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風(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曉風 男,1930年9月生。中共黨員。畢業於哈爾濱工學院。曾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北京航空工藝研究所兼職教授、瀋陽力通表面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曉風
  • 出生日期:1930年9月
  • 畢業院校:哈爾濱工學院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陳曉風 男,1930年9月生。中共黨員。畢業於哈爾濱工學院。曾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北京航空工藝研究所兼職教授、瀋陽力通表面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專家、國家發明獎評審會特邀評審員。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五十年代末期負責研製出等離子、電子束等多項焊接新技術,獲得國家科委新技術獎的同時,在國內首先建成高能焊接實驗室。用超前的科技貯備承接了“甲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中焊接課題,研究成功後帶班投入批生產。為我國爆炸第一顆核子彈提供了濃縮鈾核燃料的心臟部件,於1984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承接了核動力反應堆芯組件焊接工程,採用5種焊接新技術、新工藝研製成功後帶領科技骨幹和實驗室焊接新裝備下廠生產出一台份反應堆芯組件,裝備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核潛艇設計與製造”於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其創建了焊接可控細化凝固組織新理論和新技術,使高強鈦合金、高強鋁合金、高強不鏽鋼和超高強度鋼焊接強度、塑性及抗介質腐蝕性能達到母材的同等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用於HR系列鋼焊接,HR系列鋼於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首次提出了焊接等性化新概念,為21世紀結構輕質化戰略目標起到開路先鋒作用。還創建了電子束快速表面熔凝製備非晶層和納米晶層新技術,為結構材料功能化開闢了廣闊前景。培養碩士生、博士生20名,合編著書3本,發表論文92篇,SCU、EI收錄多篇。入典英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