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五傑

陳氏五傑

陳氏五傑,中國歷史上名門望族、顯第世家頗多,地處偏僻的修水縣在近現代湧現出義寧陳氏即其中一個著名的家族,一個可以把修水把九江甚至可以把江西寫大的文化世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氏五傑
  • 定義:一個著名的家族
  • 代表:陳寶箴
  • 故里:桃里
陳氏五傑,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陳封懷,

陳氏五傑

(陳氏五傑故里——桃里)
義寧陳氏五傑陳寶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撫,在晚清時期領導了頗有影響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樹的封疆大吏;陳寶箴之子陳三立(1853—1937)維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體詩派代表人物,近代愛國詩人;陳三立長子陳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畫家,並擅長篆刻、書法、詩文;陳三立三子陳寅恪(1890—1969)現代著名史學大師、教育家,他學識淵博,在國內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四人事略均載入《辭海》 筆者注);陳衡恪次子陳封懷(1900—1993)著名植物園專家、植物分類學家。一家四代出了這五位傑代人物,修水後人並稱之為陳門五傑。陳寶箴1831年正月十八日出生於今修水縣寧州鎮竹段村,故居至今保存完好無損。這五傑除學術、思想造詣極高外,而清廉節儉的高尚情操也極難能可貴,也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陳寶箴

並非有意釣清廉
陳寶箴任巡撫時,乃是封疆大吏,但生活極為清貧,經常吩咐撫衙廚房儘量少買葷菜,多辦蔬菜。廚房僕役私下議論:老爺裝樣子故作清廉。陳寶箴聽了並不生氣,還作了一首詩送廚工:“嚼來確是菜根甜,不是官家食性偏。淡泊生涯吾習慣,並非有意釣清廉。”
陳寶箴的父親擅長中醫,他從小也愛讀醫書,明醫里。1895年初秋,湖北巡撫譚繼洵得重病,陳寶箴幫譚開了一個處方,譚病痊癒。一天,譚派人送給陳家一份禮物,計魚翅一盒,酒一瓮,銀票五百兩。陳寶箴因一向清廉,家境極不富裕,譚送禮物是有意資助他,但陳寶箴婉拒之。
陳寶箴被革除巡撫之職後,將回江西,可是兩袖清風,連回家的盤纏都成問題。後由一好友解囊相贈,陳寶箴才得以攜眷返回南昌,安葬夫人,築造草廬。朱德裳在《三十年聞見錄》中讚嘆:“吾閱世數十年,所不愧清風亮節者,義寧陳氏足以當之”

陳三立

不攀權貴德堪夸
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對陳三立的才學十分讚賞,曾推薦陳三立進宮給溥儀講授古文。陳三立不願入帝王家,婉言謝絕,並轉薦進士朱益藩以自代。
曾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的譚先生,有一女 ,其女賢淑善文,求婚者眾,而譚先生 卻看中陳三立的五公子登恪,並托人三次上陳家說媒,但陳三立一再拒絕,說:譚是大官,我不能高攀,譚只好作罷。
清末明初,士大夫之流納妾者眾多,但陳三立對此深惡痛絕。原配夫人羅氏,早卒,續配俞夫人,感情很深,相敬如賓。陳三立恪守一妻制,不置側室,這種操守在當時是難得可貴的

陳衡恪

一八七六至一九二三)字師曾,號兩者,號所居曰槐堂,曰唐石移,曰染倉室,江西義寧(今江西修水)人。祖寶箴湖南巡撫;父三立進士,工詩,世稱散原先生。慧絕,十歲能為擘窠書,塗抹雲煙,工詩文,世以奇童目之。既冠赴日本習博物,歸任南通、長沙等校教師,繼任教育部編審,北京高師、北京美專教授。工篆刻,熔鑄秦漢,古拙純樸,毫無霸悍之氣。中年因病早逝.書法則篆、籀、隸、魏、其、行諸體無不工,筆力蒼勁,風神秀逸,獨具一格。畫山水得力於沈周、道濟、髡殘、石溪、藍瑛,不使一筆入四王,故生辣堅強,鉤多皴少,尤不耐渲染,瘦骨嶙嶙,筆筆有力。花卉,則綜合陳淳、徐渭、華昆、李鱓參以吳昌碩,挺拔俊逸,不取怪態,以習博物,故形態逼真。偶作人物,亦時寫生,所作京華風俗圖,有金農、羅聘遺意。平生唯不擅作翎毛,故常與王夢白(雲)合作。性行純篤,喜獎掖後進,齊白石得其助甚多。一九二三年夏以繼母俞夫人病,馳赴南京,母死而以哀悴發疾卒於南京,年僅四十八。著有染倉室印存、陳師曾先生遺墨、槐堂詩鈔、不朽錄。《門人俞劍華追記》
潤金既定不多收
陳衡恪住北京時,曾有一位叫潘馨航的先生,對陳衡恪的畫十分欽慕。一次,他登門請陳衡恪作畫16方。那時陳衡恪定的潤金為每方一元,總計16元。但潘先生認為定價太低,給了20元。陳衡恪不願多收,他說:“我的畫論價或許不止賣這些錢,但潤例既定,說按規定收取,我一文也不會多收你的”。
一個要多付,一個要少收,各執已見,爭得不可開交。最後是陳衡恪學生出了個主意,請陳衡恪再畫四方給潘先生。

陳寅恪

拒收饋贈品如梅
陳寅恪遍游歐美,但在生活作風上從不染習“洋氣”,一直保持生活節儉、廉潔自愛的作風。有一次,在美國某地,一位與其相知洋人在知道陳寅恪返國時,特地買了一份名貴的禮物以作紀念,但陳寅恪以不便攜帶為由婉拒之。他不愛接受外人饋贈,甚至親人之間,也同樣嚴以律己。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其侄封懷見他穿衣比較單薄,便送了一件皮襖給他。但他一直沒穿,在家裡放了一冬又原物退還給了封懷。
文革時期,當陶鑄成了黨內走資派第三號人物時,造反派數次要求陳寅恪揭發陶鑄,並暗示“揭發有功”,陳寅恪大義凜然,絲毫不去考慮揭發陶鑄或其他校領導的“罪行”而換取廉價的“寬大”。

陳封懷

權貴不懼保紅楓
1948年仲夏的一天,廬山植物園忽然來了四位彪形大漢,陳封懷不知來的是何方神聖。來者稱系“美廬”(蔣介石行宮)所派,要挖植物園中鮮艷如丹的紅楓裝飾“美廬”庭院。陳封懷不畏強暴,挺身而出地說:“紅楓不能挖,樹木是植物園的,我的責任是保護”。陳封懷的大義凜然,迫使來者訕訕而退。
事後,時任的廬山管理局局長、江西省農業院院長,甚至是第30集團軍總司令兼江西省政府主席王陵基也出面勸說,陳封懷均不為所動,保護了這棵極為珍貴的紅楓。
1934年至1936年,陳封懷在英國愛丁堡植物園留學,師從當時世界的著名植物學家史密斯,獲碩士學位,深得師長與同行的讚賞,並以植物沒有國界、植物學也沒有國界為由,勸說陳封懷在英國工作,具體研究報春花。陳封懷回答:“植物學沒有國界,而我有國籍。報春花發源中國,我的根也在中國”。因而謝絕了英方的挽留,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從事植物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