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厝合

陳厝合

陳厝合位於汕頭市的東部城區,,東臨泰山路西至嵩山北路,南處長江路,北與龍祥街道接壤,屬龍湖區新津街道,常住人口一萬餘人(廣義西至衡山路,南臨珠江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厝合
  • 位於:汕頭市的東部城區
  • 東臨:泰山路
  • 西至:嵩山北路
  • 南處:長江路
  • 北與:龍祥街道接壤
簡介,陳厝合鄉命名說法,發展變化,歷史沿革,

簡介

陳厝合包括南碧埠(原南片埔村)、東新(原東合村、分塭村)、佳和居委(原媽宮腳村)、金和、東和(原陳厝合村)、南和六個社區居委。相傳清雍正年間至清乾隆初年,鄰近官埭紀姓人家、鷗汀陳姓人家等地村民逐漸向南遷此創鄉。現在陳厝合主要以紀姓人家為主,有陳姓、黃姓許姓、林姓、張姓等人家。

陳厝合鄉命名說法

據新津街道描寫,因陳姓族人先至此創鄉,所以故名陳厝合鄉,但陳姓在此繁衍人口不旺,現在主要以紀姓為主。所以陳厝合是以陳姓命鄉名,以紀姓定為主姓。但此說法有誤,也難以站得住腳。
民國汕頭地圖紀厝圍民國汕頭地圖紀厝圍
第一:地方史志和族譜記載,清雍正年間官埭紀姓族人就已遷此創祖,而清乾隆十四年鷗汀陳姓人家才遷此創祖,而最早陳厝合只是現今陳厝合鄉其中一小自然村。明末清初,韓江支流新津河上游帶來的大量泥沙沖積於出海口,在官埭外(今夏桂埔、周厝塭)南面形成了灘涂。官府令當地官埭紀姓當勞役修築堤圍防水患,故當地民眾稱此地為紀厝圍既今天新津街道轄區,直至解放前仍有此地名叫法和地圖示注。所以因姓氏先至此創鄉,而命鄉名的說法,並不成立。1984年澄海縣為防止大姓欺負小姓,便以東面的辛厝寮村和西面的陳厝合村兩個自然村,將紀厝圍拆分為辛厝寮大隊和陳厝合大隊,來清除當地紀姓人家的影響力。
第二: 解放前地方史志並無記載有過陳厝合鄉之說,而歷代陳厝合、南片埔、東合、分塭、張厝寮、蝦寮、媽宮腳等自然村,也只是直屬澄海縣下蓬鄉或官埭鄉管轄(鄉、鎮、街道同一級別),直至解放後才組成有陳厝合大隊和陳厝合村委會等稱號。
比較正確的說法:清乾十四年,鷗汀陳姓人家南遷定居創鄉因陳姓先至,故名陳厝合村,最早的陳厝合村位於今東和、金和居委一帶,並是不包括南碧埠、東新等其他居委。1956年新中國的澄海縣為清除“氏族宗派”觀念。1958年由原陳厝合、南片埔、東合、分塭、蝦寮、張厝寮、媽宮腳等自然村組成大隊。當時官埭紀姓人家直至今日都是當地大姓(陳厝合紀姓也屬“官埭紀”派系之一),也是潮汕紀姓最大的聚居地。澄海縣為防止大姓欺負小姓,便名當地人口較少的陳厝合自然村為大隊名(即陳厝合大隊,1984年改稱陳厝合(行政)村),來清除當地紀姓人家的影響力。 現今外砂鎮林厝村李厝村都有此當年以小姓命鄉名,來清除當地王姓人家的影響力。1994年陳厝合撤村設立六個居委會,但合併已久陳厝合村民,卻還不習慣重新設立居委會規劃,於是村民便自立陳厝合理事會(主要是組織民俗活動和協調村民糾紛矛盾,有時不包括南碧埠、東新居委在內),為區分村與居委屬同一行政級別,村民便把原陳厝合村改稱陳厝合鄉(屬民間自立自然鄉,政府不予承認,無行政權力)。

發展變化

隨著歷史的推移,1984年11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區域範圍從1.6平方公里調整為52.6平方公里,陳厝合人因此成為“特區新人”。現在的陳厝合轄區雲集了各種輕工業、重工業企業公司,也成為汕頭市區外來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流動人口更是常住人口的5、6倍。經濟發展更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紫雲莊、翠英莊、綠茵莊、龍禧花園等生活小區的土地就是原陳厝合耕地。現在的陳厝合比起30年前來真可謂“天壤之別”:人均居住面積已近百平方米,幾乎每個家庭都蓋起一至三棟六層以上樓房,給予房屋出租賺錢。還有村民因合建,更是免費分到商品房住上小區。擁有機車和小汽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道路四通八達,環境整潔有序。最大的變化還在於人們的文明素質大幅提高:“一是重視子女教育,二是懂得外出旅遊,三是注意鍛鍊身體,四是語言比較文明,五是注意環境衛生。這幾點已跟城市人沒有什麼差別。”
陳厝合人並無因發展進入城市化,而忘記保護和繼承先人留下來寶貴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更是自費成立起大鑼鼓隊、少年武術隊、英歌舞隊、腰鼓隊等民間藝術團體,2009世界中華國術大賽陳厝合國小武術隊的洪東凱、紀澤銜、林樂平、羅煥更是一舉奪得三項冠軍、五項亞軍和五項第三名。每年陳厝合片區都會在農曆正月初二舉行春節文藝巡遊,農曆正月十二舉行民俗廟會和文藝游神活動。
陳厝合國小鑼鼓隊陳厝合國小鑼鼓隊

歷史沿革

陳厝合早在1400 年前潮汕海陸“唐初濱線”大變遷中就已形成沙洲。北宋末年宣和三年(1121)前,陳厝合屬潮州府海陽縣延德鄉蓬洲都。北宋宣和三年復置揭陽縣,蓬洲都改屬揭陽縣轄。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設定澄海縣,蓬洲都改屬澄海縣轄。
1921年,陳厝合屬澄海縣下蓬區。1932年陳厝合屬澄海縣第八區(下蓬區)。1937年屬澄海縣第三區(上蓬、下蓬、鮀浦合併)。1946年陳厝合屬官埭鄉(轄十八村,俗稱官埭十八鄉)。1948年屬澄海縣第三區(上蓬、下蓬合併)。
1949年十月解放後,陳厝合屬澄海縣第六區(下蓬區)。1951年陳厝合屬澄海縣下蓬區官三鄉(大概範圍今新津街道珠池街道)。1957年1月屬澄海縣官埭鎮級鄉(官一鄉、官二鄉、官三鄉和浮隴鄉合併)。1957年12月屬澄海縣下蓬鎮級鄉(官埭鄉、鷗汀鄉合併)。1958年9月屬汕頭市紅光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屬汕頭市下蓬人民公社陳厝合大隊(由原陳厝合、東合、媽宮腳、南片埔等自然村組成陳厝合大隊)1961年3月陳厝合屬汕頭市官埭人民公社陳厝合大隊。1965年6月陳厝合屬澄海縣官埭公社。1970年2月16日屬澄海縣下蓬人民公社(下蓬、官埭兩公社合併)。1976年屬汕頭市郊五.七人民公社陳厝合大隊。 1984年汕頭市郊珠池區公所。1986年屬汕頭市龍湖行政管理局珠池街道陳厝合管理區(即陳厝合村委會)。1992年陳厝合屬龍湖區新津街道陳厝合村委會。1994年屬龍湖區新津街道,經龍湖區人民政府批准,陳厝合撤村設立南碧埠、東新、東和、南和、佳和、金和六個居委會。2002年2月各居委會更名為社區居委會至今。
參考資料:《澄海縣誌》、《汕頭市志》、《龍湖區大事記》、《官埭史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