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花會

陳村花會

陳村花會是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舉辦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屬於大型迎春花會,在春節前十天舉行,規模大,整個花會綿延10多公里,入場人數平均約有30萬人次,春節氛圍濃郁,是珠三角、港澳、海外有著重要影響力的迎春花會。陳村花會入選了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村花會
  • 遺產級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批准文號:粵府〔2009〕112號
  • 批准日期:2009年10月16日
  • 項目類別:民俗
  • 申報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傳承價值,活動內容,歷史淵源,花卉產業,

傳承價值

廣東人民喜愛花卉,普遍有“無花不成年”、“花開富貴”、“行花街能給新年帶來好運”的強烈民俗心理。紅紅火火的迎春花會,體現南國不一樣的春節風土人情。花會充溢著濃濃的春節氣氛,折射出重要的民俗學信息。而這一花會影響力大,輻射範圍廣,是不少珠三角民眾成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集體記憶,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
圖2 陳村花會文化研討圖2 陳村花會文化研討

活動內容

在花會上,售花人,賞花人,買花人,匯成了浩浩蕩蕩的人潮。人們賞花、買花,以花寄情,以花寓意,每一種花都被賦予吉祥喜慶的意義。年桔即“大吉大利”,代代果有“代代繁昌”之意,豬籠草寓意“豬籠入水”,財源滾滾水仙花、桃花、黃金果、佛手等都具有富貴吉祥之意。陳村花會中熱鬧喜慶的廣東賀年歌、川流不息的買花人群以及喜慶的揮春及茶葉、糖果、花瓶等等。
圖3 陳村花會上的花卉市場圖3 陳村花會上的花卉市場

歷史淵源

陳村花會與廣東春節逛花街的傳統關係密切。“逛花街,迎春節”是廣東流傳已久的重要傳統過年節目。陳村地處珠三角腹地,氣候環境適宜花卉生產,花卉業已深入到每一戶家庭,“戶以花為業,村以花出名”,素有“千年花鄉”、“嶺南花卉第一鎮”之稱。從14世紀起(明清以後),花卉商品化日漸發達,與“逛花街,迎春節”的習俗結合起來,形成聲名遠播的陳村花會,一直存續下來。 陳村歷史上是廣東四大名鎮之一,並有“嶺南花卉第一鎮”的稱譽。早在公元前2世紀-公元1世紀的漢代,陳村的花果已進貢入京,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花卉之鄉”。
圖4 陳村花會開幕式圖4 陳村花會開幕式
公元14-17世紀的明代以前,順德花卉種植已發展為商品性生產。16世紀左右的明代中葉進入興盛時期。14-20世紀的明清兩代,陳村一帶園圃密集,栽培技術相當高,“廣州場師以陳村人為最。”並將花卉分銷到各地,“近者數十里,遠者二三百里”。
圖5 陳村花會會場圖5 陳村花會會場
17-20世紀的清代,陳村“戶以花為業,村以花出名”。花販經常“扒船”到廣州等地賣花。清代畫家,陳村人黎簡作《春江吟》,描寫了以船隻將花卉運往外地銷售的繁華景況:雨釀濃青柳醉天,一彎愁黛暮山圓。船頭花影垂垂簇,親見飢魚嚼紫煙。鹹豐版《順德縣誌》載:“又焙龍眼、荔枝,賈於嶺北。今列畦蒔花,環舟來移其種者,蓬楫相望。”
21世紀初的民國前期,陳村花卉的銷售量甚大,範圍更廣,品種更多。 “街旁屋後遍植米蘭、桂花、玉蘭、茉莉、金橘等,花開時節,香溢數里”。米蘭、桂花、玉蘭、茉莉、金桔、四季桔和盆景遠銷福建、江蘇、浙江及上海、天津、漢口、香港等地。抗日戰爭時期,陳村花卉種植跌入低谷,花圃荒廢或改種雜糧。
1949年後,花卉種植業開始復甦。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前,處於停頓狀態。

花卉產業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陳村花卉成為“三高”農業重要支柱。從1981年開始,陳村每年都舉辦迎春花市。花市期間賓客雲集,海內外前來購買賞花的花商遊客達一百多萬人次,成為中國最大迎春花市。
1998年建陳村花卉世界。其作為國內最大的花卉種植地和花卉交易市場,成功舉辦了第一、二、三屆國際蘭花博覽會,廣東省首屆花卉展銷會,首屆中國全國牡丹展,首屆國蘭展覽會以及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等會展。
21世紀初,陳村花卉享譽世界。但已少保留傳統的烘焙、種植古法,傳統的種植技術面臨失傳境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