是培育精神的沃土,精神是綻放精彩的源泉。陳海鋒痴迷新聞報導在警營是有口皆碑的。為能撈到新聞“活魚”,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利用實習代職時機到基層部隊採訪、體驗生活,讀軍校的四年時間,他幾乎跑遍了廣東總隊的所有支隊,採訪官兵累計3000餘人,獲得了豐富真實的第一手材料。2010年,基於廣東總隊地處兩個前沿陣地的實際,根據對基層部隊“90後”戰士的思想、生活情況的調查研究,他完成了關於“90後”戰士建功警營的調查報告,受到部隊領導好評。2010年2月,他結合學院實際完成的新聞調查《“90後”學員:我們不是脆弱的一代》,在《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和《羊城晚報》相繼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
到底是什麼“力量”催促他如此執迷新聞報導工作?他的回答是:只有用心體會基層官兵那種純樸、那份真誠、那份熱情,就忍不住要用手中的筆記錄、描繪、演繹那一份份真情。
從事新聞報導的3年間,他先後在《新華每日電訊》、《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法制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省級以上新聞媒體上發表新聞作品3600餘篇,圖片200多幅,多篇新聞作品在軍內外獲獎。由於報導成績突出,他5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還被新華社聘為特約通訊員、特約攝影師;被法制日報聘為特約通訊員;被羊城晚報聘為編外記者等等。2011年1月,他又結集出版新聞作品集《我的新聞心旅》,在武警部隊新聞報導隊伍里引起強烈反響。
看到這些成績,也許你會感到疑惑:一個從事新聞報導工作還不到3年的年輕人究竟如何採擷到如此豐碩的果實?陳海鋒埋首苦學、執著夢想的經歷證明了這個事實。
2006年9月,剛剛考入武警廣州指揮學院的他,以對新聞報導工作的摯愛,加入了新聞報導隊伍,渴望著能夠建功立業。可事與願違,2年時間裡,他向報社投了80多篇稿子,都石沉大海,沒個蹤跡,連個豆腐塊都沒有。他有個習慣,每天都會把《解放軍報》和《人民武警報》翻看2遍,翻遍報紙的邊邊角角連自己的名字都看不到。曾有人勸他放棄,也有人笑他不自量力,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愈挫愈勇,一直默默堅持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