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帛

楊錦麟,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畢業於福建廈門大學歷史系,赴港後一直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先後擔任多家媒體記者、編輯主任、主筆、雜誌主編,亦是香港多份報章的專欄作家、亞洲周刊特約作者。擅長兩岸三地時政評論,所著文字已達數百萬字,是香港知名的兩岸關係問題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子帛
  • 別名:楊錦麟
  • 籍貫:中國福建廈門
  • 性別:男
  • 出生年月:1953年9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歷史系博士
簡介,發展史,

簡介

楊錦麟(1953年9月 - ),筆名陳子帛。出生於中國福建廈門。廈門大學歷史系博士。1988年赴香港定居,先後擔任報社編輯,主筆,雜誌主編等職。楊錦麟長期從事時事評論,是活躍於華語世界的媒體工作者。目前擔任鳳凰衛視的節目主持人和評論員。其在鳳凰衛視的品牌節目是“有報天天讀”。同時楊錦麟也經常為新加坡華文報紙“聯合早報”撰寫評論文稿。2009年主持新節目“走讀大中華”。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畢業於福建廈門大學歷史系,赴港後一直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先後擔任多家媒體記者、編輯主任、主筆、雜誌主編,亦是香港多份報章的專欄作家、亞洲周刊特約作者。

發展史

早年,15歲的楊錦麟作為上山下鄉的知青,做過不少髒活累活。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高考得以恢復,他像所有熱愛學習的青年一樣,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高考。經過短時間的超強化複習後,楊如願以償考上了廈門大學。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但他不滿於這樣的人生,多年以後來到香港,依然是從最艱苦的工作乾起。數年的打拚之後,楊終於在香港的新聞界擁有了一席之地。2003年,老楊坐鎮鳳凰中文台《有報天天讀》而得以名聲大噪。 擅長兩岸三地時政評論,所著文字已達數百萬字,是香港知名的兩岸關係問題專家。
由他主持的《有報天天讀》,觀眾反應熱烈,成為鳳凰2003年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之一,收視率急升,該節目是大陸觀眾午飯後熱烈期待的「飯後點心」,亦是全球華人溝通的重要紐帶。
第一次見楊錦麟時,《有報天天讀》剛剛開播,他跟我開玩笑說:“我這把年紀轉行乾電視,是‘再就業’工程。一般電視都是用一些靚女辣妹,鳳凰衛視卻讓我這個報界出身的老頭子來發揮餘熱。”
幾個月後,《有報天天讀》好評如潮,楊錦麟卻拿一位朋友的打油詩開涮自己:“老楊讀報,嚇人一跳,國語不準,英文走調,體形太胖,樣子太老。”
一年後,《有報天天讀》成了鳳凰衛視的王牌節目之一,楊錦麟大樂,又拿觀眾來信中的幾句話說事:“我除了喜歡《有報天天讀》帶來的資訊,更喜歡楊先生的‘變音國語’,喜歡楊先生嬉笑怒罵,即便是搖一搖扇,呷一呷茶,都是風度翩翩。一點沒有誇張和恭維,真的,你是我見過的最性感的糟老頭子。哈哈,點題一個字:糟!”
到《有報天天讀》選為“2003中國年度新銳榜年度電視節目”時,我打電話向他道賀,電話那頭先是招牌的哈哈大笑,再用無厘頭語氣說:“得這個獎很意外,但是我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點題一個大,四個叉:爽!”
從報界到電視台,楊錦麟的生物鐘幾乎顛倒,主持《有報天天讀》以後,晚上10點鐘就要睡覺,第二天5點鐘要起床。而他原來做報紙時,最精神抖擻的狀態是在晚上10點以後,寫完社論,看完大樣,三五知己都是不同報館的朋友,相約到一個地方吃宵夜,交換信息,發發牢騷,然後醺醺然搖晃著回家。現在這份工,使他失去很多“酒肉朋友”。
《有報天天讀》如今大受歡迎,楊錦麟覺得,觀眾喜歡的一個原因是“真”。不掩飾,不造作,不矯情,有時候不免會說錯話,讀錯字,或者讀音不夠字正腔圓。“真”之外,還有一個“朴”。不虛偽,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在電視上表現真性情。
讀報之外,楊錦麟的文名也不小,最出名的是在《信報》寫了十幾年的專欄。他說,寫到這個時候就不是完全為了稿費,而是為了一種爬格子的樂趣和一種書生言責信念的履行。在他眼裡,論政是“拔火罐”,“拔火罐”是不能根治疾病的,但至少可以緩解病痛。
有一次酒後,他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圖什麼呢?還不是為了國家好,民族好,在香港的日子過得辛苦緊張,但能夠看到很多的東西,可以寫一點東西,盡一點言責,感覺幸福極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