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寔公園

陳寔公園

陳寔公園位於四省交界處的黃淮河沖積平原的河南省永城市太丘鎮,它東接徐淮,南依澮水,西連商汴,北枕隴海,總面積30平方公里 ,是一座具文化宣傳,旅遊觀光,體閒娛樂為旨的綜合式公園。陳寔公園裡綠樹蔥蔥、曲徑通幽。譬如古樸的漢代建築風格的公園大門,神情凝重的陳寔塑像,流光溢彩的音樂噴泉,曲徑通幽的德星亭。陳寔公園在為民眾提供休閒健身娛樂場所、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民眾的文明素質

基本介紹

公園概況,陳寔像,德星亭,主要景點,開發建設,美景介紹,歷史人文,

公園概況

陳寔公園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春溫秋暖,冬寒夏熱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4.5度,年最高氣溫大於或等於30度的天數為59天,年日照時數為2280-2440小時,年無霜期約為210天,年降水量在802.4mm左右。
陳寔像是2012年塑的,它的總高3.6米,總重是20.4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陳寔銅像
像中最高大宏偉的一尊。這陳寔銅梁像身著巨幅披風、線條粗獷、結構鬆散、人像下為銅素,銅身連為一體,化石般的整體造型頭部壽眉濃密修長,雙目直視若有所思,顴骨略為凸起,連腮美髯飄灑,神情肅穆剛毅,縣長束髮打扮,這尊像既體現了太丘長長含辛茹苦﹑矢志廉厲的強悍氣質,又蘊含了古代哲人修養有素的道德風範。

陳寔像

陳寔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正面“一代廉吏陳寔”6個大字由河南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書寫,背面陳寔簡介由永城市正縣長級領導幹部祝瑛璞書寫。

德星亭

漢桓帝永康三年,攜子若孫詣荀淑家,詣荀淑家長子紀御車四子諶驂乘孫群尚幼抱至車中荀淑恭迎門首令其子八龍更迭左右淑孫變幼抱置身上,太史奏德星聚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於是許州建德星亭,至今古蹟猶存。

主要景點

太丘鎮名勝古蹟眾多,太丘書院陳廟霜松永城太丘老君堂廟會、西漢文帝丞相陳平墓、北宋魯國公曹彬墓淮海戰役太丘戰鬥烈士墓、太丘縣老城牆遺址太丘孟廟泰山廟文冠樹等,聞名遐邇。

開發建設

2014年3月15日,永城市紀委/市監察局太丘鎮陳寔公園舉行了隆重的陳寔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永城市政協主席朱傳峰、永城市紀委書記劉興中等市領導同志出席揭牌儀式,太丘鎮黨員幹部、民眾600餘人參加儀式。
一代廉吏陳寔東漢桓帝時任太丘長。陳寔在太丘縣勸農桑,倡教化,減賦稅,輕刑獄,明法紀,廣施廉政,深受太丘老百姓愛戴,留下了“牛車赴任”、“陳寔遺盜”等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陳寔作為一個一千多年的封建官吏不畏權貴,剛正不阿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做人為官之道仍值得今天的黨員幹部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學習、借鑑,陳寔的廉政文化給我們深刻啟示。
近年來,太丘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深度挖掘東漢時期一代廉吏—陳寔廉政資源,多方籌措資金,建設了集休閒娛樂、宣傳教育於一體的陳寔公園,並充實了廉政文化內容,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民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為全市各鄉鎮和有關單位加強廉政教育陣地建設,持續深入開展廉政文化“六進”活動提供了有益借鑑。經市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命名陳寔公園為永城市廉政教育基地。
據了解,近年來,永城市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充分整合廉政文化資源,大力加強廉政教育基地建設,對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經過實地考察和檢查評估,永城市陸續命名了陳官莊淮海烈士紀念館、魯雨亭烈士紀念館、抗大四分校、永城市委黨校等四個永城市廉政教育基地,有力推動了永城市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小鎮新事多,充滿喜和樂,要是您到小鎮來,收穫肯定多。”這是太丘鎮民眾自編的歌謠。從一個尋常的小鎮發展到現代化的文明鎮,該鎮民眾創造和經歷著一件又一件文明新事。
陳寔廉政基地倡廉風
近期,慕名前來陳寔公園廉政基地參觀的外地朋友絡繹不絕。古樸的漢代建築風格的公園大門,神情凝重的陳寔塑像,流光溢彩的音樂噴泉,曲徑通幽的德星亭,吸引著遊客流連忘返。
2014初,陳寔公園永城市命名為廉政基地,成為全市黨員幹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學習的好去處。太丘鎮黨委、政府不斷完善陳寔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塑了我國古代四大廉吏銅像,新建了廉政故事浮雕,並成立了陳寔公園管理辦公室,對該公園實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確保該公園基礎設施完好無損。

美景介紹

太丘鎮歷史悠久,在上古時代,因為東有湖泊,西有大河,獨處高低而得名丘。據史書記載,西周曾設太丘社,春秋時叫犬丘邑,西漢時稱敬丘侯國,東漢時改叫太丘縣。因太丘人口不足萬戶,故而為小縣,主官稱長。在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太丘長要數一代廉吏陳寔,我們眼前這個陳寔公園就是為了紀念一代廉吏陳寔而修建的。
因為陳寔是東漢時期的官員,所以我們公園的主門是青石漢闕的仿漢式建築。兩旁鑲有六塊書法時刻。
穿過青石漢闕的主門,在七彩噴泉的前方有一部石刻書卷,鐫刻著太丘鎮厚重的歷史以及輝煌的現在。在噴泉兩側樹立有四面浮雕牆,分別是忠孝德廉的故事。
公園中央的陳寔銅像,銅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底座正面一代廉吏陳寔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篤運同志題寫的,底座的背面刻有一代廉吏陳寔的生平。陳寔,字仲弓,諡號文范先生。他並不是太丘人,但是在太丘為官短短几年的時間,卻留下了一大批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成語典故。如:梁上君子、難兄難弟、牛車赴任等等。他文淵范懿,令世人敬仰,被譽為“一代廉吏”、“千古德星”,尊稱“陳太丘”。人因地名,地以人顯,傳為千古佳話。

歷史人文

陳寔,字仲弓,以陳太丘之名傳頌古今中外,是東漢潁川郡許(今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人。陳寔生於東漢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他自幼聰穎好學,稍長做都亭佐,都亭即古代城郭附近的亭舍,也就是做輔佐都亭的小吏。縣令鄧邵發現他勤奮好學手不釋卷,於是就推薦他到太學學習。學習期滿,先後出任潁川太守督郵、西門亭長,又轉任該郡功曹(負責總務的官員),後補任為聞喜縣(在今山西省)縣長,旬月(時間很短)因母喪離職,旋復任太丘長,即到今天我們永城西北的太丘任縣長。太丘,春秋時名犬丘,西漢時以此為治所建敬丘侯國。東漢明帝時改敬丘為太丘,桓帝時陳寔任太丘長。《後漢書·陳寔傳》記載:在任期間,他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鄰縣入戶歸附者甚眾。南朝劉義慶主編的記述漢末魏晉時期名人軼事的《世說新語》、明清《永地縣誌》和太丘當地都記載或流傳著陳寔在太丘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勸農耕織 廉潔奉公
陳寔赴太丘上任,居家坐牛車而來,隨車帶有彈棉花弓、紡車等日常生活用具。後老牛產了小牛,他認為小牛是吃太丘當地的草料長大,堅持將小牛上交官庫。相傳他還讓夫人坐上牛車帶上花弓、紡車,勸農耕織勤勞持家。至今太丘還傳頌著這樣一首民歌:
漢吏盛傳陳寔公,牛車共挽帶花弓。牛生一犢仍歸庫,雅化德風千古稱。
誠信為本 嚴守法度
《世說新語》方正篇記載這樣一個故事:“陳太丘與友期行(相約而行),期日中(相約中午)。過日中,太丘捨去(離開不等),去後乃至。元方(陳寔的大兒子,名紀)時年七歲,門外戲(玩耍),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捨棄離開)。’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不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道歉),元方入門不顧”。
此故事是說,陳寔和朋友相約一天中午同去辦事,時逾中午朋友不來,陳寔毅然不等而去。朋友過午而至,質問陳寔的大兒子元方,家父為何不等?元方義正詞嚴地告訴他:“你不守信用理應如此”。後人作律詩《陳太丘與友期》贊曰:
千金一諾重如山,萬物初開誠為源。事者有期須事事,言之無信莫言言。日中人去休目真目,時過我來應愧顏。君看陳公化盜處,長留圭臬在人間。
“圭臬(gui nie)”即圭表,此喻準則、法度。東漢時,陳寔被美譽為“循良吏”,“循良吏”即指遵守法度有政績,人民讚揚的官吏。
執法如山 主次分明
世說新語》政事篇還記載陳寔這樣一件事。說的是:陳寔做太丘縣長時,有強盜殺死了一個財主,他帶人前去追捕。半路上又聽報有一個女人生下嬰兒拋棄不養,他立即回頭處理棄嬰一案。主簿指責他:“盜賊殺人的案件重大,應該先去查辦”。陳太丘說“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陳寔急救平民嬰兒的行動成為千古佳話。
梁上君子 源於太丘
“梁上君子”的故事自東漢以來人們樂於稱道且遠播海內外,這一知名的典故源於陳寔沒有任何疑問,但是它究竟發生在何地卻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此典故就源自陳寔在太丘任上;一說發生在陳寔的故里。究竟孰是孰非,讓我們來看一下《後漢書·陳寔傳》中的敘述:“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實陰見(暗地看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跪拜於地請求治罪)。實徐譬(教導)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已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hui,贈送)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此故事說的是有一小偷夜入陳寔家中躲房樑上準備行竊,陳寔入房暗暗地看見了,於是他招呼子孫嚴肅地教訓道:“做人不可不自勉勵,不善的人未必生成就是壞人,後來養成了惡習,梁上君子就是這類人啊!”小偷大驚,立即跳下來叩頭認罪,陳寔又訓導他說:“看你的模樣不像壞人,或者是家庭貧困造成的吧。”接著就讓家人送給他兩匹絹布,從此全縣再無盜竊。
我們從陳寔在太丘上任趕牛車勸農耕織來看他是帶著家屬來太丘任職的,他招子孫訓誡是屬實的;二則陳寔辭職返里不久即黨禍纏身,他為眾人開罪自投監獄坐牢達20年之久不可能遇盜;三則他訓導“梁上君子”之後,再無盜賊。陳寔回故鄉,無論入獄前後皆為平民百姓,如有此舉也不會影響全縣無復盜竊。所以陳寔只有身為太丘長才可能有此義舉,對全縣也才能有如此大的影響。最後,清末邑人呂永輝《太丘八景》之一《陳廟霜松》詩中有“化盜仁風被萬方”之句則認定感化小偷在太丘。故我認為“梁上君子”非我們太丘莫屬。
仁德安民 遠近稱頌
《世說新語》政事篇還記載:“陳元方年十五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做了什麼好事)?’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安撫)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姿(任憑)其所安,久而益敬。”大意是,袁公問陳寔的大兒子元方:“你父親在太丘縣做了哪些好事,受到遠近人的讚揚?”元方告訴他:“老父在太丘對強悍霸道的人用德使他們歸順,對弱小無助的人用仁愛去安撫,讓他們安居樂業,時間越長越受尊敬。”由此可見陳寔在太丘確實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為民辭官 義憤返里
陳寔任太丘長時間不長,有的說僅一年,實際可能長些。否則他的善事美德不可能傳頌全國,以致“陳太丘”之名流傳萬古千秋。根據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永城縣誌·名宦志》記載:東漢恆帝時陳寔任太丘長。查東漢桓帝劉志公元147年至167年在位20年,陳寔任太丘縣長多長時間記載不祥。是時現在永城境內的太丘、贊阝縣、臨睢縣隸屬沛國。因沛相來太丘收賦稅搜刮民財違法,陳寔“乃解印綬(官員帶在身上的帶子)去”憤然辭官返里。
千秋萬代 讚美陳寔
陳寔因抵制頂頭上司辭官回到故里後,太丘縣在三國時併入贊阝縣,改屬譙郡。元代贊阝縣廢併入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建置的永城縣。正因為永城轄東漢時的太丘縣,東漢名士陳寔曾任太丘長所以永城被稱為古太丘。後人為紀念陳寔,在太丘村東建陳太丘祠祭祀他。明代永城訓導陳聰在《太丘清氣》一詩中讚美陳寔道:“猶喜仲弓遺範在,熙熙百里播淳風。”清代永城八景稱太丘八景,其中《陳廟霜松》贊陳寔道:
霜壓蒼松冷韻長,荒祠異代祀循良。聚星盛事傳千古,化盜仁風被萬方。嘗聽黎民歌惠澤,時來野老頌甘棠。鄉人共畏陳君短,黨禁書成亦不妨。
東漢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陳寔84歲病終家中。臨終遺囑:儉喪事,薄棺木,穿原衣……聞者莫不失聲痛哭。及葬,海內奔喪者三萬餘人,披麻戴孝者以百數。身後諡號“文范先生”。為弘揚東漢陳寔在太丘的美德,近年太丘鎮人民政府在太丘中心大街敬立了高大的陳寔塑像,還規劃在原址重建陳太丘祠,再現“陳廟霜松”的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