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麟

陳寶麟(1898—1965),字冠靈,河北東光縣秦村人,隨父定居江寧(今南京)。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後任教廣東中山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寶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東光縣秦村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65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人物生平,為官政績,文獻記載,為民一方,

人物生平

1927年任浙江省民政廳第三科科長,1929年1月任鄞縣縣長。在任10年,開四境公路,拆舊城牆,辟環城馬路,整治東錢湖,改建老江橋為靈橋,修葺天一閣,增闢明州碑林,修繕白雲莊,成立通志館、縣文獻委員會,建造菜市場等,他均主持或參與其事。曾提出鄞縣建設五年計畫,限於當時條件,多未能實施。善任用人才,為時人稱道。1939年調任省會計長,後歷任省政府委員、財政廳長、教育廳長、省銀行董事長等職。1949年去台灣,歷任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局長、復興書局經理等職。卒於台灣。

為官政績

文獻記載

寧波市志》稱:陳寶麟出任鄞縣縣長十年間,“開四境公路,拆舊城牆,辟環城馬路,整治東錢湖,改建老江橋為靈橋,修葺天一閣,增闢明州碑林,修繕白雲莊,成立通志館、縣文獻委員會,建造菜市場等,他主持或支持參與其事……他善任用人才,為時人稱道。”
新編《鄞縣誌》稱“陳寶麟主政鄞縣,既儉且廉,勤政愛民,處事無疾言厲色,對人則量才錄用。判牘精細,不假手他人。縣署僅一輛人力黃包車,下鄉常步行,進出無隨從。每至鄉鎮,對當地面授己見,略進茶飯,復去他所,不受紳商酒席,轄境之內,多有其足跡。又能舉出鄉鎮長之姓名,知其人臧否。”

為民一方

陳縣長對地方鄉賢、社會賢達,敬重有加,禮賢下士。1934年,教育家楊貽誠等訪得白雲莊舊址,他全力支持、集資恢復白雲莊,保護鄉邑文化遺產;延請伏跗室主人馮孟顓重編天一閣書目;1937年8月,中國青年勵志會理事會在甬召開,當眾推選鄞縣鄉賢,為靈橋建成付出大量心血的樂振葆以高票當選。與樂振葆並列、被公舉為鄞縣鄉賢的,還有興教鄉里的甲村王廷賡。陳縣長敬仰先生,對諸位賢達執弟子禮,交往甚密,常促膝長談,詢求政務,以蘇民困。
這位北方籍的陳縣長,除了濃重的北方口音外,面目清秀,美如冠玉,所謂“北人南相”,一派溫文儒雅的風度。他專心致力於公務,經常漏夜猶伏案頭。下屬倘有過錯,就善言勸導。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是得益於父祖的規範。一次,在孫中山總理紀念周時,因職員常無故請假,遂諄諄善誘,規勸部屬,言及先父病逝南京,因戰事不及奔喪,只得向天遙祭,聞者固然慚愧,他本人也幾乎聲淚俱下。他在施政上的具體表現,就是謹遵庭訓,“以德服人”。時人評說,陳的身上兼有北方人的勁骨與南方人的智慧。
民國二十五年(1936),縣府舉行軍訓,他帶頭參加,以為表率,除了因公外出,從不遲到、間斷。時值天寒地凍,他總是一馬當先,跑步在前。他擅長拳術,能打一手漂亮的“八段錦”,其中“雙手攀足固腎腰”一段,身子輕軟如飛,雙手交叉可以從足邊左右搖擺。這等功夫,據行家斷言,非經長久練功而很難臻此。他的刻苦學習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如上所述,當時的縣政府還沒有汽車,僅一輛人力黃包車。為了方便工作出入,他就學騎腳踏車。員工們發現,陳縣長總是在公餘晚間、獨自在縣府操場上練習騎腳踏車。不知經過了幾多日子,後來,人們就看到他騎著腳踏車,自由自在地出現在街頭、會場和鄉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