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晨

陳劍晨

陳劍晨6歲開始吹洋蕭(簡易口琴)。14歲開始吹口琴,從20歲起從事演奏、教學活動。是我國口琴事業的拓荒者之一。陳劍晨為發展我國口琴音樂,培養口琴人才,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在上海口琴會內不斷開辦各種訓練班,如初級班、高級班、獨奏班等,專門教授口琴吹奏技巧。在三十年代里,每天需開八個班,人數之多,可想而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劍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6年
  • 信仰:共產黨
從業經歷,成就和榮譽,個人作品,相關信息,口琴事業,社會慈善,民族尊嚴,勇於探索,貢獻影響,社會評價,

從業經歷

當時他從報上看到外國人譏笑我們中國是“無樂之國”,心中很是氣憤,決心以口琴為橋樑來普及我國的音樂事業。
1933年創建亞聲口琴會;
1935年創建上海口琴會,任會長;
1938年開辦“上海口琴廠”任廠長兼監製人;
1946年開辦“環球口琴廠”任經理;
1949年任上海市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
1950年加入“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後改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五屆文藝界代表大會代表;
1951年任上海市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大會代表;
1954年起任歷屆盧灣區人大代表,文革後任第五、六屆政協委員;
1956年作為上海代表團代表,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並與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長合影留念。同年,參加“民主建國會上海分會’。11月1日被上海市市長陳毅任命為“上海市體育文教工藝美術工業公司”副經理。

成就和榮譽

為提高吹奏水平和增加樂理知識,又開設了和聲樂理班,口琴師資培訓班,並組織了口琴隊,以培養口琴演奏人才和教學人才。
僅在口琴會內,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培訓了約二十萬名學員。除了在本會開辦上列各種班級外,同時還到各大、中學校,工廠、商店和機關團體去擔任口琴輔導工作,其間曾在本市和江浙等地設有分會。並在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設有分會。
他們中有的受到口琴音樂的啟蒙而轉學其他樂種,進行深造,從而成為著名音樂家。

個人作品

陳劍晨多年來編著了大量有關口琴的書籍,自1933年起至今,正式編輯出版的有《世界口琴名曲集五《口琴獨奏、重奏、合奏名曲集》、《中外影視口琴曲集》k流行口琴名曲集》、《口琴吹奏法》、《口琴入門》、《口琴修理法》、《五線譜速成法》、《袖珍口琴吹奏法》、《高級、中級口琴獨奏曲集》、《解放口琴名曲集\《中外口琴通俗曲選》、《中外名曲80首》等五十餘種書籍。創作有《為鋼而戰》、《向社會主義前進》、《豐收圓舞曲》、《節日的狂歡》等獨奏、合奏曲,並編著數百首活頁合奏、重奏、獨奏樂曲。

相關信息

口琴事業

1939年,在國內首創以口琴音樂為電影“紅粉飄零”配音。4月,創辦了全國唯一的口琴雜誌《上海口琴界》月刊,深得中外口琴愛好者歡迎,其間停刊後於1983年經市委宣傳部批准復刊並改為季刊由郵局、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但終因經費欠缺,不得已於1986年再度暫停出刊。
上海口琴會在會長陳劍晨的領導下,自創建迄今65年來,不斷進行各種演出,除專場音樂會外,還到蘇、杭、錫等地巡迴演出。
解放後的工廠和學校,紛紛成立了工會和學生會,在成立大會上邀請上海口琴會演出,備受聽眾歡迎,平均每月要去各處演出十餘場,有時一天內要趕三、四個場子。還到電台錄音廣播,電視台錄像,為唱片公司灌制唱片,應邀參加“上海之春”,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主辦的第72期《星期廣播音樂會》演出等總計3000餘場次,單獨舉行口琴獨奏錦標賽四次,評審都是著名音樂家。

社會慈善

決賽後舉行音樂會,全部票房收入,捐獻給慈善機構和救濟失業工人,(1941年8月在大舞台演出,入場券最高每張賣10元,捐贈“申報館”做助學金,以及“益友社醫院”,‘嘩聯同樂會診所”和“普善山莊”,‘’同仁輔元堂”做善舉。第二次1942年在“益友社”,第三次在新都飯店‘萬象廳”時間是1944年,第四次比賽在1950年6月,假座“蘭心大戲院”,決賽後音樂會票款全部捐作救濟失業工人)。
1951年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在蘭心大戲院、大眾劇場舉行三次義演。並參加各種宣傳和慶祝活動的演出,為工人、解放軍指戰員進行慰問演出等。

民族尊嚴

1942年4月,陳劍晨為捍衛民族自尊,堅決不向日本憲兵隊登記,在沒有得到他們審查批准的情況下,假座於“天宮劇場”舉行音樂會。演出到第二個節目時,日本憲兵衝進劇場,勒令停演。將陳劍晨押到“特高科”,人還沒站穩,就被日本憲兵揮拳痛打。
為推動口琴的發展和交流,陳劍晨於八十年代和上海音協、群藝館、市教育局等聯合舉辦或協辦全市、全國口琴獨奏比賽。其中1985年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電視台、市少年宮、《兒童歌聲》編輯部、上海口琴總廠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市少年兒童口琴比賽,參賽人數達 1000人左右,是我國歷史上參加口琴比賽人數最多的一次,在我國口琴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並派員輔導市教育局主辦的中、國小校音樂老師口琴師資培訓班等。他同時致力於國際口琴活動的交往,接待了地區間、國際間的口琴個人、團體來訪、交流。有香港梁日昭,陳國勛,韻聲口琴會,樂友口琴協會,台灣劉金山,台北黃石口琴樂團,美籍華裔徐德明、黃青白、日本小報井雅敏,新加坡孫仁光、周進識、何中榮,新加坡國立大學,業青口琴研究團……
1984年全日本口琴聯盟組成60餘人的代表團前來上海交流經驗和訪問演出。上海口琴會和他們一起同台演出了口琴大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舊友進行曲》、《櫻花》等。由陳劍晨和日本齋藤壽孝分別擔任指揮。這場演出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專場音樂會。日本代表團回國後,專門為這場訪問演出舉行總結大會,並編輯出版了特刊,以志紀念。1985年陳劍晨以75歲高齡訪問了香港口琴界,受到盛大的歡迎和招待。他在港期間,先後接受了香港無線電視台、亞洲電視台和綠村電台採訪並作演出,還接受新聞記者的採訪。香港《文匯報》和《新晚報》都刊登了長篇採訪文章。應邀參觀了各口琴團體的排練,觀摩了青年會口琴樂團的演出,還為香港的口琴、口風琴比賽發獎,並作了示範演出。

勇於探索

陳劍晨為了提高口琴吹奏藝術,勇於探索、革新。早在三十年代,曾有不少人包括有些音樂家認為口琴不能轉調,而且對於樂曲中的高低半音,也很難吹奏;口琴只能吹吹民歌小調。陳劍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口琴演奏中採用固定調的演奏方法,即不論什麼調子的樂曲,一律用C調和升C(#C)調兩隻口琴來吹奏原調,由於許多樂曲的升降半音多,所以吹奏的難度極高,特另對於吹奏快速的樂曲,難度就更大。但他下定決心,在嚴格的訓練下,口琴隊的吹奏水平提高很快,終於衝破了半音多的難關。1940年4月假座原“卡爾登大戲院”,舉行音樂會。全部大合奏樂曲都用這個方法來演奏,使口琴吹奏水平來了一個飛躍。同時他本人在獨奏時,用九種不同調的口琴,演奏了著名作曲家奧芬巴哈的《口琴與地獄》序曲。口琴愛好者、聞訊前往的觀眾,擠在門口爭買票子,黑市票價競賣到4元一張(這是當年梅蘭芳演出的票價)。以致劇場不得不拉上鐵門,此事曾轟動了整個上海口琴界,在音樂界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貢獻影響

陳劍晨為了使口琴演出形式更豐富多彩,早在解放前就首創女聲獨唱用口琴隊伴奏,1953年採用板胡協奏形式演出《勝利鼓》、《陝北組曲》,豐富了演出的音色和音量,又以口琴獨奏小樂隊伴奏;大合奏中加入各種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的配合。在我國口琴界,陳劍晨素以不斷創新而著稱。60年代又首創口琴、吉他、大提琴組成口琴弦樂四重奏,口琴、手風琴、吉他三重奏等。
在文革後的1980年上海口琴會剛恢復活動不久,就在上海音樂廳舉行的紀念該會成立45周年音樂會上又採用這些形式,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受到全場聽眾最熱烈的歡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多次將實況錄音報導了這場演出和陳劍晨的創新精神。當年他口琴獨奏由小樂隊伴奏的樂曲“鄉間小路”,被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錄播後,響徹了浦江兩岸的大街小巷。
1981年底日本國舉辦國際口琴錄音帶比賽時,陳劍晨用板胡協奏形式的口琴大合奏《勝利鼓》參賽,在主辦單位的錄音廣播中得知受到全體評審高度讚賞,榮獲合奏比賽第二名,這是我國口琴在當時國際比賽中獲得的最高榮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以劉小口琴為國爭光”為題,作了專題報導。文化部社會文化管理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向上海口琴會陳劍晨頒發了榮譽獎狀。

社會評價

在陳劍晨帶領下的上海口琴會,從艱難困苦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走到今天的發展壯大,整整走了六十五年。現今上海口琴會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在國外尤以東南亞地區及日本,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六十五年來,這多年的經歷磨練,令陳劍晨為發展口琴音樂,培養口琴人才,傾注了畢生精力,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陳劍晨是一個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的口琴音樂先驅者,他為中國的口琴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他為中國口琴樂壇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