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故居

陳垣故居

陳垣故居,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晚清建築。位於蓬江區棠下鎮石頭村坑塘里,為單層平房,陳垣先生在此誕生和成長。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環境介紹,

人物簡介

陳垣(1880—1971),中國歷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被毛澤東稱為“國寶”。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京師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陳垣(1880-1971)字援庵,蓬江區棠下鎮石頭村人,中國歷史學家﹑教育家。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1926~1952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52~1971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陳垣在宗教史﹑元史﹑考據學校勘學等方面著述豐富﹐成績卓著﹐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推重。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諍記》、《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及《通鑑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
陳垣重視教育事業﹐在大學和科研機構任教四五十年間﹐對廣大青年學者熱心傳授﹐影響深遠﹐造就了眾多的人才,著名書法家啟功就是其得意門生。
陳垣思想進步,早年投身於反清鬥爭。1912年,以革命報人的身份當選為中華民國眾議院議員,曾擔任三屆國民政府議員和教育部次長。抗日戰爭期間,陳垣身處淪陷區,堅貞不屈,著史不輟。解放後,陳垣出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於1959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11月,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後,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國宴時,與陳垣同席。毛澤東向別人介紹說:“這是陳垣,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環境介紹

西城區興華胡同13號(原為興化寺街5號,上世紀60年代改今名),是一座典型的老北京的四合院。從這座院子往西幾步,穿過一條狹長的甬道北行,就是定阜大街的輔仁大學舊址(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之一部)。它東臨什剎海,西距嘉興寺不遠,南行馬路對面就是北海後門。它坐北朝南,灰磚灰瓦。門前有四級石階,兩扇大門油漆已斑駁,但兩邊的一副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仍清晰可讀。門前原有一對石獅。進入大門,影壁迎面而立。向左行,就步入這兩進院落的前院。前院不大,長約六七米,寬約十六七米。南房是套間,比較寬敞,原主人在世時,是他會客的地方。西廂是廚房和保姆住的地方。老保姆有時在這小小的院子裡放養幾隻小雞,給院子增添了幾許生氣。房子外面有兩株有幾十年樹齡的海棠樹,春天繁花似錦,秋天紅果纍纍。穿過垂花門,就進入後院。它比前院大兩三倍。東西廂房各三間。東廂房是親友來時住的客房。西廂房則是主人的書庫和抄書先生工作間。他四萬多冊藏書,大都是線裝書,整齊地碼在書箱上,書箱則放在書架上,書架一排又一排,因為書太多,兩排書架之間的空間很窄,主人戲稱之為“胡同”。他對自己藏書的位置非常熟悉,有時要查某書,會讓助手到第幾胡同第幾架第幾箱去取,從來沒有出錯過。北屋五間,西邊是主人的臥室和衛生間,東邊是助手的工作室。正中的堂屋,是主人的工作室,有時也作為會見客人的地方。室中經常輪換懸掛主人珍藏的清代著名學者的墨跡,還有一塊匾額高懸室中,題字者是著名的愛國人士英華(字斂之),匾上四個大字為“勵耘書屋”。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居住在這裡的就是勵耘書屋主人陳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