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甫

陳毅甫

陳毅甫,男,漢族,國籍中國,出生於1877年,1939年去世。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毅甫
  • 別稱:鴻璣
  • 所處時代:清朝末年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靈溪鎮藻溪盛陶
  • 出生時間:1877年
  • 去世時間:1939年
人物簡介
陳毅甫(1877~1939),名鴻璣,出生於藻溪盛陶。少從叔父遇辰學習,後又受業於宜山陳錫琛。兩位先生教學很注意學生的品德培養。毅甫秉性正直,加以先生薰陶:因此品學兼優。不久考中縣學生員,同時在家鄉授徒,靈溪許家駒,髫年便中生員,被人目為神童,便是他的得意門生。
光緒二十八年(1902),推行新學制,平陽開辦縣學堂,毅甫進入縣學堂學習,為了開拓眼界,翌年又入上海馬相伯舉辦的震旦學院。
自鴉片戰爭後,清朝屢戰屢敗,喪權辱國。時平陽立志有所作為者,或到日本考察,或到日本留學,蔚成風氣。光緒三十一年,毅甫前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學理化科學習。宣統元年(1909),學成歸國。這時平陽縣學堂改為高等國小,校長項雨農聘請他為國文教員。
民國2年(1913),毅甫任南港高等國小校長,任期三年。l2年,任縣立第六國小校長,任期四年。21年至23年,任平陽縣立南港區中心國小校長。毅甫一生四任教席,每一次學制有所變革,都委任他負責。由於他有高等學歷,又能適當吸收日本教學經驗,加以對事業兢兢業業,每一次進校,學務輒為改觀。到最後一次任校長,學生數多到教室不能容納,便多方籌資經費拓建,不到一年,全部完工。優秀的教師,認真的教學。在當時屬於一流。影響之深且廣,當時的學生在數十年後,猶能作溫馨回憶。
民國元年,根據浙江省《自治章程》,平陽設縣議會,毅甫被選為縣議會議員,此後歷任縣參事會參事,福建馬尾鹽知史,南港自治委員,盛陶村村長,挺南鄉鄉長等職。但他為人公正平和,不辭勞怨,人們對他亦無怨恨。24年,挺進師進入平陽山區,革命形勢如火如荼,但共產黨員人不到盛陶。駐藻溪的國民黨剿共軍隊,頗疑毅甫與共產黨人有交往,查不到根據而罷。劉紹寬在所撰《毅甫先生家傳》中,聯想到《後漢書.鄭玄傳》,感慨說:“孰謂黃巾羅拜康成之事,復見於今哉!”雖比擬欠切,亦可見毅甫在民眾中之威望與共產黨對他的理解。挺南一帶山區,不時有被國民黨疑為共產黨而逮捕的人,毅甫應他們家屬要求,毅然出面或通過其他關係,為之保釋。據知情者回一億,竟有數十人之多。
“流來三十六高源,匯作狂瀾人海翻。”南港水害嚴重,歷代未能妥善治理。距盛陶數里,有埭頭、嶼兜兩地,西有橫陽支江來自靈溪,至流石北流入鰲江,南有藻溪水亦匯集流石入江,而埭頭、嶼兜適夾在兩水間,埭頭在嶼兜上游,洪水決入時,為嶼兜人所築橫塘所阻,頓成澤國,埭頭人便掘開嶼兜橫塘泄水。嶼兜人見其決塘,認為是以人鄰為壑,遂至鬥毆。此案涉訟幾及百年。民國8年,毅甫任南港水利副董。l0年,毅甫建議縣知事,約請著名仕紳,共同勘察橫塘。經6年,始議定嶼兜橫塘決口處高度,增築乾陡等以泄水,使兩地農戶均能接受。雖未能根治水害,但平息了兩地百年糾紛。南港水害頻仍,時有爭議,為疏浚陳匯,甚至涉及江南人利益,毅甫都秉以公心,參與調解,嶼兜橫塘事,僅為一例。
26年,毅甫因體弱事繁,謝病家居,猶關懷時事,日閱報紙。28年9月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