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貴(原順昌縣人民法院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正貴(1917—1973),別名老四,福建松谿縣東山村人。1943年,在松谿縣鐵欄參加中共閩東北建松政游擊隊,194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作戰勇敢,先後升任游擊隊班長、分隊長、支隊長。1948年秋,陳正貴從建松政游擊隊調到南古甌游擊根據地時中共福建省委組成主力部隊(轄三個支隊和一個教導隊)共300餘人。陳正貴任第三支隊隊長,活動於南平、建甌、順昌三縣交界的各鄉村,宣傳發動民眾,組織貧農團,開展抗租抗稅鬥爭。1949年6月,陳正貴配合主力部隊解放順昌縣。1949年7月至1958年,陳正貴轉業地方工作,先後任建甌縣公安局副局長,建甌、松溪、閩侯縣人武部長、副部長,中共浦城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三明耐火材料廠黨委書記等職。1959年,他調建西林區任林區工會主席、林業局黨委副書記。1964年,建西林區成立新縣,他任建西縣副縣長,分管政府機關工作。1970年,建西縣撤併順昌縣後,陳正貴調順昌縣革命委員會政治組工作,後調任縣人民法院副院長。1973年7月,因病逝世,享年5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正貴
  • 出生地:福建松谿縣東山
  • 出生日期:1917
  • 逝世日期:1973
  • 職業:人民法院副院長
  • 性別:男
鄉賢人士,種糧狀元,

鄉賢人士

陳正貴(1940年9月—2007年7月),男,字自清,別號大社員、陳博士,重慶開縣金峰鄉石門村人,著名書畫篆刻藝術家陳沫吾之父親,青年油畫家陳若文(劉庚)的爺爺。兩歲時就傷失父親陳丕恭先生,與同胞哥哥陳正富在母親王對珍女士的撫育下長大成人。自懂事後,在鄉里村中或左鄰右舍,他都熱心助人,熱心公益事業,不管是鄉鄰紅白喜事、大事小事、家事公事,或是修橋補路、肩挑背托,他都積極參謀策劃和親力親為地幫助,其品德、智慧和助人為樂的精神,都為鄉人推崇,故十分受人尊重。1964年8月,他不幸致殘失去右手雙目,但他仍然參加勞動生產,培育子女兩男兩女。三峽工程開始建設時,他積極支持回響,提前移民到四川省廣漢市居住。2007年7月1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華西第四醫院逝世,享年67歲,安葬在成都市新都區龍鳳山公墓鳳園區。為紀念陳正貴先生的高尚品格和鄉賢精神,其子女還特編撰了《父愛如山》紀念冊出版。
陳正貴生前留影陳正貴生前留影

種糧狀元

陳正貴,浙江東陽市千祥鎮下坑村民,全家5人全部安家在江北街道錦坊村從事糧食生產。上世紀80年代,有先知先覺的村民從事服裝、小百貨的經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親帶親、鄰帶鄰,外出經商賺錢的村民逐年增加,從事種田的村民逐年減少,過去曾出現農田拋荒現象。1995年,陳正貴從朋友處了解到錦坊村外出經商的人較多,許多糧田無人耕種的情況,他就來到錦坊村承包農田,開始的時候只有30餘畝,隨著棄農從商人員的增加,他承包的農田也逐年增加,承包地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2006年,陳正貴共承包了200畝糧田,其中錦坊村100畝,江北湖田村60畝,城東街道馮高樓村40 畝,去年出售早稻穀36噸,成為我市的售糧狀元。同時,隨著農機承包面積的不斷擴大,陳正貴有了新的打算,準備再購置進口全餵入聯合收割機1台,糧食烘乾設備1套,機動座式插秧機1台,屆時農機總值達50萬元,在完成自家承包糧田的農機作業外,開展跨區域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經營,成為東陽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專業大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